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绿叶子铺就致富新篇章,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湖北利川,绿叶子铺就致富新篇章,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湖北利川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绿叶子”铺就致富“新路子”,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叶子”指的是利川丰富的生态资源。" 利川地处武陵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这里有广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一处难得的生态宝库。
"“新路子”指的是利川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起来的绿色产业。" 利川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具体来说,利川的“绿叶子”铺就致富“新路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农业:" 利川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打造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如利川莼菜、利川恩施玉露茶等,这些农产品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生态价值而深受市场青睐,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旅游:" 利川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诸如腾龙洞、星斗山、大小恩施河等一批知名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

相关内容:

雨后初晴,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金龙村的千亩烟田在阳光下泛起层层绿浪。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烟草香气,烟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烟叶,田间地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片海拔1100米的土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现代化的产业模式,让一片“绿叶子”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走上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我们村种植烟叶4138亩,预计收购量超过一万担。”9月8日,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王祖龙指着连片的烟田说道。作为利川市的“万担村”,金龙村如今已形成以烟叶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在以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技术薄弱,过去村民大多只能进行零星和少量种植,收入微薄,许多年轻人不得不远赴沿海地区打工谋生。10组村民陈双贵对此感触颇深:“以前种几亩烟叶连生计都难以维持,无奈之下只能去浙江温岭打工。家里老人和兄长多病,孩子要上学,一个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可谓举步维艰。”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烟草部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谋划产业脱贫之路,以“红色引领、金色致富、绿色发展”为思路,通过多部门支持筹集资金,修建产业路、打通断头路、建设水利设施、修复和整治土地,彻底改善了生产条件。同时推广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种植,并推广科技示范田、生物质烤房等现代化设施,让传统烟叶种植焕发新生机。

陈双贵返乡后从几亩地开始,逐步扩大至60亩种植规模。“现在基础设施完备,科技含量高,服务指导好,种烟轻松多了,收入年年增长,不仅脱了贫,还买了农用车、家电一应俱全,孩子也上了大学。”更让他欣慰的是,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也走上了产业发展增收致富路。

据了解,近年来村里和烟草部门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在金龙村建设“中高烟”科技示范田,新建和改建育苗大棚、生物质烤房,组建专业化烟农合作社,全方位保障烟叶质量与烟农收益。这种“烟草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既保持了传统产业优势,又注入了现代化农业的活力。

无独有偶,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曾是贫困户的何文军身上。通过每年种植30亩烟叶,他不仅成功供养两个孩子分别攻读研究生和本科学位,还有了积蓄,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小康家庭的跨越。“都是托了烟叶产业的福,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让孩子们有条件完成学业。”这位中年汉子望着收获的烟叶,脸上写满希望。

在金龙村,烟叶产业带来的不仅是个体家庭的改变。全村曾经1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植烟叶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全村已形成“烟+N”多产业发展模式,农旅融合、粮烟协同、烟菜轮作、种养循环等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村党支部书记何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政策,进一步抓好烟叶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全域绿色烟田建设,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产业价值,让烟叶产业带动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起村民产业增收的全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夕阳西下,金黄色的烟叶在余晖下泛着金波,仿佛诉说着这个偏远山村由贫到富的蜕变故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小小的烟叶正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着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稳步迈进。(杨秀明 张小溪)

发布于 2025-09-11 13:58
收藏
1
上一篇:小小椪柑闯世界,泸溪县拓20国市场,年创收超4亿 下一篇:普兰店,绿色引领,绘就循环经济产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