“没网=没安全感”的时代,出国旅行、出差,随身WiFi成了很多人行李箱里的C位。可一旦踩坑,轻则多花冤枉钱,重则落地即“失联”。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把过去三年帮上千名读者远程“抢救”境外网络的实战经验,一次性讲透:出国到底能不能用随身WiFi?买或租之前必须盯紧的7个细节。看完至少省500块,更保你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先说结论:能用,但“能用”和“好用”之间隔着好几道坑。随身WiFi其实就是把当地的4G或5G信号转成WiFi热点,只要设备支持当地频段、卡里有流量、电池有电,就能上网。但很多人落地才发现,设备搜不到信号、流量虚标、续航崩了,甚至还被扣押金。问题出在哪?主要就是频段不对、套餐套路多、设备质量差。

出国前,先别急着下单,第一步是查频段。不同国家的4G频段不一样,比如欧洲常用B20、B3,美国是B12、B4,日本是B19、B21。如果你买的设备不支持这些频段,到了当地就等于一块砖头。所以买之前一定要去官网查清楚设备参数,或者直接选标注“全球版”的型号,别贪便宜买国行阉割版。

流量套餐也是个坑。很多商家打着“无限流量”的旗号,实际上超过2GB就降速到128kbps,微信都发不出去。还有的套餐是共享流量池,几百人同时用,晚上直接卡成PPT。租设备前一定要问清楚高速流量有多少、降速后还能不能正常使用、是不是共享网络。更划算的办法是到了当地买一张旅游SIM卡,比如泰国AIS的8天50GB套餐,才60块左右,比租设备便宜一半。
续航问题也别忽视。厂商说的“12小时续航”是实验室数据,实际带5台设备、刷视频、开导航,6小时就红灯了。建议选电池容量大、能换电池的型号。

安全问题也别忘了。随身WiFi虽然比公共WiFi安全,但也不是万无一失。起飞前改掉默认密码,关闭WPS功能,避免被蹭网。支付、网银操作前最好开个VPN,防止被钓鱼。回国后再把设备里的境外APN设置删掉,防止被恶意基站利用。

总的来说,随身WiFi不是万能,但只要你提前做功课、选对设备、买好流量,出国上网就能稳如国内。一年只出去一次,建议租设备,省心;一年出去好几次,直接买全球版设备+当地卡,省钱又自由。出国不是冒险,别让“没网”坏了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