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神奇云南,西盟马散旅游名村,打卡不可错过的绝美村落

探秘神奇云南,西盟马散旅游名村,打卡不可错过的绝美村落"/

哇!这个宣传口号很有吸引力!“神奇的云南省旅游名村,西盟马散等你来打卡”——听起来就充满魅力!
云南省确实以其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而西盟佤族自治县作为“中国佤族文化之乡”,其境内的村庄自然也充满了独特的风情。
"关于西盟马散村,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点:"
1. "浓郁的佤族风情:" 马散村是典型的佤族村寨。你可以欣赏到古朴的佤族民居(通常是干栏式建筑)、了解佤族独特的婚丧嫁娶习俗、品尝地道的佤族美食(比如手抓饭、烤鱼、佤族大锅菜等)、欣赏热情奔放的原始舞蹈(如“甩发舞”)和唢呐表演。 2. "原始的自然环境:" 西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拥有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马散村周边可能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河流(比如南卡河风光带就在附近),空气清新,环境原始淳朴。 3. "宁静的田园生活:" 相比于一些热门古镇,马散村可能保留了更多宁静和淳朴的田园生活气息,适合想要远离喧嚣、体验慢生活的游客。 4. "独特的建筑风格:" 佤族民居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具有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融合得

相关内容:

来源:云南日报

作为新命名的云南省旅游名村,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是佤族历史上最早的村寨之一,也是西盟最大的佤族部落,距离勐卡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离西盟县城50公里。

马散的意思是“老三的地”,佤语称为“永俄”。相传,过去的马散部落是佤族人从“司岗里”出来后最早进入阿佤山的一个部落。

由于马散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较好的保留了佤族原始社会部落文明,传统的民风、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特别是歌舞、服饰、建筑、语言、宗教、祭祀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

马散同时也是西盟县革命的摇篮,在这里佤族人民发出了阿佤山革命历史中“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第一声呐喊,诞生了西盟革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青团员、第一个团组织、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个党组织。

马散完整的保留了当地佤族的传统民居建筑、服饰、生产生活习俗,村容寨貌,民族特征鲜明,具有天然独特的旅游资源,它背靠原始森林,自然风光秀丽,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有参天的大榕树和巍峨的阿佤山、佤山梯田、佤山云海等景观,还可以向西瞻望对面的缅甸佤邦佤族村落村寨,南北两侧还有着美丽的佤山天池和永俄湖,佤山天池附近有三佛祖遗址和盟誓塔等文化古迹。

马散村大力发展产业,村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按照村寨规划大力推进建筑风貌和村寨环境整治,村民的住房品质不断提升,村寨环境不断改善。

马散村佤族主要传统节日有“木鼓节”、“新水节”、“新米节”、“生态野果节”;拉祜族节日主要有“火把节”、“春节”。通过举办村生态野果节,以打造美丽村寨品牌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从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马散的村民住房有些特别,它们都是用山上的石块砌成,和其它村寨的建筑风格有所不同。这种房子坚固耐用,整洁大气。村民们说,今天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新房,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都是托了中国共产党的福,是党的扶贫好政策才使得家家生活蒸蒸日上、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行走在村寨边,可以看到清澈的池塘和边上的几间凉亭。顺着凉亭往村里方向看去,一阵阵的轻雾从山下飘来,一会儿笼罩了村子,一会儿又消散开来,就这样一飘一移一散,把村子渲染得云里雾里的,既神秘又好看。村里的房子和人们,还有那些草场上的牛儿,都时隐时现的,仿佛仙境一般。

在马散村还有专门的村史室。在这里,村史室已经成为了故土留根、文脉传承的地方;是农耕文明的记忆,是告别贫困、记住变迁的历史见证;是存放家乡气息和乡愁的地方,它展示和弘扬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这里的每一件器物,都见证过岁月的沧桑,每一幅照片都记录了马散的变迁。

来到佤族人家,这里可以倾听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你讲述关于佤族的历史传说和阿佤山的那些神奇故事。夜暮降临之后,篝火点燃,热情好客的阿佤人会为你敬上可口的佤族米酒,还会为你献上刚劲有力的佤族舞蹈,那节奏,那活力简直叫人震撼不已。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马散村结合自身生态及人文特点,将民族团结、民俗文化传承宣传、培训、教育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村寨,拓宽民族团结和乡村旅游宣传途径等方式,有效提升了马散村的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示范及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云南省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马散将以永俄特色村寨、永俄湖、佤山天池、三佛祖遗址等特色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开发农家乐、特色民宿产业,以独特而神秘的佤族文化为主题,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及民俗、民族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旅游小区,开展“庆新米”、“接新火”、“拉木鼓”、“品野果”、民族歌舞狂欢等具有佤族风情的旅游活动,使马散村成为生态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地。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发布于 2025-09-16 15:42
收藏
1
上一篇:昆明十景巅峰挑战,名山探险,全部征服才算真英雄! 下一篇:隐世秘境,云南这座小众名山,风光绝美,访客稀少,美得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