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却走不动。

”

刷到那位60岁大爷顶着暴雨蹬车的视频,评论区全是“我60岁也要这样”,可现实是:请假条批不下来,房贷还在扣,连小区门都没出过。
出不去,那就先把装备攒齐,万一哪天说走就走呢?
先说最扎心的——证件。
身份证、护照、银行卡,少一样都能原地爆炸。
别指望手机万能,山里、边境、小旅馆,信号说没就没。
贴身腰包别买花哨的,选那种超薄贴肉的,塞进内裤边沿,贼都嫌硌手。
现金别多,500块足够,真丢了,机场公安10分钟给你开临时乘机证,派出所也能打住宿证明,流程比想象简单,就是得厚脸皮多问两句。
充电宝带俩,2万毫安以下,高铁飞机都能过安检。
别嫌重,真到荒郊野岭,它就是命。
每天回酒店第一件事:插线、充电、检查电量,养成肌肉记忆,省得第二天拍日出时手机关机。
睡衣和被罩,听起来矫情,直到你掀开酒店床单看到不明血迹。
淘宝39块的纯棉睡衣,叠起来巴掌大;被罩买一次性无纺布的,用完就扔,比带睡袋轻十倍。
马桶垫和拖鞋,酒店那玩意儿谁敢用?
一次性马桶垫选加厚的,不然一坐就陷;拖鞋别带酒店那种纸壳的,买双折叠硅胶的,洗澡、泡温泉都能穿,用完挂阳台,第二天干透了继续用。
热水壶,别笑,真有人拿它煮内裤。
自带折叠壶,巴掌大,100块搞定,烧出来的水泡茶没塑料味。
住青旅时还能蹭厨房,省一顿外卖钱。

药品别整太多,三样足够:蒙脱石散、布洛芬、创可贴。
装药的小盒子用隐形眼镜盒代替,一格一格刚好。
备用手机别扔旧机,插上备用卡,存好紧急联系人,万一主手机掉沟里,还能打110。记得提前下好离线地图,山里没网也能导航。
包别买花里胡哨的,60升起步,能塞下整个世界。
肩带要宽,腰封要厚,背30斤走10公里不勒肩膀。
别信“轻装上阵”,真到高原,羽绒服、氧气瓶、保温杯,哪个都少不了。
爬山的话,登山杖别省,膝盖比包贵。
某宝100块的碳纤维,轻得跟筷子似的,下山时它就是你第三条腿。
登山鞋别穿新的,提前一个月穿去遛弯,磨出血泡别哭。
现在装备升级得离谱:太阳能充电宝晒两小时能充50%,防割腰包钢丝都划不破,连一次性马桶垫都出了玉米淀粉做的,埋土里三个月能当肥料。
大爷们更卷,60岁骑行群里流行带便携式心电图仪,骑到海拔4000米先测心率,比年轻人还惜命。
出不去的日子,有人把装备挂墙上当装饰,有人每天往背包里塞一瓶水练负重。
最狠的是隔壁大姐,把客厅改成“模拟营地”,帐篷支在沙发旁,每天睡前听一段雨林白噪音,说“先让灵魂抵达”。
说到底,装备是借口,攒的是“随时能走”的底气。
哪天老板突然批假,机票跳水到300块,你拎起包就能冲机场,而不是翻箱倒柜找充电宝。
60岁大爷还在路上,你差的是一张请假条吗?
不,差的是那个塞满装备的包,放在门口,每天提醒你:别等退休,现在就能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