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衢州衢江,揭秘最美9大古村古镇,领略少有人知的水墨山水风光

探访衢州衢江,揭秘最美9大古村古镇,领略少有人知的水墨山水风光"/

衢州衢江地区山水秀美,历史悠久,确实隐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古村古镇。这里为您精选了9个在衢江流域或紧邻其畔,少为人知但极具魅力的古村落和古镇,它们大多保持着古朴的韵味和静谧的山水风光:
1. "廿八都 (Wǔbādū)" "简介:" 虽然廿八都名气相对较大,但相较于福建南平,其在衢江区域的地位和被发掘程度相对较低。它是古南浔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是浙、闽、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聚居着“七十二姓,三十六国”的居民,建筑风格多元。这里古街、古巷、古祠堂保存完好,是了解南北文化交融的窗口。 "魅力:" 商业古街、多元建筑风格、离奇的传说故事、相对淳朴的民风。虽然游客较多,但相比核心景区仍有其独特的宁静和历史厚重感。
2. "横溪古镇 (Héngxī Gǔzhèn)" "简介:" 位于衢江区横溪镇,是浙西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水乡古镇之一。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就是当地重要的集市。镇内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建筑、古桥、祠堂和古码头。 "魅力:"

相关内容:


衢州,衢江区。

在这片区域,古村落和古镇隐匿于如诗如画的山水之中,宁静的氛围别具一格。

在空闲的时光里,不远处有着古朴而宁静优美的景致,或许你该到衢州衢江瞧一瞧。

1 洋坑古村落

洋坑村地处举村乡,这是一个汉族与畲族共同居住的村落,洋溢着浓郁的畲族民族风情,拥有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畲族、布依族、苗族、黎族和汉族共同生活于此,传承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间文化。其中,茶灯戏、喝山节和木偶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还留存着12处明清时期的文物古迹,如明代草榧林、古建筑、古梯田和古廊桥等。朱氏宗祠、关公廊桥、里仓古桥等古老建筑依旧保留着往昔风貌。如此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在浙江的众多村庄中堪称独一无二,也让这个村子荣获了“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的称号。

洋坑村的景色,完美契合了人们对于南方山村的一切想象:远处的山峦、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错落的人家,皆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一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族谱,一棵历经500多年岁月的草榧树,一块传承300多年的桌围,一片明代留存的古梯田,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廊桥,以简约却又深沉的姿态,优雅地流传于世。

洋坑村的民居顺着山势,从山上往下沿着半山腰依次建造,分布得整齐有序。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白墙青瓦之间满是传承了百年的历史痕迹。静谧的院落,一直都透着淳朴与安详。漫步在洋坑村,泥墙黑瓦尽显这个村子独有的韵味。村子规模不大,但十分干净整洁。村里打造了600亩的香榧种植基地和100亩的黄金茶种植基地。村民会用“畲乡野茶”来款待客人。

洋坑村多数村民姓蓝,拥有保存完善的族谱,村里的人皆称自己为畲族人,能讲畲族语言。不过,当地男女所穿服饰与周边汉族人并无太大差异,发型也和福安、宁德畲族人的“凤身髻”不同。

洋坑村村口有一座关公廊桥,也被叫做“关帝桥”,它建于清朝道光元年。多年来一直如此,它是洋坑村平安的象征,在洋坑村村民心里占据着特殊地位。远远望去,廊桥整体颜色暗沉,桥身的木材呈现出历经岁月的黑色。关帝桥把亭、桥与关帝崇拜结合在一起,有着独特的内涵,其文物研究价值比普通廊桥要丰富精彩许多。关公廊桥横跨洋坑溪,桥梁由4根香榧树平铺搭建而成,廊屋分为两间,小青瓦以阴阳方式铺设,兼具佛庙、过道、廊屋等多种功能。

洋坑古村落,静谧含蓄,雅致清新,自带畲乡独有的温婉韵味,这般美妙之地,值得你前来一探究竟。

2 东坪古村落

立于衢江区峡川镇东坪村的一处抬头望去,澄澈的蓝天里点缀着片片艳红,这乃是一年里最为丰盛富足时节的恩赐——享有传说中贡品之名的“东坪红柿”。

东坪古村以盛产红柿闻名,树龄超百年的柿树多达200余棵。每到秋天,那艳丽的火红便会绽放,这一景象已延续了千百个春秋。要登上这座海拔500多米的小村落,得踏上1118个石阶,在那里,你能观赏到红柿挂满枝头的美景,还能品尝到汁水丰富、口感甜美的柿子。

因为水分充足的新鲜柿子难以长时间保存,所以村民们大多会将柿子制成柿干。在东坪村悠然漫步,每家每户门前晾晒着柿干的晾架已然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一边品尝着柿干,一边在东坪古道上信步游走,观赏纷纷飘落的树叶和漫山遍野的红枫。你只要亲身来体验一番,就会明白这一趟绝不算白来。

3 涧峰古村落

衢江区莲花镇的北面坐落着涧峰村,它不仅是盛世莲花农业园AAAA级景区里仅有的中心村,还是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方面的重点村。

涧峰村景色宜人,被山水从三个方向环绕,历经岁月形成了与河流平行的带状居住区域。此地遵循古代建筑风水理念,一直有着“上有清澈潭水与碧绿溪流,下有贞节氛围萦绕石墩;东有清澈水流旁的杨墩,西有凤凰晒月之景”的赞誉。村子里有很多景点,像雷鼓山、神通寺、赖公山、上摊堰、凤赖墩、涧峰大田畈、护水双峰、水中央墩等,这些构成了涧峰八景。

涧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着86幢老房子、1座古堰坝、1000米古街道、1座古墓、3条古水系、1扇古院门以及2幢祠堂,是衢江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此村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氛围,涌现出众多名人学士,诸如清代著名进士王恩锡、革命烈士王多祥与王恒等。

涧峰村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留存着诸多古迹,像铁面御史赵抃墓、万安桥、大乘寺、碧华寺,还有王恩赐墓等,另外还有100多幢展现明清风格的古民居。如今,村内保存状况良好的40多幢古民居、60多栋徽派建筑、2幢古祠堂、1座古堰坝、1座古戏台和1座古城门,都已修葺一新,特别值得人们前去探寻。

在古村落当中,设有游客接待中心以及农耕文化展示中心,入村的路口处打造了景观节点。于老街区引入了手工豆腐坊、手工麻糍坊、手工压榨菜油坊等。如今的涧峰村,小径蜿蜒,翠竹相伴,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韵味悠长。它正以全新的面貌讲述着久远的故事,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4 破石古村落

衢江区湖南镇破石村拥有超800年的历史,这里村风文明,民风质朴,村里留存着不少古建筑。目前存有28处明代为主的古建筑,该村是省历史文化名村,孝文化历史久远。登上村里的小山丘,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沿山而筑,一览无余。

破石村的文昌阁建于清代,朝向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8.04平方米。这里曾是古时破石人读书的地方,破石人向来重视文化、倡导教育。依据余氏家谱的记载,自明清两朝统计,破石村先后有7人考中进士、15人成为举人、35人获得贡士身份,七品及以上的官员多达百人。

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破石村余氏祠堂,整体建筑面积达三百多平方米,且保存状况良好。这座祠堂和孝文化紧密相连,余氏的孝文化在此处得以凝聚并传承。“百善之中孝排在首位”,先辈们的贤德至今仍让破石村村民深感自豪,先人的孝道精神也一直影响着破石村的村民。

破石村不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还具备极为优越的地理景观。由笔架山、砚池、牡丹台、双蝶峰组成的“破石四景”远近闻名,已被记录进《衢县志》。破石村还是衢江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之一,有着一定的畲乡文化底蕴。传承已久的民间婺剧表演以及村民余良章自行创作的独脚戏演奏,为破石村浓厚的文化氛围打下了坚实基础。

5 翁源古村落

小块石子铺就道路,泥墙房屋搭配黑色瓦片,举村乡翁源村那一大片古民居建筑群,仿佛引领人们踏入了世外桃源。

在这座古老的村落中,存有翁氏宗祠、翁氏小宗祠等共计5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点,同时还有一批以明清建筑为主体、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依据《翁氏家谱》的记录,宋淳熙甲午年(1174 年),翁甲公自福建新化府甫田县迁居至此。由于村落位于一坑的源头,所以得名翁源。当下,村里依旧留存着一批以翁氏宗祠、翁氏小宗祠、缪顺太药店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群。

6 楼山后古村落

全旺镇楼山后村,有一条名为仙泉溪的溪流,缓缓流经村子,不仅滋养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走进楼山后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庞大的朱红色牌坊。村子里环境整洁,村道宽敞,几座凉亭错落分布在仙泉溪畔。这里是明孝贞纯皇后的故乡,旧称“楼峯”,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时光,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重点村庄。村里至今留存着骏惠堂、国舅厅、积庆桥等13处古建筑,它们历经岁月洗礼,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这是一座拥有久远历史、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村落,古老的桥梁、树木,独特的建筑风格,动人的神话传说以及知名的历史人物,无不令人心生向往。“东方灰姑娘”明孝贞皇后,有着“玉带金銙”之称的积庆桥与仙泉溪,被誉为“护桥巨伞”的六月双樟,还有骏惠堂等,一同在楼山后村村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乡愁印记。

7 杜泽古镇

在浙江西部,衢江区杜泽古镇留存着大量人文记忆,像杜泽这样风情多样的古镇极为少见。

杜泽,凭借一个无可取代的姓氏而经久不衰。唐初著名宰相杜如晦的嫡孙杜元感迁至此处定居后,以姓氏为村落之名;又由于其地处铜山、双桥两源的关键位置,矿工大量聚集,从而成为衢北的一个重要市镇。作为一处货物集散的地方,杜泽的街市十分繁荣,历经百年,杜泽街道因时光的流逝而显沧桑。

关于杜泽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唐初著名宰相杜如晦的嫡孙杜元感从中原迁徙至此;另一种说法是岳飞的部将杜牧公带着儿子从山东青州向南迁移到了这里。这两种说法,都表明杜氏先祖出身不同寻常。千年来,杜氏的后代一代接着一代传承先祖的优良作风并将其弘扬,逐渐形成了如今包容、好客、向善以及重孝道的品德。杜泽人宽容大量是有历史记载的。800年来,杜氏后人与各个姓氏的人携手共进,一同建设家园。如今,古镇的区域扩大到了3平方公里,6000多农村人口里外姓人占了三分之二。

同众多古镇类似,杜泽依着山峦建造,傍着流水居住。不过此地的山是万年山,此地的水是千年水。杜泽的山与千里岗相连,远望过去,翠绿的山峦如黛眉一般,云雾在山间缭绕,好似山里住着数不清的神仙;凑近观看,树木青葱翠绿,枝叶繁茂,特别是那些高耸入云的古松,布满斑纹的树干仿佛诉说着尘世之外的沧桑。杜泽的水同样和千里岗相接,有一条叫铜山溪的小河,从千里岗山脉缓缓流淌而来,拐过无数个弯后,蜿蜒流至杜泽,显得既古朴又秀丽。

杜泽存有一座古塔,世人称作巽峰塔,它矗立在古镇东南方向的塔山顶上,始建于清康熙时期,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建造巽峰塔,其意图大概是用于镇水和定风。回想往昔,依水而住的杜泽常遭水患侵扰,面对天灾无力抗衡的百姓只能祈求神灵庇佑,于是在古畈东西两侧的山上分别建起一座塔,期望它们能镇住洪水猛兽,稳住狂风肆虐。可惜的是,西边山上的塔数年后被雷电劈倒,只留下巽峰塔独自守护了300年。300年来,塔守护着人,人依托着塔,塔和人之间产生了超越物质与自我界限的情感,巽峰塔成了古镇人精神世界里最为眷恋的一处。2010年,巽峰塔在一场雷击之后不堪重负倒下。如今它已修缮完毕,重新傲然挺立,再次回到了古镇人们的心里。

杜泽古镇的老街值得一去,它带着独特的古韵。这条老街建于清朝,交通便利,曾是衢北的重要商贸枢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老街古意盎然,木屋、砖墙、石路分布其中,建筑留有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显著印记,还融合了浙派、徽派、闽派等多种风格。老街由南至北延展,约800米长,狭窄而幽深。目前,这里有3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和242栋历史建筑。

一条水流穿街淌过,其上铺设着青石板,还有不少造型小巧、设计精致的“金水桥”。有一条老旧水渠仍在街面下方潺潺流动,让老街多了一份清新与洁净。有几处老商铺依旧装着红褐色的木板门,使老街留存了一丝往昔的模样。更具吸引力的是,老街上还开设着几家铁匠铺子,“叮叮当当”的声响,能让你听见在其他地方已多年未曾听闻的打铁声。

除了古塔与老街,古镇之中还有杜氏祠堂、十八座杜氏大厅这类文物。像杜本仁堂也颇具名气,它始建于民国二年,其大门是石库门样式。

8 车塘村

一个古朴宜人的村落坐落于衢江区云溪乡,它入选了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整个村子弥漫着浓厚的古风气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村内留存至今的上百座明清时期古建,其中名气最大的要数吴氏宗祠,它如今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极为悠久。

走进村子,能看到一处水塘,其形状宛如一弯新月,据说车塘村之名便源于此。车塘村的这个水塘,由于外形极像半轮月亮,有个悦耳的名字叫半月塘。村子沿岸的景致倒映在水面上,显得格外静谧优美。

在水塘的另一侧,有一座气势磅礴、装饰精美的牌坊,上面刻着“旌表吴荣隆尚义之门”,这里就是车塘村名声远扬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

车塘的吴氏宗祠在明朝中期开始建造,其内部的大厅里有30多块匾额和21幅祖像。这些物件既记载了吴氏宗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不知不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车塘的吴氏后人积极进取。

车塘吴氏宗祠规模庞大,和周边的房屋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明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它以一座砖雕牌楼作为入口,其气势与后方的大厅相得益彰。

9 鱼山村

坐落于衢江区岭洋乡的一个古朴美好的村落,因鱼山而得名。从高空往下看鱼山,它好似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鱼。该村落入选了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个村庄拥有超过800年的历史,村落沿着山溪呈块状分布,走向为南北向,海拔达280米。鱼山村的老旧房屋整体泛着黄色,顺着山势而建,呈阶梯状排列,整齐又不失错落之美。

整个村落留存着三百多座黄泥房,建造方式多种多样,顺着溪流依傍着山建造,沿着山坡从低到高逐步搭建,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布局。这些历经时光冲刷的黄泥房,布局规整,质朴天然。

鱼山村作为传统古村落,秉持着“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的理念。长久以来,村里始终保持着耕读传家的优良风气,以诗书明礼为村民的重要目标。如今,鱼山村已成为衢州市的书法村与诗词创作基地,“诗书鱼山”也成了鱼山村的一张闪亮名片。

村落中留存着诸多带有历史印记的古建筑。如今保存状况较为良好的,有柴氏宗祠、邱氏宗祠,以及何建章故居等一系列年代久远的古民居。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发布于 2025-09-10 20:58
收藏
1
上一篇:【金秋国庆韶关必游攻略】按头安利!小长假来韶,这5条秋天颜值天花板的宝藏出游路线,不容错过! 下一篇:五一畅游成都周边!揭秘10个不出大成都的小众景点,畅享五一假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