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小楼从打地基那天我就站在看,村里阿强家这回真把钱砸到位了,我蹲在田埂抽烟边看边感慨:这房子到底值不值一套县城学区房钱?

图纸是我姐托同学画的,广州设计院,五千一张。

地基先往下挖两层,阿强爹说广东潮,底下得架空当车库,还能存番薯。

砖一砌就是四米层高,一楼厨房对大门,油爆蒜香直接飘出巷口。

二楼开始留小厅,电梯井也先凿好,老人腿不好,以后加个座椅梯就能上楼睡觉。

村里人嘴碎:花两百多万盖自建,图啥?
阿强一句话赌回去:我一家三代六口,每层都是套间,媳妇化妆间、爸妈茶室、两个孩子一人一间,顶楼麻将房还带投影,县城买来的商品房能做到?
墙体的灰砖夹保温板,瓦顶斜得狠,雨一冲就往沟里跑,楼下阿婆晒的咸菜不用怕滴水。
百叶窗全是本地铝厂切下来的边料,刷黑漆,风一吹啪啪响,比空调还降温。
钱是这么抠出来的,该花的地方也不眨眼,屋里埋了全屋净水软水,厨房龙头24小时出热水,冬天洗澡我都不想回城。
最妙的是楼梯藏在房子正中,像脊梁骨,串起四层动静分区。
小孩楼上打电动,一楼炖汤的老人基本听不见。
后院留了二十平,搭葡萄架,埋排水管,将来搞烧烤趴直接排水沟冲走油渍,省事得狠。
有人说农村盖楼像炫富,可阿强的账本摊开:拆老房旧料抵掉五万,村里师傅一天三百比省城便宜一半,沙子水泥就近码头拉,运输费归零。
算下来每平成本不到三千,再挂个民宿牌子旺季租三楼整层,躺平收房租比县城铺面还稳。
我陪他收尾那天,全村都来看热闹,阿强端着冻可乐递我,笑得牙花子发光:“城里买房十年房贷压弯腰,我这家底子原地蹦高,还能留给儿子继续加盖,亏谁都不能亏自己人。
”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人家争的不是房子高不高,是日子能不能一代代长在里面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