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文化在东莞焕新传承,守护广东水上人家记忆
是的,疍家文化在广东东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尽管可能面临诸多挑战。东莞市政府和相关机构、社会组织以及部分疍家人民自身都在努力保护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关于东莞疍家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方面:
1. "文化认同与政策支持:"
东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认识到疍家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支持疍家文化的保护项目和研究。
2. "聚居地保护与改造:"
东莞市内仍有疍家人民居住,主要集中在一些河网密布的地区,如虎门、长安、望牛墩、石碣等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疍家村的保护面临挑战。一些疍家村被列入保护范围,进行修缮和活化利用,力求在保护原真性的同时改善居住环境。例如,可能会对传统船屋进行修缮,或在岸边建设新的社区,保留疍家文化元素。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疍家文化的许多方面,如疍家船歌、疍家渔歌、疍家饮食(如鱼生、咸水歌)、传统手工艺、婚丧嫁娶习俗等,已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级)。
相关内容:
中新社东莞4月9日电 (李映民 李获)疍家人被称为“海上游牧民族”,他们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常年漂泊在海上,以渔船为家,有着自己独特的疍家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大部分疍家人已经上岸,其民风也发生了变化,独特的疍家文化面临失传。
记者9日从广东东莞沙田镇获悉,该镇莞草种植与编织工作站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疍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莞草文化在此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东莞沙田镇水网密集,河涌河道纵横交错,是疍家人聚集地,这里有着特色鲜明的疍家文化。作为疍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莞草文化满载疍家人艰苦、质朴、勤俭的生活记忆。为保护传承莞草文化遗产,近年来,沙田镇探索恢复莞草种植,并开展编织手工艺传承工作。除组织具有莞草种植知识的热心爱好者从事专门的种植外,还把莞草破草、晾晒、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再次复原,把美术、时尚等元素注入莞草编织工艺中,让有着悠久历史的莞草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与此同时,沙田镇还将莞草种植技艺立项申请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该镇莞草种植与编织工作站成功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沙田镇第一小学(莞草编织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荣获“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奖项。
去年12月,沙田镇建成开放了沙田文化艺术中心,通过丰富的展品、生动的场景、富有科技感的互动体验,展示沙田的龙舟文化、疍家文化、莞草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岭南疍民文化示范场馆。(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