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之巅,祖孙四代共筑的勇气之旅

华岳之巅,祖孙四代共筑的勇气之旅"/

这是一个关于祖孙四人攀登华山的故事,充满了勇气、亲情和风景:
"华岳之巅,祖孙四人的勇气之旅"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正是登临华山的好时节。对于李家祖孙四人——爷爷李建国、奶奶王秀英、儿子李明以及孙女李晓晓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更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期待的“勇气之旅”。目标——华岳之巅,玉泉院外的南峰。
出发前,望着窗外连绵的青山,晓晓兴奋地搓着手:“爷爷,奶奶,我们要去爬最高的山啦!电视里都说过,好险哦!”爷爷建国笑着摩挲着孙女的头,眼中是欣慰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是啊,小晓晓,爬山很累,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好厉害!”
奶奶秀英则在一旁提醒:“慢点走,注意脚下,安全第一。”她虽然不像年轻时那样矫健,但作为家里的“定心丸”,她的叮嘱总是细致入微。
抵达华山脚下,仰望着巍峨的山峰,云雾缭绕其间,仿佛仙境。山脚下的人流如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兴奋。看着这壮丽的景象,爷爷建国感慨道:“这就是华山吧,真不简单。”
“奶奶,我们快走吧,我都不想排队了!”晓晓有些迫不及待。
祖孙四人买了登山票

相关内容:


——六旬老人与幼童的华山征服记


缘起:一场被点亮的冒险

西安之行启程前,成都春熙路的酒店里,当我讲述后续行程时,9岁的大孙子仰起头,眼睛亮晶晶地问:“爷爷,我们为什么不去华山?” 原本,我早已以“华山太险、孩子太小”为由将华山排除在此次行程之外,但这句天真的质问,瞬间点亮了我心中的念头。是啊,到了西安,怎能不去华山?古人云“华山自古一条路”,徐霞客踏遍五岳,在《游太华山日记》里惊叹其“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悬者植梯接之”,这般奇险,本就该亲赴见证。老伴也在一旁笑道:“近在眼前的华山不去,偏要跑那么远去泰山?” 他们的“提醒”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的新思考:险峰之下,或许藏着更珍贵的体验——勇气、坚持与祖孙同心的温情。

和老伴商量后,我们决定“量力而行”:选择经典的西上西下路线——乘西峰索道上山,只登西峰、南峰便返回。然而,当索道穿行云海,华山山体的奇绝险峻扑面而来,西峰、南峰顶的壮美风光在眼前展开,孩子们欢呼雀跃。此情此景让我们心意再变,老伴笑着点头:“来都来了,走完五峰吧!” 一场计划外的“五峰连穿”就此定局。

征程:峭壁上的“老幼联盟”

西峰·初试锋芒与恐惧征服

7月24日上午,缆车将我们送上西峰。西峰形如莲花,又名莲花峰,李白笔下“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的壮阔,此刻亲见方知其境。两个孩子如脱缰小鹿冲向山顶,转眼已攀上登顶的铁链。待我登上峰顶,他们正环顾美景,然而站上那悬空的巨石时,恐惧袭来:“爷爷,我害怕.....我要下去!” 我紧紧护住他们:“别怕,有爷爷在。你看古人敢在悬崖题字,我们也能一样勇敢!”在西峰标志石前留影后,下峰成为第一个考验。我先在下山峰上方抓紧铁链,用身体筑起屏障,反复叮嘱他们:“脚踩实、手抓稳。”哥哥跟着我,弟弟跟着哥哥,一步步挪下垂直山峰。一下西峰,老伴的镜头就捕捉到了两张小脸——紧张正被初尝胜利的骄傲取代,恰似杜甫登临,从“荡胸生曾云”的忐忑走向“会当凌绝顶”的豪情。

南峰·论剑石碑与意外温情

南峰“华山论剑”石碑前,两兄弟终于圆梦,拿出早已准备好伸缩剑,轮番“比武”拍照,心满意足。我们继续向华山之巅——海拔2154.9米的南峰(落雁峰)进发。此峰绿树成荫,石阶“如砌玉然”(袁宏道语)。峰顶风光绝美,最高点石碑旁人群熙攘,挤在仅有的几平米缓坡上。老伴为给孙子拍照,苦等近20分钟。拍完转身,却在斜坡上脚下一滑! 大孙子眼疾手快,一把拽住奶奶的背包带;小孙子也冲过来紧紧拉住她的手。好心人欲上前,老伴连忙说手臂痛让大家松手(幸无大碍)。我在斜面下方用镜头记录下这惊心又暖心的一幕。看她揉着膝盖却笑着说“没事”, 我恍然:这山路跌宕,恰似人生起伏,跌倒时,家人的手就是最坚实的支撑。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思,于此有了更深的体悟。

东峰·陡峭牌楼与成长的呐喊

从南峰通往东峰,下行段近乎垂直,老伴膝盖不适,幸有大孙子买的登山杖支撑。目标转向观日圣地东峰(朝阳峰),温庭筠笔下“日出东方隈”的景象引人遐想。抬头仰望,通往“太华胜景”牌楼的石阶凿于光秃石壁,仅一链相随。石阶宽窄高低不一,两侧斜面光滑,令人望而生畏。 然而,大孙子一马当先,灵活向上;更令人惊讶的是5岁的小孙子,竟也稳稳紧随,步履轻快,未扶铁链,毫无惧色。相比之下,我们二老步履维艰:老伴护膝缓行;我虽耐力尚可,追赶两只“小猴子”也心跳如鼓(运动手表显示最高达150次/分钟),仍不敢让他们远离视线。咬牙登至牌楼,两个孩子转身,冲着还在山坡上挪动的奶奶奋力挥手大喊:“奶奶加油!我们等你!” ——那清脆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仿佛一瞬间宣告了他们的成长。

牌楼距东峰顶尚有更陡一段。大孙子意犹未尽要登顶。体贴老伴辛苦,我接过她的背包,让她带小孙子改走平缓山路直赴中峰。我虽疲惫,岂能让他独行?爷孙俩再次出发。立于东峰之巅,秦川大地铺展,黄河如带,夕阳熔金,云海璀璨。 此情此景,大孙子脱口吟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同到牵牛织女家。”他感叹:“现在我才真的懂了,站在山顶看黄河,才能明白诗里的天地有多壮阔!”

中峰·匆匆汇合与赶路竞速

下东峰,很快抵中峰(玉女峰)。峰顶平台开阔,亦有“华山论剑”石碑。偶遇游客问及路线,答曰“西峰来,北峰下”。对方笑言:“你们今天能下去?到北峰索道至少两小时!” 我们心头一紧:必须赶上晚上7点的末班索道!电询老伴,得知她与小孙子已在奔北峰途中。我和大孙子立刻疾行追赶。一处三岔道台阶稍微平缓,台阶亦多,聚满休憩者,忽闻稚嫩童声喊“爷爷来了!”—— 竟是眼尖的小孙子发现了我们! 短暂欣喜汇合,祖孙四人不敢耽搁,哥哥领头,弟弟紧跟,再次踏上征途。一路无言喊累,小小身躯仿佛蕴藏着无穷力量。

归途:落日缆车与无声的答案

抵达北峰已近黄昏。金庸笔下“华山论剑”的江湖豪情似乎在此弥漫。大孙子心系登顶,我提醒末班缆车时限。他懂事点头:“那好吧。”远望索道站,归途仍显漫长。疲惫的两个小家伙此刻异常安静,紧紧牵着我们的手,一步步向下。 沉默中,大孙子忽然轻声问:“爷爷,我们是不是很厉害?”我捏捏他汗涔涔的小脸,由衷道:“比爷爷想象的,还要勇敢得多。”

索道站前人山人海,长龙蜿蜒。虽忧心排队耗时,心下却已安定——下山终归不成问题。挤进缆车,回望身后依然漫长的队伍和隐入暮色的北峰,一丝庆幸油然而生:山已征服,还需星夜兼程,赶赴西安的动车。


后记:险峰之上的温柔烙印

华山以“险”冠绝天下,然而此行最深的烙印,却是峭壁间流淌的温柔:

小孙子憋红小脸也要替奶奶背包的倔强;

老伴滑倒时,两个孩子本能般伸出的援手;

金锁关顶,他们驻足回望,等待奶奶身影的关切……

回望来路,方悟:山再高,高不过亲情托举的力量;路再险,险不过人生无常的风浪。而一家人并肩携手、互相扶持走过的每一步,终将沉淀为生命中最稳固的基石。正如徐霞客遍历山河所悟:“志在四方,足遍天下。”此行的真谛,远不止于征服一座奇峰,更在于同行者共赴险途的勇气、相濡以沫的温情,以及那份“不被年龄定义”的蓬勃生命力。


老年人与儿童华山登顶实用建议

1.路线选择:首推“西峰索道上、北峰索道下”,省力且避开苍龙岭等极险路段,适合老人儿童体力分配。

2. 安全保障:务必佩戴防滑手套!儿童可考虑使用安全牵引绳(尤其在陡峭狭窄处)。登山杖对保护老人膝盖至关重要。 全程互相照看,尤其在险段和人群密集处。避开雨雪天气登山!

3. 心理建设:提前告知孩子山路特点(陡、窄、人多),可用“探险寻宝”游戏激发兴趣、缓解恐惧。长辈的镇定和鼓励(如文中的示范与安慰)是孩子勇气的源泉。

4. 行李装备:首选轻便双肩背包,均衡负重。老人如需分担重量,务必量力而行,避免影响平衡和体力。备足水、少量高能量零食。

5. 时间管理:预留充足时间(尤其计划多峰游览),务必查清并预留足够时间赶乘末班索道(文中教训深刻)。旺季排队耗时可能远超预期。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怀抱勇气、超越年龄藩篱的同行者。

下棋亭


攀岩


北峰

发布于 2025-09-11 02:4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昆明西山之美,徒步登临凌虚阁之旅 下一篇: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迎新春首批游客,登高纳福开启欢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