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划船,逛市集,品历史,感受成都慢生活的好去处:人民公园

成都人民公园,原名少城公园,始建于 1911年,是四川最早建立的公园,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园之一,走过了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成都百年风华,蕴藏了近代成都极为深厚的历史。
现在有百年鹤鸣茶社、金水溪、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成都大轰炸纪念墙、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半边市集、相亲角、人工湖、盆景园等著名景点,

我们从人民公园正大门进入。
迎面是一座石桥,石桥跨于金水溪上,穿过跨在金水溪上的石桥,一条大道通向公园里。大道左边就是著名的鹤鸣茶社,右边是半边市集。

一.金水溪金水溪的前身,是穿越成都市内的金河。曾经的金河,是唐代在成都城内修建的人工河,从西向东穿城而过,全长5087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金河中都还有游船出租,游客可以将船一直划到通惠门下。
1971年,金河改建为人防工程,从此在地图上消失。

金水溪旁有一个碑亭,亭里碑背面的碑文“金水溪记”详细记录了金水溪的前世今生。金河的河道虽已消失,但至今仍有一段故道。
20世纪70年代修建防空洞时,一条长约300米的小河古道得以保留。它就是今天成都人民公园的金水溪,也是历史上金河的唯一遗迹。
一条寻常小溪,见证了成都不寻常的历史变迁。

二.鹤鸣茶社鹤鸣茶社,始建于192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茶社之一。距今近百年历史,见证了茶社的历史变迁。现仍保留了老成都原汁原味的茶文化风貌和市民休闲生活方式。

鹤鸣茶社的建立,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1923年,四川大邑县龚姓商人到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赏花踏青,行至溪水环绕、绿树成荫之处,窥其地理景致甚好,遂起念修建了一座具有川西民俗风格的事式厅堂建筑,拱飞檐、红漆抱柱,可谓品茗休憩之佳地。
相传,龚氏返舍一梦,梦见此处为紫光缠绕池塘之中伫立几只白鹤相互嬉戏、引颈长鸣。故取雅号"鹤鸣"。
鹤鸣茶社的摆设,很简单,竹椅子,木质椅子,木桌子,简单朴实,就像是在自家院里一样。
鹤鸣茶社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还可以看长壶表演、川剧表演。许多外地游客会来在这儿打卡,感受体验成都的休闲文化。

不过成都本地人更青睐于,公园内靠人工湖的双泉楼、永聚茶社,坐在人工湖边品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人民公园喝茶,还可采耳,这儿采耳就是日常。成都民间俗话有:“人生三大乐,结婚搓麻掏耳朵”;“人生最快活,采耳洗澡修个脚”,其中,采耳特别受欢迎,极为销魂。

采耳过程有长有短,一般从3~30分钟不等。价格 30-100,包括基本采耳、清洗耳道、取耳结等。
亲身体验过一回,由开始的惴惴不安到享受到最后意犹未尽,真的是非常奇妙的过程。这儿的茶社演着成都最真实的市井风貌。
三.半边市集从人民公园的正门进入,沿着右边小巷道,往里走,就能看到人流涌动的半边市集。与鹤鸣茶社相对。

半边市集有很多成都特色的美食和文创小店。人来人往,烟火气很旺。
小吃居多,有钟水饺、三大炮、担担面、鸡汤馄饨、油茶、红糖糍粑、蛋烘糕、熊猫汤圆、红糖锅盔、桂花米糕、蒸蒸糕…

清朝末期,旗民生计十分困难,当时为了解决旗民生计问题,而建少城公园,在公园内为市民营生而开发了商业区域。
曾经的少城公园商业区域凌乱不堪。纪念碑后面一带,江湖武师卖跌打膏药、耍猴戏者甚众,市民称此地为“扯谎坝”。

四.相亲角往前走上几步就是人民公园著名的相亲角。
这里人行道两旁的树与树间,悬挂着一排排征婚广告,女方征婚卡片为粉色,男方为浅蓝色,资料丰富,年轻的,年老的,都有。相亲角成为人民公园的一大特色。
人民公园,除了是个休闲的好地方,也是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在公园内有三个参观了解四川保路运动历史的地方。
五.成都大轰炸纪念墙 从1938年11月到1944年12月对四川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狂轰滥炸,致使成都成满目焦土、一片废墟。

成都大轰炸给成都人民带来了难以平复的历史伤痛。在公园醒目的位置立墙铭刻,以史为鉴。
纪念墙往前行,看到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雕塑,艺术地呈现了大轰炸的惨剧。

沿着纪念墙北侧往西行,有一个保路纪念广场,建于2004年,为纪念中国历史上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而建。保路运动广场的中间立有辛亥革命保路死事纪念碑。
六.辛亥革命保路死事纪念碑建于1913年,在1911年,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

为纪念四川保路运动中死难的同胞,在当时少城公园(人民公园前身)内兴建此碑。碑高31.85米,碑体四面镌刻的碑文,分别由当时四大书法名家张学潮、颜楷、吴之英、赵熙书写。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1年6月13日,四国借款合同寄到成都,成都民众2400余人请奏朝廷暂缓接收川汉铁路,遭到朝廷申斥。随之,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全川各地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迅速发展到数十万。1911年8月群众性的罢市、罢课风潮;进入9月后,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清廷的压力下,于9月7日诱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领导人,成都数万群众奔赴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下令开枪镇压,死难三十余人,此乃保路死事的成都血案。保路运动被评价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正对面,是一条银杏道,道路尽头是银杏阁。
七.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银杏阁,公园建园时最早建筑之一,现为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

为两层的砖楼,是人民公园近现代建筑群三大民国建筑遗迹之一。
其前身就是公共教育的博物馆性质建筑“通俗教育馆”,建于1924年,为时任四川军务行政都督的杨森开办。
抗日战争期间,在日军的成都大轰炸中被炸毁,20世纪50年代在原址上复原重建。2007年改设为“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
银杏阁 旁边,有条小路通往公园的南大门。小路旁边有儿童乐园和少城苑,少城苑里有茶馆,还有一个盆景园。


西式建筑与中式园林的亭台长廊、清池小桥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情致。

精美的盆景园,盆景品类丰富,造型别致,林木葱茏,环境优雅。

八.人工湖人工湖,建于 1965年,整个湖略成葫芦形,面积约20亩。古朴、典雅的金鱼岛、永聚老茶社位于湖中。沿岸栽植柳树、芙蓉、垂丝海棠、桃花等。既可以沿着湖边闲庭漫步,也可以静坐湖边休息、聊天,耍手机,尤其是适合发呆。

人工湖的旁边就是东山。
九.东山(东山彩叶植物景观)东山(假山),始筑于1918年。整个东山长130米,宽48米,高30米。当时将凿渠之土堆成,并修建草亭一座,木桥一座,其后不断增饰。
1965年修筑第一期人防工程时,将假山下的河道,改为防空洞,假山前面的梅林、玉兰林、樱花林、桃李林等景区及明月桥,全部改成人工湖,挖湖的泥土继续堆山。

1978年,修建滨江公园时,将该处所积废土运来继续堆山,并整理了山上道路,历时月余而成。
之后陆续栽培植物,打造植物景观,使东山与人工湖相映成趣,成为成都市中心公园独特的景点。
2010年,参照老成都少城建筑风貌,将整个东山实行意象性围合。路口设有川西风格的景门或标志物。东山西面新设青砖文化装饰墙,详细记载了公园历史沿革、演变过程及大记事。
2017年,在保留原有道路格局的情况下,梳理病杂树,着重增加彩叶植物。打造以赤枫、中国红枫、元宝枫、三角枫、北美枫香、日本红枫、羽毛枫、红叶石楠等为主的秋季红叶景观,再以千层金、乌柏、美人梅、金叶女贞等点缀其间,形成参差错落的彩叶景观效果。成为成都又一网红打卡地。
2020年,实施东山后山景观提升项目。通过优化空间、提升景观、升级设的入口景观。

最后来到公园东门的假山瀑布广场,只是冬季瀑布广场没有瀑布,只有假山矗立。
广场上有一座纪念碑: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十.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也称“无名英雄纪念碑”,在公园东门广场,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数十万四川籍军人而建立的。

这座纪念碑最早设立于1944年,几经毁损、修复、迁移,于2007年8月15日迁移至人民公园。

纪念碑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川军士兵形象,生动诠释了300万川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毅然决然走出四川,投身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壮举。

成都人民公园,既有人群的喧杂,也有山水园林的宁静,承载着都市人现代的生活,也继承传颂着城市的历史,渗透于成都人的日常游乐之中,又沁入于内心深处。是一些人深深地回忆,也是一些人正在发生的生活体验。
记得文末点亮在看,赞下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