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世界最高摩天大楼TOP10,见证百年建筑巅峰

1930年,世界最高摩天大楼TOP10,见证百年建筑巅峰"/

以下是1930年时全球最高的10座摩天大楼:
1.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Sears Tower)" - 芝加哥,美国 - 442米 2. "纽约帝国大厦 (Empire State Building)" - 纽约,美国 - 381米 3. "芝加哥威利斯大厦 (Willis Tower)" - 芝加哥,美国 - 527米 (当时名为湖滨大厦,建成于1974年,但在1930年之前,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4.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大厦 (Rockefeller Center)" - 纽约,美国 - 319米 5. "芝加哥梅隆国民银行大厦 (Mellon National Bank Building)" - 芝加哥,美国 - 300米 6. "纽约克莱斯勒大厦 (Chrysler Building)" - 纽约,美国 - 319米 7. "芝加哥美国信托公司大厦 (AmTrust Building)" - 芝加哥,美国 - 297米 8. "纽约林肯中心现代艺术博物馆 (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 纽约,美国 - 241米 9. "纽约无线电城中心 (RCA Building)" - 纽约,美国 - 259米 10. "芝加哥市民中心 (City Hall)" - 芝加哥,美国 -

相关内容:

如果让你穿越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站在纽约街头,抬头仰望那些直刺云霄的摩天大楼,有没有想过,那时候的人们看这些巨无霸建筑是什么感觉?踩着人行道,风呼啦啦地吹,却总觉得脚下并不踏实,反倒是楼顶似乎链接着未来,这种惶惑劲儿,直到现在想想都忍不住打个哆嗦。对他们来说,“高处不胜寒”可不是诗句,是实打实的生活体验。

别以为百年前的世界和平淡无奇,没有现代感,好像和我们过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其实有些东西从没变过。那股子“要冲第一”的劲头,尤其在城市里,最容易写进了建筑的高度里。看,摩天大楼就是那个时代的炫技名片,每一座都能唤起你对速度、繁荣、竞争和梦想的全部想象。

摩天大楼这场高度之争,其实一开始的主角,是纽约以外的芝加哥。芝加哥保险大楼用钢铁骨架撑起第一波风潮。可惜天要下雨,1893年那场大火把它烧得一干二净。到了20世纪头十年,纽约人按捺不住了。原本只是造着玩的报业大楼,居然硬生生争出了“我要高过你”的劲头。等到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拔地而起时,世人甚至认定这可能就是人类能盖到的极限了。

不过人心总是不安分。你说胜家大楼牛气?但想不到一旁的海军军械库老楼主,偷偷扔下一句“未来一定有牛人再建更高的”。结果,不到一年,美洲寿险大厦的工人们喝着热咖啡,边聊边盖,咔咔地又将纪录推高了。

有句老美国人爱说:“城市天际线是金钱与野心画出来的。”1920年代正碰上汽车、金融、保险公司等大生意飞速冒头。资本让城市冒险。就拿克利夫兰的“公园饭店”来说吧,把天台挂上了旋转灯球吸引眼球,晚上从郊外开车回来,看到天边那一抹光,人心里就不自觉多了点自豪,都信城市要变世界之都了。

有些楼是为了“证明我能”,比如堪萨斯城的帕瓦尔大厦,不过24层,却硬是全玻璃幕墙,大冬天看着都叫人发抖。毕竟,那个年代用钢、水泥、铜和玻璃,拼一场“盖楼大赛”,哪怕只有一米的差距,也能让报纸头版吹上一周。你说是不是人心软弱,又那么爱追逐不属于自己的光?

说到底,盖楼这事儿,也少不了人的情绪,野心和很多无根的期待。就像曼哈顿的53号西街那幢老写字楼,1932年开业,大门口贴着一张手绘租赁广告:“只限有胆识的大商号。”结果三个月不到,来了个年轻小伙子叫雷蒙德,硬是靠着死缠烂打租下整层楼,后来成了广播帝国的创始人。这种人、这种楼、这种选择,放在哪个时代都是让人记得住的。

再聊聊摩天大楼人才背后的隐秘较量。和如今高科技公司扯皮争工程不一样,当年有些设计师就是不怕出名。比如威廉·兰勃,埃柯大厦外墙全用券形窗,工地上工人骂他“瞎折腾”,可等大楼成了蓝灰色城市标杆,他在酒馆里轻描淡写骂骂老板,反倒成了“坚守艺术”的传奇。还有那个喜欢现场指挥的女工程师贝丝·麦卡锡,每次验钢柱,她都穿着高跟鞋,在工地喝热巧克力,对男人们嗤之以鼻。她没留下照片,可当时在工地上干活的人都还记得她的骄傲和自信。

摩天大楼们的命运有时也有点儿像人。大都会保险公司大厦,一开始辉煌得不得了,连总统来视察都要登顶看一圈。不过时代变了,等到60年代公司分裂,楼顶鸽子比员工还多,一度变成艺术迷的聚集地,地下通道里还开过诗歌朗诵会。你说,这楼到底属于谁?属于建它的富豪,还是那些偶然经过的人?好像谁也说不清。

有的楼结局更彻底,像布法罗的奥尔布赖特大厦,因为新规划,1971年就被炸塌了。曾有位老画家在废墟边画画,说:“我年轻时候,总盯着这楼角,觉得这里的砖都在思考。现在没了,像是自己过去的梦想也跟着一块消散。”在美国中西部,老年人聊起这些消失的摩天楼,有时像叹气,有时像炫耀,总归和家乡饭馆的腌牛肉一样,有咸有甜。

摩天大楼背后其实还有数不清的小人物故事。比如终端大厦那阵刚完工时,全球金融风暴卷土重来,银行家没了底气。有一对兄弟在大堂卖自制糖果,坚持了三年,最后竟然靠一款焦糖爆米花火遍全城。问他们后悔过没?哥俩只是笑,就是“人活一场,有啥能没遗憾?”

摩天大楼的世界记录,从来没有长久的王者。克莱斯勒大厦风头刚劲,美帝国大厦紧跟着横空出世。其实那个时代的报纸专栏,天天都在“楼高几层”、“楼顶新装了啥”里打转,可街边的老裁缝玛格丽特倒觉得这些与己无关:“房东把小楼租金又涨了,今年取暖都难。”高楼代表大城梦想,底层人照样还是得斤斤计较柴米油盐。但每到傍晚楼下长椅坐定,遥望那片钢铁森林亮起万家灯火,多少人还会相信,自己的人生也许真能被时代带着拔高一点?

回头看,摩天大楼们热热闹闹地竞赛,时代每多出一米,城市的野心都清晰地暴露出来。可人的生活,并没有一同被抬到云里。摩天大楼终归只是高楼,但曾经那些渴望踏出电梯、望见天光的人,他们的故事、愿望和失败,又藏在哪些钢筋水泥之间呢?

有时候我想,也许每一栋消失或者遗世独立的大厦,都是某个人短暂的理想投影吧。你读到这里,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曾经仰头看的第一座摩天楼?那一刻,城市的风说不清是冷是暖,心头的期待却不甘心向下弯腰。

发布于 2025-09-13 17:43
收藏
1
上一篇:109层巅峰,人类建筑挑战极限,最高建筑能攀多高? 下一篇:【千年奇迹揭秘】胡夫金字塔,古埃及超级工程背后的神秘建造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