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前10位传奇名人盘点,文臣武将显赫天下,忠义气节誉满赣鄱

江西赣州前10位传奇名人盘点,文臣武将显赫天下,忠义气节誉满赣鄱"/

江西赣州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臣武将辈出,忠义气节名动天下。以下是根据历史影响、功绩、声望等因素综合评选出的赣州前10位名人排行,排名不分先后:
"文臣:"
1. "周敦颐 (1017-1073):" 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濂溪先生。其《爱莲说》传诵千古,开创了理学的“濂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籍贯福建南平,但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江西南康、南安等地为官,对赣南地区的文化教育影响巨大,被视为赣南文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2. "曾巩 (1019-1083):"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以古雅为主,讲究法度,位列唐宋八大家,位列第二。江西南丰人,与欧阳修同榜中进士,官至史馆修撰。曾巩在文学、史学、政治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3. "王安石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荆公。江西抚南南丰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神宗朝推行变法,虽最终失败

相关内容:

赣州人,总爱说自己背后那条“龙”——赣江。可谁能想到,这水连着多少人家的命脉、几代人的风浪翻覆?江西人行走四方,嘴上不说,骨子里都带着点子赣州的底色。赣州大,不只是地盘大,更在那老街巷和牌坊砖瓦里,藏了一摞摞能讲半宿的故事。

话说回来,常有人打趣:“江西的简称‘赣’,你追根问底,不就是从赣州来的?”老家人喜欢逗,遇上省会邻居还没一句说服,他们就扭头指着赣江,“母亲河摆在这,咱这历史,一篓子都装不下。”你要说赣州出过谁,那可真不敢妄下定论,大家各有自豪。今天咱唠一唠,这里走出来过的那些“榜上有名”的人物,先挑几个影响大、命运跌宕的说说,不求全,只图各位听得带点起伏。

钟绍京在老一辈书法圈里,那是个颇有来头的人。唐朝年间,这个虔州赣县(也有人说他老家在兴国,老乡为了争个“名人归谁”,至今都还在较劲)出了他这个有名气的宦官。说起来,武则天那个年头,朝堂不缺大人物,能入她法眼的却不多。宫门、大殿上的匾额,多半是钟绍京的字。楷书写得好,听说武则天邀他进宫,连吃饭都得先看他写两笔,才肯动筷(这当然只是后人口耳相传的趣闻)。但当一个人被仕途和文名裹挟着往上爬的时候,谁能料到后头的风浪。

等武则天一走,朝局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唐中宗回了龙椅,韦后、安乐公主又闹着要重走“女皇路”,钟绍京此时却一头扎进腥风血雨里。李隆基夜闯皇宫那场戏,最惊心动魄。谁也不料想,这位写字写出名的钟相公,竟领着几百家丁上阵拼命,和刀头舔血的将军没两样。也许那晚,钟绍京心里有些明白:时势一点不信“斯文”,有时候,杀伐比笔杆子更管用。撂倒韦后之后,他跟着李隆基混得风生水起,做了中书令,得了公爵,可苍天知道,宦海浮沉,谁都难长久。杨崇与他素日不睦,坏水使绊,一阵明争暗斗下来,钟绍京还是被贬了。八十七岁,寿终不算亏,但一辈子,也就像赣江水,一阵急一阵缓,谁也挡不住流向。

说到陈恕,当地人对他的“名头”可是有点特殊喜欢。他其实是赣州石城出来的,祖上世世代代都在那里。有人说他后来成了南昌人,其实是因为发迹了才搬的家。这人小时候砚台石都不舍得多糟蹋一块,家里清贫,但能硬着头皮考场厮杀,最后真让他中了进士。当官后,他干得最漂亮的事,不只是守财赋、做盐铁使,更是眼光毒辣。那些后来当宰相、做大官的手下,没一个不是他发掘来的。朝廷里,这人是个管钱能手,理财比我们现在会算价砍价的大婶还厉害。太宗也偏爱这套,想让他快点成家,甚至赐婚给他找了个贤内助。本来仕途一片大好,可人总有逆风时。只不过,陈恕这个老头,没事老给年轻人推荐职位,帮助后辈,也落了个风评:三百年宋史,治财赋论头一个,就是他。

命运的风水轮流转到了陈敏,石城出身,祖辈陈皓也是个守卫边陲的好汉。陈敏小时候就爱骑马射箭,听说家里那几把老弓箭,他祖父都叮嘱别乱动。长大后赶上南宋,日子不是刀光剑影就是草木皆兵。陈敏在兵马行伍里摸爬滚打,居然一路升到了太平州守将,也算是临安的一道门槛。可他这人脾气倔,上头不给权自己做主,干脆“装病”,算是和朝廷赌气。到孝宗想要北伐,他说出兵有隐患,结果没人听,李显忠真打输了仗,才想到请他出山。他带兵打仗没废话,捡到机会就能把金兵揍得找不着北,守高邮时,连修的大坝都能让金兵望而却步。但命运也不总如他愿,后来差点被骗降,他看得透,死活不许孝宗乱来,不然怕又闹出大乱子。谁说忠良里只有岳飞、辛弃疾?陈敏在本地老百姓心中,那也是不逊色的英雄。

綦毋潜,这名字乍听怪怪的,文人圈里倒是一桩美事。这人和王维称兄道弟,诗友满天下。唐朝时,官做到了右拾遗、集贤院待制,说不上显赫,倒也清闲。他的命运和李白、杜甫这些朋友一比,算是“比较体面”收场。安史之乱一来,满城风雨,诗人们命运跟漂絮一样。李白辗转流放,杜甫饿死在逃难路上,王维差点被扣成叛臣。綦毋潜反倒在乱世来临时隐退,遁入江湖,消失在江淮水乡,身影慢慢淡出了史书。想来,这位老先生若还在世,见到那些朋友们或折戟或远走,不知道夜里是否会梦回离歌。

赣州人说话,喜欢拿“虔州四曾”出来唬人。这四兄弟,是赣县曾家的骄傲,学问一流,从小书香气绕得熏人。父亲还是周敦颐的好朋友。四兄弟里,几个后来都当了名臣,连南宋的诗人陆游、范成大都要尊一声老师。家门口出了文曲星,那自是赣州老街坊茶余饭后的“长脸神话”。

到了南宋后期,宁都出了曾逢龙。做官时遇上风雨飘摇的末世,他面对元军、眼看城池守不住,没有选择逃,也不肯投降元朝。最终,在帅旗下横剑自刎。像他那样视死如归的气节,老一辈常说:“哪怕败了家,总不能败了良心。”朝廷后来说他是龙图阁大学士,倒更像是给活人看的旌旗,真心的誓死,是埋在土里的。

谢元龙的名字,赣州人也会提,他59岁才中进士,文曲桃李、寿星挂冠。和文天祥是好友,年纪大了还跟着混战,“文武全才”四个字,用在他身上也不愧对。他的命数够长,也够艰难。甚至失守后一路隐姓埋名,能活到八十四,更多的是寂寞后的沉淀。

池梦鲤、戴衢亨、郑獬……这些后来也都成了一个个“老屋挂像”的人物。有人一门四进士,有人改朝换代还不忘为百姓争三分气。可是这一长串名字,怕念到最后,也只是热闹一番。老一辈守着自家的陈迹,偶尔把这些人物的故事按捺不住给后辈讲讲,也不过是希望,哪天小辈子出门在外,遇事能有那么点脊梁骨、不唯唯诺诺。

说到底,赣州这地方风水好不好,高山流水多少,都不及那一代代人活过的痕迹。英雄和文人,最后归于尘土,留下老街的青砖台阶——日头下还是有人走路,有人等雨停。谁能说,下一个写进史书的,又会是哪家孩子?

发布于 2025-09-18 19:43
收藏
1
上一篇:云端漫步赏长沙美景,岳麓山新索道游览攻略大放送 下一篇:江西英才辈出,十位开国名将的含金量解析,他们都是军队建设的坚实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