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老挝?厦大专家揭晓背后的答案

为什么选择老挝?厦大专家揭晓背后的答案"/

关于为什么选择老挝作为重点合作国家,厦门大学(厦大)的领导和相关部门通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给出答案,这些答案往往体现了学校的战略眼光、国家政策导向以及自身特色优势:
1. "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 老挝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国家,特别是“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互联互通条件,为双方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厦大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高等学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老挝作为其国际化战略的重点区域,是顺应国家大势、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
2. "地缘优势与区位特点:" 老挝与广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厦大地处福建,与广西距离相对较近,发展对老挝的合作具有地缘上的便利性。 中老铁路的开通,使得从厦门出发前往老挝的物流和时间成本大大降低,进一步增强了厦大服务老挝及区域发展的能力。
3. "学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 厦门大学在"经济、管理、金融、法律、公共卫生、建筑、旅游、语言文化"等领域具有非常强的学科实力。这些学科与老挝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高度契合。 例如,老挝需要发展经济、

相关内容:


老挝,与中国南部接壤。

从北京到老挝首都万象,

需要跨越2000多公里

从昆明到万象的中老铁路,

全长1000多公里

而对厦大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的

苏世天老师来说,

需要跨越的,更是心中的矢志不渝

“为什么要调研老挝?”,

这是苏世天经常被提问的问题。

于是,他用时代的变化和自己的行动

给出了他的答案。

2016年至2024年,

苏世天多次深入到老挝乡村做田野调查,

为我们呈现一个更立体、丰富的老挝。


调研之初:不妥协,才能走得更远


起初,苏世天并没有想过会与老挝结下如此深厚的情缘。为什么要调研老挝?因为他看到世界更多元更开放的变化。同时,他感觉在时代的变化中,中老关系会更加紧密研究老挝,绝不是一个“毫无价值”的议题。


2017年,苏世天以研究生的身份第一次正式进入老挝调研。但在到达老挝后仅一个星期,他便患上了严重的登革热,体温升高到42度,甚至有吐血的症状。当晚,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就医,最终脱离危险。


生病的日子虽然艰难,苏世天却感受到了异国他乡的温暖。在广州求学认识的老挝留学生晓燕,在得知他的困境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不仅为他办理了繁琐的住院手续,还细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我们在广州时见面不多,没想到在老挝能得到这么大的帮助。”苏世天说。这份恩情,苏世天至今仍铭记于心,它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在老挝的调研之路


从2017年到2019年,苏世天在老挝的田野调查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以及研究进展的缓慢,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肩头。尤其是在初期,他发现,现实中的老挝,无论是亲属关系还是家庭活动,其实都与以往的经验甚至是传统理论有着较大的差别。于是,他转变思路,将研究的焦点转向了亲密关系与乡村转型的关系上


在研究过程中,苏世天意识到,应该从研究老挝基层社会开始,通过扩展研究问题参照的多元坐标系,更好地理解老挝、中国与世界相互关联下的人们的生活这种跨文化实践的视角不仅让他的研究主题更加宽广,也为他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动力。


带着这样的想法,苏世天进入老挝乡村,从乡村社会开始,逐步了解老挝的社会状况。


雨季来临时,他穿上农装、光脚下田,与当地农民一起耕田、育苗、插秧。虽然这些是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他未曾接触过的,但他积极跟着老挝的朋友将农活做好。在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他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他还会和村民们一起修渠引水灌溉,将木头搬运至小溪,修起一座临时大坝,让平时较低的河水抬高,通过河渠流至农田。修好的水渠在田地里蜿蜒,经过不同的田地,通过不同的引水口流至各家各户。


在旱季,老挝的仪式活动也开始增多,栓线仪式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他常常被参与这些仪式。仪式上,当地主人将棉线取下“栓”在他的手腕上——这是老挝人民最真挚最深厚的祝福。


在田野调查的后期,他不仅需要继续深入调研,还需要将田野资料转换成论文。有时他一坐就是一整天,沉浸在书海和资料堆中无法自拔。老挝的朋友还会用当地的俗话来关心他:“不要这样辛苦,‘鬼’会来找你的(脑子会坏的)。”


苏世天说:“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从中国来的、时而游手好闲、时而一动不动的‘疯子’。”然而正是这种“疯子般”的冒险精神让他在老挝的田野调查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基于博士期间的调研,苏世天写出了《通婚圈与赞米亚谷地村落的政治表达:以老挝北部MN村为例》《灵性景观、公共权威与空间生产:老挝乡村社会中的共同体精神》与《通过庆典的治理:转型期老挝基层乡村行政及其合法性再生产》等多篇论文,为研究南方国家社会问题与中国同周边区域的关系做出了有益探索


再出发:探索老挝的新变化新问题


毕业后,苏世天来到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工作,并得到了学院的充分支持。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对老挝社会发展的影响,苏世天再次来到老挝进行调研。


而这一次,他是作为一名厦大教师前往,这种身份的转变,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在主导各种类型的项目与活动时,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接受更多不同的视角,面对难以突破的瓶颈时,如何寻找新的议题。


在此后的调研中,他开始进一步与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包括华人华侨在内的社会人士广泛交流,深入了解老挝的乡村建设现状与现代化转型进程。


我开始慢慢地走出乡村,看到城市化中的新议题,无论是中老关系方面的,还是东盟方面的,还是全球治理对老挝的影响……”苏世天说。


他深感老挝也在发生着与中国类似的变化:电子支付、新能源汽车随处可见,基础设施在快速发展,社会迎来了新一波移民浪潮……其中最显著的是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原本从万象到琅勃拉邦所需1天的路程,缩短到了如今的2小时。


“随着中老铁路运营和泛亚铁路的逐步推进,这种联通会继续增长,也需要新的研究。”目前,苏世天正在推动关于基础设施的新研究,不断地从点连线,以线绘面。如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百年变局、命运共同体、区域国别学,你能看到这种变化已经被总结为了一个个政策与组织的节点,它也将影响中老两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苏世天感慨道。


苏世天2024年重回老挝考察基建沿线村落


在当今世界的缤纷舞台上,文化之河汇聚成海,而跨文化交流和研究便是探索这片海洋的航船。然而,航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激流与暗礁。


如何更好地拥有对象国的地方性知识去解释对象国,则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如何借鉴国际理论,或者转换中国理论议题去适用到对象国的本土社会,也是需要去克服的挑战


对此,苏世天强调,问题的突破,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多走多看、多学多思。“行行重行行,这是当年读费孝通先生著作时印象深刻的话”,苏世天说。


苏世天在研究中逐渐感受到,真正的文化交流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消除一些所谓的本质主义的想象,谈到老挝,脑海中就冒出宗教色彩浓厚这种刻板印象,其实是不利于我们去反思的,而坚持综合主义,是我们去看待中老问题时更合理的视角。”


新起点:在百年变局的时代里颉颃前进


今年7月,苏世天作为厦门大学“颉颃计划”大学生暑期海外社会实践队的指导老师,带着同学们又一次进入老挝,再续与老挝的前缘,开展了以“跨国发展网络下的中老命运共同建设”为主题的学习调研


在他的眼里,青年是当下世界一股正待喷涌而出的强大力量,青年可以更敏锐地感知到中老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变化,是决定国际格局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颉颃计划”里,他将青年时期的调研经验,应用在此次的活动中。


同学们不懂老挝语,也不熟悉老挝当地的情况,苏世天便充当起队伍的“中枢系统”,对外联络、事宜对接、活动策划等,很大程度上依靠苏世天此前在老挝调研中建立起来的联系渠道。


在为期8天的海外社会实践活动中,苏世天积极联系了老挝各单位,老挝国立大学、中老合资企业、孔子学院、使领馆……这些都成为同学们了解老挝的落点。


苏世天带领学生与老挝国立大学学生交流


在第五十七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闭幕之际,苏世天带领实践队员们与老挝的青年学生代表开展了一场青年间的交流,同时还联系了老挝当地的青年艺术家群体。


艺术可以跨越国界,在艺术所构建起来的共同场域里,中老两国青年的交流主题不断变换,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文化传承与保护,到青年的创业与就业,两国青年围绕“梦想”“经济”“家乡”及“合作”等主题热烈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苏世天在与老挝青年艺术家群体交流


这次带队调研的经历,让苏世天收获了两点:“发现一样,发现差异。”从经济上来说,GDP此类的线性指标或许是中国和老挝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但是苏世天在中老两国青年的交流中发现,两国青年对世界有着一样的愿景,一样的国际化视野——去回馈社会


苏世天还带领队员们来到中老合作建设的纳塞通变电站,并亲身探访了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杆——中老铁路项目等。


苏世天希望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方面,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加全球化、多元化的视野,以及更深刻的体会和经历


或许同学们将来会涉足不同行业、社会乃至国家,未来可能不再有机会来老挝,“但这段调研经历将无比珍贵,将深刻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视角”,苏世天说。同时,此次实践也为苏世天带来新的启发。此前,他的研究重点并未过多涉及青年群体,此后,他决定开展一些针对中国乃至老挝青年的研究


未来,苏世天也希望能够在更多元的实践中建立起新的交流形式,以期将这种交流变为一种长期的沟通生态


中老关系的演变宛如拴线仪式中一束束洁白的棉线,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新的探索迫在眉睫。如同苏世天这样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者,正经历着从产生对世界探索的悸动,到走向世界的冲动,再到研究世界的不断行动。未来,会如中老铁路一趟接一趟的列车一样,交流绵延不绝,世界命运与共。

发布于 2025-09-16 19:26
收藏
1
上一篇:世界篇之老挝,探寻东南亚的神秘国度 下一篇: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县级市中的枢纽要地,连接南京苏南的黄金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