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回声,调查新进展揭示问题背后故事

热线回声,调查新进展揭示问题背后故事"/

明白了。请告诉我关于这个调查问题的更多信息,或者您想了解的具体方面,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相关内容:


“1039调查团”启动以来,调查团的记者跑遍四九城,深入现场调查交通、民生领域大大小小的问题,为的是帮您排忧解难。


让我们回头看看,曾经报道的问题哪些有了新进展。


专179路公交全天运营了

今年5月17日,《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青秀城小区开通公交方便出行,居民期盼全天运营》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有了这路公交真好!但是......


7月20日是专179路全天运营的第一天。下午2点半,记者陈常松在青秀城小区附近的青秀城东区公交站看到,候车站台有五六名老年乘客。对这趟车全天运营,乘客们都表示非常支持。有市民说,以前乘坐这趟车外出买菜需要赶在早上10点之前,才能赶上早上的返程末班车。现在全天运营后,出门不用再赶时间了。


专179路新增站点且调整为全天运营/记者拍摄


专179路公交去年9月开通运营,起初全线设置了马家楼桥北、地铁草桥站等5站,为沿线的青秀城小区数千户居民坐地铁、购物等都提供了便利。但是,这条线路过去只在早晚高峰运营,居民出行需求无法全面覆盖。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座谈和方案制定,北京公交集团依托草桥东路北口附近的公交场站资源,实现了专179路往返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全天运营。北京公交集团客三分公司运营管理部副经理郑伟表示,线路开通之初没有场站支撑,司机休息、吃饭等都没有地方,因此只能设置早晚高峰的单班线路。了解到居民需求后,工资经过多次调研,最终协调草桥附近的场站资源,将专179路线路延长了三站地:欣园小区西、欣园小区北以及终点站草桥东路北口。这样司机的休息有了保障,车辆全天运营也得以实现。


居民乘坐专179路车/记者拍摄


全天运营后,专179路配车从3台增加到4台,并在高峰时段加密发车频次。北京公交集团客三分公司第十车队运营队长高桂武表示,车辆全日开通以后,早高峰间隔10分钟1趟,平峰是间隔15分钟1趟,预计客运量基本能到900人次,比单班车的时候能够提高到30~50%,方便了广大乘客的出行。


延庆区康河路路灯亮了

今年7月9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路灯不亮两年了,延庆区康河路上何时能点亮?》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挨着世葡园又在冬奥小镇,这条路为啥路灯不亮?


7月26日晚上,记者苏婉再次来到延庆区张山营镇康河路,100多盏路灯都已恢复照明。往来通行的村民表示,现在路灯亮了,对夜间出行的司机、行人安全都有保障。


康河路恢复亮灯/记者拍摄


康河路向南到康张路,向北到马庄村,双向4车道,全长大约2.1公里。这条路是世界葡萄博览园的配套道路,也是马庄村出行的主要道路。而今年6月记者苏婉现场采访时,康河路上的路灯全都不亮。“这条路两侧很空旷,都是树,没有路灯就太黑了。”村民张先生说。


在接到路灯不亮的问题反映后,延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延庆公路分局进行了现场踏勘,发现路灯不亮是由电缆故障导致。延庆区市政设施管理中心主任曹慧江介绍,他们向区财政申请了维修路灯的专项资金,7月8日开始对路灯进行维修,7月22日路灯全部恢复照明。后续将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损坏路灯,保证居民正常出行。


曹慧江表示,从今年3月开始,延庆区全面开展路灯隐患排查工作。目前在农村和乡镇地区排查出了4400余盏隐患路灯,已经全部修复。针对延庆区火车站小区周边有路无灯的情况,利用原有的旧灯杆安装了15盏路灯,保证居民的正常出行。


新凤河滨河路上大车少了

今年2月8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通州区新凤河滨河路施划车位,大车停靠居民出行有隐患》的热线调查。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大车占了小车位?停车还请“各就各位”


新凤河滨河路向南到南六环路,向北到兴华南街,长约1.3公里,路东侧是天鹅堡小区,路西侧是新凤河河堤步道。去年12月底,这条路施划了路侧车位。7月8日,记者苏婉再次来到新凤河滨河路天鹅堡小区这一段,路侧车位上整齐停放着普通小客车,超位停放的大客车、工程车等车辆明显减少。周边居民表示,新凤河滨河路的停车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停靠的大车明显减少/记者拍摄


但在今年2月,新凤河滨河路天鹅堡小区路段的路侧车位上停着不少大客车、工程车等大型车辆。由于路侧车位都是标准的小车车位,大型车辆停放时车身会超出停车位,非机动车道几乎被占满了,往来的非机动车只能无奈行驶到机动车道上。


接到反映后,属地通州区马驹桥镇政府联合通州交通支队对违停的大车进行管理,并安排人员现场值守。“值守人员会对超车位的大型车、工程车进行劝离。同时联系交通支队对违停车辆进行处罚。”马驹桥镇综合执法队副队长王磊介绍。


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了巡视停车情况的辅警,辅警表示,每周会有2~3天到现场巡视,巡视时间从早上6:30到11:00,下午15:00到18:00,对占用小车车位的大车进行劝离,拒不离开的车辆将会被贴条处罚,罚200元扣3分。王磊表示,下一步计划在新凤河滨河路上加装摄像头,长效治理大车违停、违法通行等问题。


现场巡视的辅警/马驹桥镇政府提供


这个交叉口的信号灯回来了

今年5月11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信号灯安装了又拆掉,玉渊潭南路一处丁字路口混乱拥堵》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装了又拆掉,这个路口的信号灯是“刚需”还是“浪费”?


7月25日,记者李天一再次来到海淀区玉渊潭南路和柳林馆路交叉路口,崭新的信号灯于当天正式启用。信号灯亮起后效果立竿见影,路口交通秩序井然。


行人过马路不用在车流里找空档/记者拍摄


玉渊潭南路东西长约5公里,双向两车道,是公主坟、玉渊潭地区的一条交通要道,与南北向的柳林馆路相交。路口北侧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幼儿园,孩子们上下学、艺术培训、文艺演出都集中在这里。而今年4月13日记者现场看到,由于路口没有信号灯,机动车抢行、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插空过马路是常态。路口周边的老住户说,曾经这里有信号灯,但是几年前被拆除了。


节目播出后,海淀交通支队对道路流量、增设条件等进行踏勘研判,于7月24日在该路口安装了一组含人行、车行在内的信号灯。海淀交通支队交通科副科长鲍海聪表示,柳林馆路与玉渊潭南路交叉口原来的交通流向比较单一,于是取消了路口的信号灯。但随着这个区域交通组织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路口北侧的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建成之后,整体通行需求增大,因此交管部门决定在这个路口完善信号灯设置。经前期向供电、市政等部门申报有关手续,7月25日,该路口信号灯正式启用。


加装信号灯后路口交通秩序井然/记者拍摄


鲍海聪表示,通过流量监测,交管部门将在高峰和平峰时,实施信号灯最大周期和最小周期调配,以减少拥堵。信号灯投入使用初期,驾驶员以及广大市民朋友可能有些不适应,交管部门会持续安排人员强化路口的秩序维护疏导,确保畅通有序。


通惠灌渠西路通了!

今年3月26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通惠灌渠西路修好近四个月为何不通车?》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遛弯的居民在这儿劝返车辆,咋回事?


7月28日,记者李天一再次来到朝阳区通惠灌渠西路。道路北口的围挡已经撤除,正式与京哈高速辅路连通,车辆、行人来去顺畅。


通惠灌渠西路已开通/记者拍摄


朝阳区通惠灌渠西路,南起北京171中学豆各庄分校,北连京哈高速辅路,全长近1.5公里,双向4车道,双侧配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便道。2月24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当时这条已经修好近4个月的新路,最北端和京哈高速辅路的连接处还挡着一道铁皮围挡,没有开放通车。道路周边青荷里晨风园、朝丰家园等多个大型小区的超万名居民南北方向出行,只能选择与通惠灌渠西路平行的郎辛庄西路,这条老路又窄又堵,出行非常不便。


朝阳区交通委基础设施科副科长张龙银表示,通惠灌渠西路的道路等级是城市次干路,2019年进场实施,2020年11月底完成了道路主体工程建设。由于京哈辅路车流量比较大,通惠灌渠北端开口就要到交管部门、市交通部门进行方案审批研究。另外,北端开口附近还有一条规划路——豆各庄西路,涉及拆迁未能实现规划。结合居民诉求,朝阳交通支队、豆各庄乡和朝阳区交通委重新论证方案,决定优先打通通惠灌渠西路,后续再同步推进豆各庄西路的拆迁腾退工作。今年4月1日,通惠灌渠西路正式开通。


道路开通后车辆自由通行/记者拍摄


张龙银表示,豆各庄地区路网建设也正在加速进行中。去年已经完成了郎辛庄北路的建设,连通了地铁7号线黑庄户站,目前正在施工的是孛罗营北路。这条路与通惠灌渠西路交叉,东半段已经基本完成,西半段正在推进,力争今年年底通车。随着豆各庄地区的保障房、安置房的居民陆续入住,这几条路的开通会极大方便居民出行。


顺义区医院附近“黑车”不见了!

6月17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医院门口“趴活”车多,影响公交进站、救护车进出怎么办?》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公交车、救护车进出难,医院门口这些车别挡道


7月23号下午5点,记者翟瀚再次来到顺义区医院东门附近的光明南街,公交车通行顺畅,前往医院的机动车有序停在医院专用停车场。光明南街非机动车道边上停放了一辆公安巡逻车,车内的执勤人员表示,平均每天在医院附近执勤7个小时左右,主要治理黑车“趴活”问题。市民们表示,原来在公交车道上“趴活”的黑车不见了,光明南街的交通秩序得到不少改善。


顺义区医院附近“黑车”不见了!/记者拍摄


光明南街是双向6车道,路最外侧设置了4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和公交车道。记者今年6月现场采访时,时常会有出租车和“黑车”停在公交车道上趴活,非机动车道上还停了十多辆人力三轮车,导致公交车进站不方便,医院进出口时常被堵得水泄不通。


节目播出后,顺义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和交通支队加强对顺义区医院附近黑车、违法停车的整治力度。顺义公安分局交通支队城区中队中队长杨振春介绍,早晚高峰时段,路面辅警在医院附近疏导交通,平均每天一小时劝离上百辆车。此外,医院内部设置了四个供正规出租车落客、停车的等候车位,有效遏制了医院附近的交通违法行为。


梨园中街便道回归!

今年4月27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通州区梨园中街进行道路改造,怎么把人行便道给改没了?》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这儿的人行便道消失了?今年6月底“回归”

8月5日,记者李天一再次来到通州区梨园中街。道路两侧崭新的便道已经全面完工,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不再混行,安全通畅。


梨园中街便道回归/记者拍摄


通州区梨园中街东西全长约一公里,以通州妇幼保健院路口为起点的东段500米原本是双向两车道,双侧配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便道。但去年10月道路改造工程开始后,原来约4米宽的人行便道没有了,便道被拆分成了机非隔离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道路周边小区众多,这样变化让行人无奈与非机动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


经记者与通州区城管委核实,梨园中街位于通州区老城地区,此前这条路一直是机非混行,这次改造的主要目的就是分离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通州区城管委市政管理科工作人员侯东林介绍,具体改造方法是将原有行道树位置改建为机非隔离带,将原人行便道改建为自行车专用道,再利用道路外侧绿地改建为人行便道。但改造过程中涉及绿化移植、施工等方面问题,因此改造顺序是先建非机动车道,再建步道。


梨园中街路面改造全面完成/记者拍摄


节目播出后,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积极推进与区园林绿化等单位的交接进度,于今年6月完成了绿化移植,完善步道施工。7月底,梨园中街自行车道和人行便道改造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改造后,人行步道最窄处宽1.5米,最宽处约3米,自行车道宽2.5米,中间共有12米的机动车道,一上一下,并包含双侧共166个宽约2米的路侧停车位。下一步,梨园中街将移交给通州区城管委市政一所进行日常管理养护。


藏经馆胡同花池不再挡路

今年6月16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150米胡同有近百个小花池,藏经馆胡同行人“无路可走”》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本末倒置!便道不让人行走,近百个花池成“主角”


7月30日,记者李天一再次来到东城区藏经馆胡同,胡同南段西侧便道上的花池已经挪走,雍和宫小学门前的便道可以正常通行,行人不用再和机动车抢道。


阻碍通行的花坛已移走/记者拍摄


东城区藏经馆胡同北口是雍和宫地铁站,往南不到150米就是雍和宫小学和一所幼儿园。6月4日早上记者看到,胡同里东侧便道宽约1.5米,西侧便道宽仅约1米,在行人通行都困难的局促条件下,两侧便道上竟有近百个小花池,而且西侧花池几乎与便道同宽,便道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正赶上送学、送园的高峰期,孩子和家长跟车辆混行在车道上,很不安全。


节目播出后,属地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立即行动,挪走了胡同南段的西侧便道花池。北新桥街道办城市管理办公室副科长赵瑞鹏介绍,起初设置小花池主要是因为藏经馆胡同北段乱停车现象严重,花池一方面用来阻挡车辆停放,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胡同绿化率。但经过现场核实,发现花池占便道确实会导致人车混行。6月中旬,街道移走了胡同南段西侧(小学北段)的花池,方便市民通行。


便道回归通行本质/记者拍摄


赵瑞鹏表示,从2018年青龙文化创新街区改造至今,藏经馆胡同附近居民也逐渐养成了规范停车的习惯。经过近两个月的观察,暂未发现胡同违法停车现象。下一步,属地还将加强对胡同违法停车现象的巡逻盯控,一经发现,将联合街道平房物业保安、交管部门进行现场执法,对违法车辆进行挪移,以保证藏经馆胡同交通安全通畅。


李魏路这个路口的红绿灯安上了

6月18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灯杆立了半年多,顺义区李遂镇这个路口红绿灯何时安装?》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这个路口总出事故?今年10月信号灯“到位”


7月23日,记者翟瀚再次来到顺义区李遂镇李魏路和太平路相交的路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灯杆上的信号灯全都在正常使用。车辆、行人按照红绿灯指示有秩序地通行。附近村民表示,以前路口车辆通行秩序混乱,现在红绿灯亮了,这个路口也安全了不少。


路口信号灯已投入使用/记者拍摄


但6月10日记者在路口采访时,只有四根灯杆立在路面上。附近居民表示,去年11月这里就安装了信号灯杆,但信号灯却迟迟没有安装。路口周围有一所小学和幼儿园,没有信号灯,孩子上下学很不安全,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此前采访中,顺义公安分局交通支队表示,去年11月10日,李魏路和太平路交叉路口安装了信号灯杆,因地下电线和污水管道冲突,导致不能第一时间穿线施工。节目播出后,顺义公安分局立即组织施工单位重新安装地下管线。顺义公安分局交通支队交通秩序管理中队中队长史浩宇介绍,红绿灯于今年6月28日安装并投入使用。下一步,交通支队对周边道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保证群众出行安全。


沙尹沟持续开展清淤整治

今年6月22日,本台《交通新闻热线》栏目播出了《通州区沙尹沟垃圾多、臭味大,亟待治理》的报道。


“1039调查团”此前报道:垃圾多、臭味大,这条河沟亟需治理


8月4日,记者李天一再次来到通州区西集镇沙尹沟。曾经臭味刺鼻、垃圾淤积的沙尹沟变得清爽干净。水面上没有漂浮物,也没有刺鼻臭味。其中,西集市场小桥和西集市场路口河段变化尤其明显。“近段时间这水还真挺清澈的,真不赖!”周边村民眼见着河水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沙尹沟进行持续清淤整治/记者拍摄


沙尹沟归属潮白河流域,西起通州区沙古堆村西北运河,东到通州区西集镇尹河村入潮白河,全长12.6公里,现在多用来排洪。但6月10日记者现场采访时,水面和河道周边的泡沫板、塑料袋随处可见。在西集市场小桥下,约4平方米的河面垃圾严重淤积,水面被浆糊似的浮萍覆盖,河道垃圾水草滋生的飞虫直往镜头上撞。同时还有阵阵腐臭气味儿,临近住户不敢开窗。


节目播出后,经过近两个月的集中清淤整治,沙尹沟一改脏臭旧貌。通州区西集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郭乃喜介绍,从今年6月起,西集镇政府聘请第三方公司,并由第三方购买先进打捞设备、除草设备和船只。针对西集镇38条主要河沟,进行不间断地杂草清除、水面垃圾每天打捞,24小时有专人进行巡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过镇政府与第三方共同努力,已将私自排污的居民户排污小口堵截,疏导到镇管网主干线上。在秋季河沟里无水的情况下,镇政府和相关公司将及时清理河底,保证河道干净整洁。


沙尹沟已不见水面漂浮物/记者拍摄


另外,从2019年开始,西集镇按照市、区两级工作安排,推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区水务局和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安排,西集镇分批次推进5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管线工程建设,以解决村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问题。今年上半年,第一批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管线治理工程已完成70%,下半年涉及的24个村也正在招投标当中,其余村庄正在进行踏勘设计工作。预计明年年底之前,完成全镇5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


记 者 | 陈常松 苏 婉 翟 瀚 李天一

编 辑 | 赵明聪

主 编 | 程 艳



发布于 2025-09-12 17:43
收藏
1
上一篇:北京CBD荒废小镇变身记,8年沉寂终拆除,深圳卓越特色解析,无特色即特色,商业文旅新地标诞生 下一篇:90后新潮流,钓几条小鱼,治愈心灵,世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