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姿势,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卫生文明的传承

洗手姿势,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卫生文明的传承"/

我们来聊聊洗手姿势的“前世今生”。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也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科学发现和社会变迁而演变。
"洗手姿势的“前世”(古代与现代早期)"
在科学认识到“微生物”和“传染”之前,洗手的主要目的更多是为了去除可见的污垢、保持身体洁净,或者在某些文化/宗教仪式中有其意义。当时的“姿势”相对随意,效率不高,也缺乏科学指导:
1. "实用主义为主:" 人们通常会使用水(最好是流动的,如井边、河边)和某种形式的“ soap”(早期可能是动物脂肪和草木灰混合物,效果有限)。基本动作就是搓洗双手,去除泥沙等明显污物。 2. "缺乏步骤和顺序:" 很少有明确的指导说明先洗哪只手、如何冲洗、用多少肥皂等。通常是边冲水边搓,感觉洗干净了就停。 3. "“冲手”是关键:" 在没有肥皂或肥皂效果不佳时,用流动的水冲洗掉污垢是主要手段。人们会捧水、泼水或让水流过双手。 4. "象征性洗手:" 在很多文化中,洗手有宗教或礼仪意义,如伊斯兰教净礼(Wudu)和犹太教提示拉(Tevilah),这些仪式有特定的、虽然也相对固定的姿势和步骤,但与公共卫生预防疾病无关

相关内容:

1948 年 6 月,联合国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决定将每年的 4 月 7 日定为世界卫生日,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卫生问题的重视,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这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经此一役,想必大家已深刻明白"病从口入"这个道理,也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


从古到今,世界各国为了改善人们的卫生状况,在“洗手”这件事上可谓下足了功夫。现今,LEPEBBLE 在“护手”这件事上也花尽了心思。



在古代,古人就以流水洗手,以避免双手交叉污染。在当时,洗手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不能随随便便,饭前饭后洗漱的时候,需要行沃盥礼。


图源自网络


据《礼记》记载:“鸡初鸣,咸盥 漱。”公鸡第一次打鸣时,开始起床洗漱。“盥”最初的含义就是洗手,并没有洗脸的意思。“盥”是个象形字,表示以流水洗手,为了不造成浪费,下面放着接水的器皿。



草木灰,是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含有能够去除油污的碳酸钾,所以很早就被用来当作清洁用品使用。《礼记·内则》中也有提到用草木灰来清洗:“冠带垢和灰清漱。”


图源自网络


草木灰还是农村广泛存在的消毒剂原料,具有很强的杀灭病原菌及病毒的作用,其效果与常用的强效消毒药烧碱相似。此类消毒剂具有消毒作用强、无任何副作用、无刺激性等特点。


“潘汁”也是人们很早用来洗手洗面的清洁用品之一。所谓“潘汁”,就是今天所说的淘米水。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淘米水确实有不错的清洁作用,它的水质呈酸性,水分子可以很好地分离油垢。



皂角也是古人使用的成本很低的清洁用品,它是豆科植物皂荚树所结的果实,貌似豆角。皂角中含有皂甙,它的水溶液能生成泡沫,这种泡沫有去污性能,清洁功能也是非常强的。据说魏晋时期社会上还出现了售卖皂荚的店铺。


图源自网络


宋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肥皂团。其原料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用来洗脸沐浴。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录了肥皂团的制作方法:“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


作为一种纯天然肥皂,皂荚在古人所用洗涤用品中存在时间最长。一直到今天,偏远农村中还有人用皂荚代替洗衣粉来洗涤衣物。



西方的肥皂制品直到清朝才被引入中国。而肥皂在西方的记载,可能要追溯到 4000 年前古希腊的一个叫勒斯波斯的小岛。


当地人用动物祭天,由于焚烧动物时需要使用木材,木材的灰烬和动物脂肪混合产生了肥皂样的“油脂球”。大雨把这些东西冲刷到当地妇女经常洗衣的河流中,她们发现用这些“油脂球”洗衣服更加干净。


图源自网络


另外,西元前 3000 年 , 美索布达米亚人发现 , 植物燃烧后的灰烬类的碱性物质 , 与油混合后 , 具有去污力 , 这亦是肥皂的来源之一。


不过,高卢人应该是尝试去制作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们当时称香皂为「sapo」,当时的皂类是一种含有动物油脂和植物灰烬混合而成的软膏状物质。


图源自网络


早期的肥皂制作过程记载,其实是在古罗马的历史中发现的。公元七十年时,罗马帝国的一位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山羊油脂和草木灰制取块状肥皂而大获成功。从此,整个罗马帝国开始使用肥皂。


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后,只有拜占庭帝国(古罗马都市)、阿拉伯帝国还保留着制皂技术。公元八世纪,意大利和西班牙复兴了制皂技术。直到十三世纪,法国将肥皂销往欧洲市场。到了十四世纪,制皂技术流传到了英国。


据史料记载,这段时期的欧洲国家都设立了公共浴场,里面还配置了浴盆以及肥皂,这说明当时大部分的人用肥皂清洁身体。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各国供水系统的完善以及热水器的诞生,人们的清洁意识不断增强,对肥皂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以前人们买的肥皂,都是一模一样无任何差别的一大块。顾客的人流变动,让商人们头疼不已。于是商人们开始互相竞争,差异化成为了热点,各大商家纷纷走向了肥皂的品牌化之路。


图源自网络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本杰明·塔尔博特·巴比特开始用B.T.Babbitt最佳香皂的名称向市场推出小包装的肥皂。之后他又推出了 25 个肥皂包装可换取免费的彩色相框的促销活动,可谓是世界营销史上最早的促销活动实例之一。


图源自网络


不过,在肥皂的品牌化之路上,最大的功臣还得是宝洁公司。宝洁推出的象牙皂一举成名。象牙皂的独特点在于,它可以浮于水面!在当时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宝洁的象牙皂具有更大的卖点。


1895 年,威廉姆利弗推出了具备消毒功效的 Lifebuoy 香皂。1900 年,利弗推出肥皂片产品,决定使用力士这个品牌(现如今是联合利华旗下的品牌)。


Sunlight香皂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快消巨头联合利华在中国的第一家分公司——中国肥皂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力士”香皂、“伞”牌肥皂等产品。而这些产品基本上垄断了当时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肥皂市场。


民国力士香皂广告


1957 年,Dove 美容香块在美国上市,宣称多芬的美容香块不会像普通香皂那样使女性的皮肤干燥,而是温和滋润。此时,香皂开始讲清洁以外的功效——滋润。


在古代,由于技术、卫生条件的制约,人们仅仅关注清洁用品的清洁功效。时至今日,肥皂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随着清洁用品的种类、用途变得越来越丰富,肥皂在清洁肌肤方面的应用反而在降低。



洗手液是肥皂香皂的升级产品,可以更好的预防交叉感染。在近十几年才开始普遍应用于公共和家庭场景中。


洗手液作为专门用于洗手的清洁护理用品,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表面活性剂、助剂及温和、天然消杀剂的应用,采用压泵瓶包装,使得洗手液以“滋润”的特殊功能、“压泵取用,防止交叉感染”的使用方式和“液体洗涤,更加时尚”的买点切入消费群体,很快被消费者所认可,成为传统洗手用品的替代品。


去除污垢,杀菌消毒是洗手的主要目的。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大多数洗手液中都含有酒精,可以有效杀菌,对于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清洁作用。


图源自网络


但是,含酒精的洗手用品也存在刺激、过敏、易燃等弊端。洗手过程中,洗手液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刺激手部皮肤,因此,建议洗后涂上一层厚厚的护手霜,及时为手部肌肤补充水分,避免产生皮肤粗糙、皴裂和脱皮等情况。


发布于 2025-09-18 18:13
收藏
1
上一篇:Braun 博朗 M60 橙色便携防水干电池剃须刀,时尚续航,尽享剃须新体验! 下一篇:清晰梳理,特朗普“自主”议题与“他人”私货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