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农村红薯种植遇旱情,老人奇招应对,不浇水也能丰收之谜

北海农村红薯种植遇旱情,老人奇招应对,不浇水也能丰收之谜"/

您好!您提到的“北海农村种植红薯,老人说不用浇水,太旱了怎么办”这个情况,其实可能包含了几层意思,需要我们来分析一下:
1. "老人的说法“不用浇水”:" "可能的意思:"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红薯是比较耐旱的作物。如果土壤本身比较深厚、疏松、保水能力尚可,或者降雨量比较充足,那么确实可能不需要频繁浇水。红薯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寻找水源。 "可能的误解:" 但这绝不意味着红薯完全“不用”水。红薯在生长季节(尤其是块根膨大期)是需要充足水分的。完全“不用浇水”的说法过于绝对,可能会在干旱时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老一辈可能有“看天吃饭”的经验,只有在极端干旱时才需要干预,或者认为常规浇水是“城里人”或“新手”的做法,但并不代表红薯天生不需要水。
2. "“太旱了怎么办?”:" "这是关键问题。" 如果真的遇到了干旱,而老人之前的说法是基于特定土壤或气候条件,那么“不用浇水”就不再适用了。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应对干旱的方法:" "人工浇水:"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虽然辛苦,但可以解燃眉之急。 "浇水时间:" 最好在早晨或

相关内容:


芒种刚过,河南周口的李姐就举着锄头站在地里叹气:“往年这时红薯苗都爬满垄了,今年地里裂得能塞下脚指头,老人说‘红薯耐旱不用浇’,可这苗都蔫得打卷儿,到底该不该浇?”

其实,李姐的困惑,也是今年很多种红薯农户的心病——从河南到山东,从安徽到广西,今春以来的罕见旱情,把“红薯不用浇水”的老经验,逼到了“不管用”的墙角。

“红薯不用浇水”?这说法,放在过去雨水丰沛的年份或许行,放在今春这轮“70天没下雨”的旱情里,就是“老黄历碰上新问题”——错得明明白白。

二十四节气里,芒种到夏至是“夏长”的关键期,对应红薯的“扎根伸蔓期”。此时红薯的需水临界值,比苗期高了30%——就像孩子长身体时要多吃饭,红薯扎根时也得“喝够水”。而近10年的气象数据更直白:我国北方夏播红薯区(河南、山东、安徽)6月降水较常年偏少40%,红薯苗期根长仅15-20厘米,根本吸不到深层的水。

说到底,红薯不是“不用浇”,是“要会浇”——浇对时间、浇对量,才是高产的关键。

东北春薯区(辽宁、吉林)的农户,最懂“春旱要补浇”的道理。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时,气温还没完全升起来,蒸发量小,但今年辽宁西部降水偏少50%,不少农户用滴灌给苗期的红薯补浇了1次,水量控制在每亩20-30立方米。“手握土能成团,落地散成粒”,这是他们判断湿度的土办法——刚好满足红薯扎根的需求。进入6月蔓藤期,他们又开始控水,生怕水多了蔓藤疯长,影响薯块发育。

华北夏薯区(河南、山东、河北)的农户,今年更是把“定根水”当成了“救命水”。6月上中旬麦收后播种,气温高达30℃以上,蒸发量是春天的两倍。河南郸城的张强,种了10亩红薯,播种后第二天就用机井抽了“定根水”,每亩浇了35立方米。“要是不浇,苗成活率得降到70%以下,今年的收成就没指望了。”他说。7月进入膨大期,张强又每隔10天浇1次,“就怕忽干忽湿,薯块裂得像蜘蛛网”——去年他没浇膨大期水,裂薯率达25%,今年浇了,裂薯率降到了5%。

长江以南秋薯区(广西、广东、湖南)的农户,也在调整“不用浇”的老习惯。8月中下旬播种时,正值雨季末期,但今年广西北海降水偏少30%,种植大户周永利给200亩红薯补浇了“缓苗水”,用喷灌每亩浇了18立方米。“以前老人说‘靠雨水就行’,可今年雨少,不浇的话,苗得缓10天才能长,耽误了膨大期。”他说。9月秋雨多,周永利又赶紧挖了深排水沟,“就怕积水烂根,好不容易长起来的薯块,可不能毁在水里”。

不管是东北、华北还是江南,有经验的农户都明白:“红薯耐旱”是天性,但“耐旱不等于绝水”。就像河南的老岳说的:“只要有水,我们的庄稼是一等一的好。”可要是没水,再耐旱的红薯,也长不出“胖嘟嘟”的薯块。

不过,浇水也不是“越多越好”。过早浇水,比如东北春薯区4月上旬就浇水,地温没升起来,苗会“僵”在地里;过晚浇水,比如华北夏薯区7月下旬才浇膨大期水,薯块已经停止生长,浇了也没用。还有的农户用大水漫灌,结果把薯块泡烂了——“浇对时间、浇对量”,才是关键。

其实,种菜和做人一样,不是“熬着等雨”,而是“顺着天时调方法”。老经验是根,告诉我们“红薯耐旱”;新科学是魂,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浇水”。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红薯“喝够水”,也“不浪费水”。

眼下芒种刚过,夏播红薯的农户赶紧查:本地近10天的降水预报有没有?地里的土壤湿度够不够?苗的根长到20厘米了吗?如果都不达标,别等了,赶紧用滴灌补浇一次——浇对了,今年的红薯就能“胖得圆滚滚”,卖个好价钱。

毕竟,丰收从来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懂天时、用科学,才能让地里的庄稼,不负每一滴汗水。

发布于 2025-09-14 14:28
收藏
1
上一篇:北京雨燕归来记,揭秘一场守护“土著生物”的保卫战 下一篇:9月广西暴雨肆虐,老天狂倒水,这场雨还要下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