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绘史,探寻泰安市古今变迁的地理足迹

地图绘史,探寻泰安市古今变迁的地理足迹"/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泰安市(尤其是其核心区域泰山)的地图,来形象地了解其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地图是历史地理研究的绝佳工具,它将抽象的历史信息可视化。
"核心观察点:泰山及其周边区域"
泰安的历史变迁,很大程度上是由泰山这座“五岳之首”决定的。泰山不仅是地理上的核心,更是政治、文化、宗教上的重镇。
"1. 古代时期 (先秦 - 秦汉)"
"地图特征:" "早期聚落:" 在泰山脚下,如"岱庙"、"红门"、"天外村"等区域,地图上可能显示出一些早期的、零散的聚落点。这些地点通常靠近水源和交通要道(早期可能是古道)。 "祭祀设施雏形:" 虽然精确的早期祭坛位置可能难以在古代地图上找到,但可以观察泰山顶部的区域是否有早期道路或标记,暗示着早期祭祀活动的存在。 "泰山作为地理标识:" 泰山作为巨大的、独特的地理标志,在地图上(即使是示意性的)会非常突出。它自然地划分了区域。 "历史印证:" "先秦:" 泰山是东夷文化的重要信仰中心,有众多部族在此祭祀。地图上早期聚落的分布可能反映了这些部族的活动范围。

相关内容:

泰安市,在山东省中部,处于黄河下游。

泰安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因泰山而得其名。

泰安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5000年前就产生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

原始社会时期的地图

从西周到东周的春秋时期,境内区域分别属于齐、鲁两国管辖。

西周时期的地图

春秋时期的地图

战国时期,公元前255年,鲁国被楚国所灭,鲁顷公被封于莒,六年后死于柯(东阿),鲁国绝祀。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向秦国投降,齐国灭亡。

战国时期的地图

战国时期,公元前350年,诸侯纷争时的地图

秦朝时期,秦国统一了六国后,设置了济北郡。

秦朝时期的地图

西汉时期,设置了泰山郡,郡治开始设置在博县。公元前69年将其郡治迁移到奉高。均隶属于兖州刺史部管辖。

西汉时期的地图

东汉时期,仍然归泰山郡管辖,隶属于兖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的地图

三国时期,仍然归泰山郡,与西汉东汉相比,区域和隶属关系没有改变,属于兖州。

三国时期的地图

南北朝时期,北魏时,泰山郡属于兖州管辖。

南北朝时,北魏时的地图

北齐时改为东平郡,郡治设在博县。

南北朝时期,北齐时的地图

隋朝时期,设置了鲁郡。

隋朝时期的地图

唐朝时期,设置了兖州,隶属于河南道管辖。

唐朝时期的地图

北宋时期,归属兖州,隶属于京东西路管辖。

北宋时期的地图

南宋时期,被金统治,开始的时候设置泰安军;在公元1182年,设置了泰安州,治所于岱岳镇(泰城),隶属于山东西路管辖。

南宋时期的地图

元朝时期,仍称为泰安州,开始隶属于东平路,后来隶属于中书省管辖。

元朝时期的地图

明朝时期,归济南府所管辖,隶属于山东行省。

明朝时期的地图

清朝时期,设置了泰安府,隶属于山东省布政使司管辖。

清朝时期的地图

民国时期,废除州、府制,改为省、道、县三级制,原来隶属于泰安府的各县,分别属于济南、济宁、东临三道, 1927年废除道制。

民国时期的地图

新中国建立,早在解放前时,就成立的泰山、泰西两专署,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泰安专署。

1958年,泰安专署撤销。

1961年,恢复原来设置。

1972年,改为泰安地区行政公署。

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升为泰安地级市。汶上县、泗水县划归济宁市管辖。平阴县划归济南市管辖。

1985年12月,梁山县的银山镇、斑鸠店、豆山、昆山、司里山、大安山乡及戴庙乡的32个村庄,商老庄乡的23个村庄,划入东平县。东平湖归东平县统一管理。

1983年8月,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2年11月,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


现在的泰安地图

发布于 2025-09-18 09:57
收藏
1
上一篇:Hi,这里是山东!探寻齐鲁文化风情之旅 下一篇:山东四域探秘,鲁西、鲁南、鲁中、鲁东的地理划分与特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