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海虞镇,绿色引擎驱动,生态循环农业蓬勃发展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近年来确实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并将其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他们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资源循环利用:"
"种养结合模式:" 大力推广“猪-沼-果(菜、粮)”等种养结合模式。养殖产生的粪污通过沼气池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做饭,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还田,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
"废弃物资源化:" 鼓励农户收集处理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等,发展秸秆还田、青贮饲料、生物质能源利用等,减少环境污染。
2. "绿色可持续发展:"
"推广绿色防控:"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发展有机、绿色农业:" 鼓励和扶持发展有机农场、绿色食品基地,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生态景观建设:" 将农业生产与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3. "科技支撑与创新:"
"引进先进技术:" 引进和推广节水灌溉、智能施肥、生态种养配套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
相关内容:
江苏省常熟市2019年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农业农村重点项目,也是常熟市农业农村局重点建设项目。自批准建设以来稳步推进,目前项目已完成验收,示范推广了多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为海虞镇农业农村生态化建设按下“加速键”。
项目总投资1400多万元,在海虞镇七峰村等5个行政村建立了1个2万多亩核心区。依托区域水系及农田特征,以水稻、水体为主攻目标,大力疏通河道、排灌渠系,建设生态挡墙、生态沟渠,利用农田退水坑打造生态湿地,同时种植香根草,提高田埂生物多样性,布置物理杀虫装置,建设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建成了小流域农水闭合式自循环利用工程、农牧循环多级再利用工程、整村农田生物质(秸秆)自循环利用工程、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工程,应用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体系和农田生物多样性构建技术模式,形成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常熟模式”,可复制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强,试点成效显著。通过生态建设,开发以稻作绿色生产、农业生态循环产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态,推进了全镇乃至全市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苏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