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9月13日下午,南京市第五届垃圾分类家庭PK赛在红山森林动物园中心广场举办。多组参赛家庭齐聚于此,在动物园里展开一场智力、体力和团队协作的趣味较量,共同传递“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绿色理念。据了解,本届家庭PK赛由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趣味竞技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好习惯”。赛事不仅成为家庭展示分类成果的舞台,更是一把点燃市民环保热情的“火炬”。结合红山动物园真实的生态场景,比赛也使环保教育变得可触可感,寓教于乐。

红山森林动物园不仅是动物们的欢乐家园,更是绿色低碳创意的“实验田”。在这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只有持续焕新的资源——动植物废料经巧手改造,变身工服与文创产品;废旧手机获得“重生”,化身大猩猩馆的创新展示;塑料瓶则开启“逆袭之旅”,成为柔软治愈的毛绒玩具。垃圾分类,在此不再是刻板规则,而成为自然、创意与生活共鸣的实践。正如红山动物园通过创意让废品焕发新生,本届家庭PK赛也鼓励每个家庭成为“资源魔法师”,用日常分类行动推动垃圾“归位”、资源“再生”,共同书写南京的绿色未来。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比赛设置三大环节,分别是“分类猎手垃分标识搜寻赛”“极速寻物”及“垃分移动接力赛”,全面考验参赛家庭的知识储备、团队协作与反应能力。

首关“分类猎手”要求家庭协作,依据地图在园内寻找垃圾分类标识卡片。规则严格、时间紧凑,挑战的不仅是智慧与体力,更是时间策略与家庭默契。紧随其后的“极速寻物”环节,选手们在海洋球池中快速翻找目标物品,孩子们踊跃参与,辨认分类标识,激烈之中见趣味,比拼之间学知识。压轴的“垃分移动接力赛”中,参赛家庭需合力将代表四类垃圾的彩球用接力棒运送至终点。父母与孩子分工协作、各展其能——孩子担当“分类小达人”,父母则成为可靠队友。赛事不仅深化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更展现出从“旁观”到“行动”的转变。

五年来,南京市垃圾分类家庭PK赛持续秉持“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理念,借助亲子与社区联动,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南京低碳生活的新风尚。目前,全市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超95%,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万吨级别,拥有12万名垃圾分类志愿者,“蓝精灵”志愿服务品牌逐步形成。这也意味着本届赛事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南京持续推进环保实践的生动展示。
“绿色低碳不只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南京正以持续的行动与创新,书写城市低碳答卷,让环保理念通过大众参与焕发活力。垃圾分类,已然从口号变为南京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实践。
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
南京市城管局供图
编辑:居长玉
责编:肖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