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通过成为巴尔桑的情人开启了新生活,用卡培尔给的钱开了一家帽子店。靠着这些情人的帮助,她不断扩展事业,尽管生活里桃色新闻不断,但她还是亲手创建了一个时尚王国。
二战那会儿,她跟一个纳粹头子搅和在一起,俩人合伙争权夺利。等到她有权有势了,就把那靠山给甩了。最后,她孤零零地在丽兹酒店断了气,留下了一连串让人摸不清头脑的故事。这不光是时尚圈的一段佳话,更是讲权力、贪念还有寂寞怎么搅成一团乱麻的事儿。


【从马厩情妇到时尚门面(1908–1919)】
1908年,25岁的香奈儿来到了法国穆兰郊区,住进了一位骑兵军官的庄园。那地方挺安静的,和巴黎的喧嚣完全不同,不过,那正是她开始新生活的起点。
她不是什么贵族小姐,也不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就是个会做点针线活、能哼哼小曲的普通姑娘。她能待在那儿,全凭做了庄园的大老板,也就是有钱有势的赛马东家埃蒂安·巴尔桑的情人。

她对这身份挺熟悉的。香奈儿小时候就在孤儿院长大,妈妈很早就没了,爸爸也离开了。她靠着修女教的做衣服手艺过日子,后来去酒馆里唱歌,用了个艺名叫“Coco”。
对那些有钱人来说,她只不过是个长得好看的穷姑娘,会哼几首小调,穿些时髦衣裳,让人逗着乐。做了巴尔桑的情妇,算是她头一回真正混进了上流社会的圈子。
巴尔桑是个悠哉的富家子弟,腰缠万贯,痴迷骏马,还挺花心。他老爱带着香奈儿去赛马比赛现场和各类派对玩。

她看到了女人们怎样通过打扮、举止和说话来迷住男人,也亲身经历了那些阔太太们怎样用高档衣物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
但她慢慢发现,那些时装又重又繁琐,帽子装饰得太过头,穿着不仅难受还没啥实际用处。她心想,自己肯定能把这事儿做得更好。
1910年,多亏了巴尔桑的援手,她拿到了钱和销路,于是在巴黎康邦街21号开了家名叫“Chanel Modes”的帽子小店。

她找来了巴尔桑朋友的那位太太做模特,给那些有钱有势的太太们戴上了线条简练、款式大胆的帽子,结果一下子就引来了好多顾客。
她没学过时装设计,但凭感觉就能分辨哪些衣服穿在身上像是自己的风格,而不是模仿别人。
过了两年,有个比巴尔桑野心还大的男人走进了她的世界。这人名叫亚瑟·卡培尔,是巴尔桑的好朋友,是个英国商人,特别喜欢自由和运动。
他欣赏香奈儿的坚韧和远大抱负,乐意为她的梦想买单。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卡培尔不光掏钱支持她扩大业务,还忙前忙后帮她注册公司、管理账目、招聘人手。这可不是简单的给予,他们是平等的合作伙伴。

1913年,香奈儿在多维尔这个诺曼底的海边小镇,开起了她的第二家店铺。
这回,她不光卖帽子了,还动手设计起女士运动服来:有针织的裙子、带条纹的上衣,还有不用扣子的软质衬衫。
这些衣裳材质柔软穿着舒服,款式简约不笨重,跟巴黎那边流行的蕾丝长裙大不一样。她让女士们摆脱了紧身衣和高跟鞋的束缚,能自由自在地活动。她既是做衣服的,也是个敢于创新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香奈儿没停下发展的脚步。到了1915年,她在比亚里茨开了第三家店,店里生意特别红火。

战争时期经济一团糟,奢侈品买不到了,她就地取材做了些特别的衣服,没想到大受欢迎。到了1916年,她的公司已经招了300多名员工,成了法国时尚圈的新秀。
但她最信任的那个男人,在1919年永远离开了她。卡培尔在回家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当时只有38岁。这让香奈儿伤心欲绝。
听说她一整年都穿着黑衣,还因此创造出了后来火遍全球的“小黑裙”。她感慨道:“我的生活好像走到头了。”不过,她并没有因此倒下。

她把心里的难过变成了一股劲儿,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上。
卡培尔离世后的第二年,Chanel品牌的年销售就达到了百万法郎以上。这时的她,不再是依附于人的身份,而是成为了香奈儿——一个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闯出一番大事业的女性。

【权贵情人,奢侈圈的通行证】
到了1920年代,香奈儿在巴黎的上流社交圈里已经相当受欢迎了。
她现在能自己养活自己了,但她清楚,有些事情光有钱和本事还不够,还得靠些别的资源和关系才行。
她想走到权力的中心位置,而要打开这扇门,关键还得靠“人脉”。

1920年的时候,她和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有了一段时间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交往。
她让他和家人搬进了自己的大房子,出钱支持他办音乐会,还帮他跟芭蕾舞团一起工作。
她着手积累文化财富,不光是做服装生意了,还当上了艺术支持者。
在那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和好多有地位的人都成了朋友,比如画家巴勃罗·毕加索、诗人让·科克托、作家皮埃尔·勒韦迪等。慢慢地,她身边聚集了一群有文化、搞艺术的朋友。她拿钱帮助他们,而他们则给她带来创作灵感,还提升了她的形象。

不过,1923年遇到的那个男人,也就是威斯敏斯特公爵,英国超级有钱的一个贵族,才是真的让她的人生轨迹变了样。
他给香奈儿送上了大房子、豪华游艇、闪亮珠宝,外加法国蔚蓝海岸上一栋叫“La Pausa”的别墅,那里成了她远离尘嚣的避风港。
他们俩已经相处十年了,尽管公爵已经有了家室,并且不打算离婚娶她,但香奈儿并不在乎。她看重的不是成为公爵夫人,而是能借此机会踏入上流社会。
因为这段关系,她认识了很多英国的政界和商界大佬,为之后开展跨国业务悄悄铺好了路。

那时候,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到了1924年,她和Wertheimer家族联手,一起推出了Chanel No.5香水。她负责想创意,而Wertheimer家族则管生产和卖货。这款香水后来不仅成了她家的代表,还让她赚了好多钱。
到了1935年,香奈儿公司已经雇用了4000多名员工,它是欧洲那时最大的私人时尚品牌之一。
她的时尚风靡全球,“经典小黑裙”、“优雅珍珠饰品”还有“香奈儿式套装”都成了时尚界的标杆。她不只改变了女性的穿衣方式,还重新定义了何为“时尚的影响力”。

可谁能想到,她光彩照人的背后,其实是在一点点放下感情。和威斯敏斯特公爵分手后,她就没再正式谈过恋爱,而是用“朋友加伙伴”的方式,和各种异性保持联系。
有画家、文人、当官的,还有做生意的和搞情报的。她很懂怎么在权力游戏里周旋,不随便给人打包票,但做事非常到位。
她靠着伴侣的支持闯出了一片天地,但从不为谁驻足。她制定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也为所有女性重新划分了“依靠”与“自主”的界限。

【纳粹情网,权力与背叛之间】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了。对欧洲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来说,这不只是战争快到家门口了,更是一个信号,告诉他们以前的那些规矩都不算数了。
香奈儿决定关掉她的高端服装店,她对外说的是“战争让时尚变得不再重要”,但其实是因为她不愿意打折卖掉那些精美设计,更不想看到自己的客人穿着军装,手里拿着配给卡。

不过,她没离开巴黎,而是住进了丽兹酒店。那儿不光是个豪华的地方,还是德军统治时的一个情报集散地。
在这个外表不起眼的堡垒里,聚满了德国的高级将领、情报大佬和那些勾结在一起的政客。说到引人注目,住在丽兹酒店的香奈儿可算是一个大明星。
她旁边的那位男士,是待在巴黎的德国大使馆管新闻的官员,同时也是军情七处的特工,名叫汉斯·京特·冯·丁克拉格。他是她的心上人,在法国地下抵抗组织那里,还有个外号叫“德国猛虎”。
他们俩像是一对各取所需的伴侣,表面上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暗地里呢,香奈儿想借着这份感情,重新拿回自己对Chanel No.5香水品牌的掌控权。

合作伙伴Wertheimer一家是犹太人,战争爆发前,为了不让财产被没收,他们临时把股份交给了法国的朋友帮忙保管。
但香奈儿却借着纳粹对犹太人的打压,跟德军政府说:按战时规定,犹太人的财产得归“真正的法国佬”,她心想着要独吞那香水的钱。
她的这个做法让大家看到她只关心赚钱,不顾一切。但她没想到一件事:Wertheimer提前就看穿了她的打算,悄悄把大权交给了别人,所以香奈儿的“揭发”没起作用。她到处找人帮忙说话,可到处都吃闭门羹。

让情况变得更棘手的是,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战后法国情报局的资料显示,香奈儿在战争那会儿真的是纳粹情报部门Abwehr的一员,用的代号是F-7124,别人还叫她“Westminster”。
她不是专业的间谍,但利用和情人的关系搞到了情报,还掺和进了纳粹间谍搞的“Modellhut行动”,想靠着和英国上层以前的交情,给德国人传递想讲和的意思。
1943年,她和丁克拉格跑到西班牙,想借道英国在马德里的大使馆送出一封藏着停战提议的密信。为了掩人耳目,她还特意拉上了前英国贵族Vera Bate Lombardi帮忙打掩护。
不过,英方很快就发现了这个行动,Vera背叛了大家,指认香奈儿是德国间谍。这样一来,计划就泡汤了,香奈儿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1944年,巴黎重获自由时,香奈儿被法国的反抗团体抓了起来,但没多久就放出来了。她算是逃过了一劫,没被历史好好算账,可这场大战还是让她的公众形象大变样了。
以前那种自由、洒脱、独立的模样,现在被扣上了“同情纳粹”和“只认钱不认理”的帽子,看起来就不那么对劲了。
她决定离开巴黎,去到瑞士洛桑安安静静地生活,在战后那段最不容易的日子里,她选择了沉默以对。

【晚年归来,光环下的孤独落幕】
打完仗以后,香奈儿在瑞士住了好多年,没再在大家面前出现过,香奈儿这个品牌也跟着没了动静。到了1947年,Wertheimer家族回到了法国,接手了香水的那些事儿还有别的生意,又把赚大钱的关键部分抓在了手里。
那时候的香奈儿,虽然没了经营权,但每年还是能拿到分红——她一辈子都能分到Chanel No.5的赚头,因此成了当时最有钱的女人之一。

1954年,她回到了巴黎,心里打定主意要重新开始自己的品牌。这回,她不靠男人,也不靠人脉关系,而是凭借自己对女性时尚的新理解。那时候,迪奥推出了“新风貌”,特点就是细腰、大裙摆,把女性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香奈儿却与众不同,带来了直筒无领大衣、简约裙子,还有珍珠项链和平底鞋的搭配,突显了女性的自在与强大。
一开始,法国人对她的态度挺冷淡。她在一次访问里叹气说:“法国人好像已经把我忘了。”不过美国人可没忘。好莱坞的大明星们,像杰奎琳·肯尼迪、奥黛丽·赫本、伊丽莎白·泰勒,都爱穿香奈儿的套装,硬是把香奈儿捧成了时尚界的领头人。

她又站上了人生顶峰,可这回的荣耀,没人陪在身边一起乐呵。丁克拉格早没影了,那些贵族情人也各奔东西,朋友们大多也走了。她天天都埋头苦干,从早站到晚,在模特后头盯着剪裁,直到累得不行。
1971年1月10日,香奈儿在巴黎丽兹酒店离世,享年87岁。她一辈子没结婚,也没有孩子,连正式的遗嘱都没留下。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被葬在瑞士,并且墓碑上刻上五个白色的骆驼,这是她一生中最爱的幸运标志。

她离世后,葬礼办得很低调,没有媒体蜂拥,也没有国家给的荣誉。Wertheimer家族接着掌管了Chanel,把它打造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时尚王国。
她的朋友们,像Jacques Chazot还有助手Lilou Marquand,帮她整理了私人物品,最后只保留了几顶帽子、一些手稿以及一盒珍珠。
她曾讲过:“‘依赖’这个词,我最反感。”这短短一句话,把她的整个人生都概括得挺到位。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