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闽水焕新篇——非凡十年,十里钢城宜居、智能、绿色巨变记”

“闽山闽水焕新篇——非凡十年,十里钢城宜居、智能、绿色巨变记”"/

这标题“闽山闽水物华新·非凡十年丨更宜居更智能更绿色!十里钢城十年巨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概括了福建某地(特别是像福州马尾这样的“十里钢城”)在过去十年中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和展开:
"核心主题:"
"闽山闽水物华新:"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著名论断,强调要保护好福建的自然生态优势(山清水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现福建的独特魅力和时代新貌。这是大背景和指引方向。 "非凡十年:" 特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十年(2012-2022),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成就卓著的十年。 "更宜居、更智能、更绿色:" 这是“十里钢城”十年巨变的具体体现和核心亮点,代表了城市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成果。 "十里钢城十年巨变:" 点明了具体对象和变化幅度。“十里钢城”通常指福州马尾区,历史上以重工业(钢铁)为主,近年来经历了深刻的转型。
"解读与展开:"
1. "背景承接“闽山闽水物华新”:" 过去,像“十里钢城”这样的工业区,可能更注重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与“山清水秀”的愿景存在差距。

相关内容:

中秋时节,丹桂飘香。走进三钢厂区大门,道路干净整洁,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满载三明记忆的1958工业记忆馆前,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1958工业记忆园与闽光大数据中心链接出钢城新风景。

十年来,三钢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地走“绿色钢铁”之路,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党的十八大代表、三钢炼钢厂运转车间党支部原副书记、副主任张英作为一名“钢二代”,从小生活在三钢。谈起这十年来发生的变化,她如数家珍。

生活区旧貌换新颜

大型浮雕展示三钢文化

走进三钢厂区,在群工三路往青山一路方向的马路右侧,10余米长的大型浮雕格外引人注目,俨然成为展示三钢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然而,在张英的记忆中,十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

“以前,这条道路两侧都是低矮平房,附近餐饮业较为发达,汇聚了鸭汤面、猪腰汤等特色美食,不仅三钢职工,许多住得较远的市民都慕名而来。”张英说。

随着这条街上美食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用餐人流逐渐增加,店铺老板在人行道上摆放了许多简易餐椅,加上周围停车泊位稀缺,就餐的市民只好将车停放在道路两侧,本就不宽的马路显得更为拥挤。占道经营导致“脏乱差”现象愈演愈烈,点亮职工生活的“烟火气”,变成了困扰周围居民的“乌烟瘴气”。

为了配合市里完成“城市双修,百日攻坚”项目,同时也为建厂60周年添彩,三钢决定对青山一路附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进行整治。道路两侧的低矮平房被拆除,改为能够展示三钢文化的大型浮雕,沿街店面搬迁至“闽光美食坊”并进行统一管理。2017年12月,“闽光美食坊”开业。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环境,缓解了交通状况,方便了职工出行。

在张英眼中,这仅是三钢不断提升生活区整体环境的缩影之一。近年来,三钢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安装楼道防盗门,实施雨污分流,马路“白改黑”……如今,三钢生活区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这十年,三钢生活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家附近的公园经过重新规划设计,新增了许多儿童游乐设施,孩子们多了一个游玩的好去处。”张英说。

从“制造”迈向“智造”

生产线上的巨变更是给一线工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2012年,张英任三钢炼钢厂运转车间煤气工段工段长,具体负责转炉煤气回收、加压、外送以及炼钢系统煤气用户管道的检修前吹扫等工作。

十年前,炼钢厂运转车间一线工作人员交接班时,需要人工抄录仪表上的煤气外送量以及运转设备上温度、压力等数据。当班期间,每隔1小时还要再次抄录一遍。

“以前这些数据不仅需要人工抄录,各个分厂的煤气数据也互不相通,需要查询相关数据时,还要打电话到相应的分厂询问,费时又费力。”张英说。

每次夜班交接班时,需要统计前一天煤气外送总量,而煤气外送量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才清零。由于不断累积,月底时,数据达千万已是常有的事。这样的“天文数字”,难免发生抄录或者计算数据出错的情况。

“自从MES系统以及EMS系统上线后,再也不用进行人工抄录,查看各个分厂煤气用量和存量,协调各个生产单位煤气用量时,只需打开系统查看即可,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的时间。”张英不由感叹,MES系统以及EMS系统实现了实时采集数据,既高效精准,又解放了劳动力。如今三钢设备控制越来越智能化,人员操作越来越便捷化。

智能制造是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三钢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强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紧锣密鼓地建设管控中心、集控中心、大数据中心,完善信息化、自动化等智能装备,实时产线升级,努力推进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钢铁行业独具特色的智慧工厂。

目前,智能制造工程重点项目——高99.9米、建筑面积达6.6万平方米的闽光大数据中心收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一楼管控大厅项目将于国庆节前投入运行,新的管控大厅集调度中心、运行中心、事件中心、应急中心于一体,“统一、高效、集中、专业”的调度管控平台,打破专业部门壁垒,打造出精简高效和扁平协同的管控模式,将全面提升三钢调度系统协调指挥能力,标志着三钢智能制造建设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打造花园式“绿色钢厂”

“城里的钢铁厂,美得像花园……”对于《三明后生仔》这首歌的描述,张英感受颇深。

在张英的印象中,以前三钢生产过程中的转炉煤气和烟尘粉尘回收利用比例不高,厂区上空经常冒出红黄色的烟。

“炼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需要除尘后才能排放到空气中。以前,只有一、二次除尘,排放到空气中的烟尘粉尘既有大量的转炉煤气,也含有一定的氧化铁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张英说。

张英家住三元区群英二村,离厂区非常近。她说:“以前整个生活区粉尘都很大,每天都要打扫卫生一次,不在家时,门窗要关紧,不然第二天桌子上、地板上都是灰。”

如今,三钢成功应用了冶金行业重点推行的“三干”新工艺,即炼焦干熄焦、高炉干法除尘、转炉干法除尘,通过技改,从根本上解决了冶炼系统烟气无组织排放、湿法除尘难以解决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十年来,三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终把其视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治理。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如今三钢环保设备和工艺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可持续增长,顺利实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不增废”目标。

三钢重点发力二次能源高效利用,通过强化余能余热、工业用水、副产煤气的内部闭路循环利用,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2020年底,三钢已实现原燃料堆场全封闭、有组织排放污染源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实现 “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绿叶不见尘”的“五不见”节能减排的目标。与十年前相比,三钢本部钢产量增加了近220万吨,厂区每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降幅高达70.3%。

“现在的三钢天蓝地绿,不仅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美,生活在这里,真是幸福感满满!”张英说。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宝琴 文/图)

新媒体编辑:林红

审核:李增祥

复审:黄春霖

发布于 2025-09-16 00:28
收藏
1
上一篇:南京老小区业主装修疑涉拆改承重墙,装修还是拆迁?解忧帮紧急介入 下一篇:三钢铸就福建钢铁新篇章,终结“手无寸铁”历史,转型发展续写钢铁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