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灵山胜境,揭秘灵山大佛景区的神秘魅力

无锡灵山胜境,揭秘灵山大佛景区的神秘魅力"/

让我们一同“探秘”无锡灵山胜境中的灵山大佛景区。这里不仅仅是一尊宏伟的佛像,更是一个融合了佛教文化、宏伟建筑和自然风光的综合性景区。
"探秘亮点:"
1. "震撼的灵山大佛 (The Lingyanshan Great Buddha):" "规模之巨:" 世界上最高的青铜立佛之一,佛像高达88米,莲花座高约33米,连同基座总高达101.5米。站在佛脚下,仰望佛像,顿感自身的渺小,内心充满敬畏。 "选址之妙:" 大佛坐落于灵山大佛景区的最高点——灵山之巅,背后是郁郁葱葱的青山,面前是开阔的太湖,地理位置极佳,象征着“背依五岳,面朝四洋”。 "工艺之精:" 佛像由200多块青铜铸造件焊接而成,总重量达7000多吨。佛像的眉宇、衣纹、手印等细节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展现了高超的古代铸造工艺。 "登顶祈福:" 可以乘坐观光车和电梯,逐步接近大佛。在佛脚下可以绕行,近距离感受佛像的庄严。部分区域还可登顶,从佛像基座俯瞰太湖风光和整个景区,视野极为开阔。
2. "梵宫 (The Palace of Ten

相关内容:

灵山大佛,位于无锡市滨湖区灵山路灵山胜境,是灵山胜境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灵山胜境 为5A级景区,2019年度5A级景区100强榜单中排名第63位。

1994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得知小灵山的来历与唐玄奘到过此地有关,于是亲临小灵山考察,即兴作词《忆江南》一首:“龙头渚,景色胜天堂。七十二峰争供奉,小灵山里建禅场,大佛法中王。”1997年灵山大佛落成开光。


三叠泉,位于景区大门内,鲜花瀑布,拍照打卡点。


大照壁,位于胜境门楼前,由带有深浮雕的花岗石拼块贴面而成,长约40米。


胜境门楼,走过五明桥,就是胜境门楼,打开了通向灵山胜境之门。



洗心池,心性本净、客尘所染,通过洗手带走尘世烦恼,荡涤心灵,以清新自在的状态入灵山。


佛足坛,铜铸佛足,足印长1.2米,宽0.6米,刻有千辐轮相,十指尽带花纹,足底平满,五趾齐平。

佛祖一生传教50年,足迹遍布东南亚大小国家。


五智门,刻有“布施、持戒、忍辱”三组大字,门柱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


菩提大道


九龙灌浴,国内最大的音乐动态青铜雕塑群,灵山胜境的重要景观,再现释迦摩尼出生时“九龙灌浴、花开见佛”的场景。

据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后就能说话、走路,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天空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

九龙灌浴广场中央圆形大理石水池中,矗立着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荷花铜雕,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水池四周环绕着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



《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高达7.2米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太子佛在九龙喷水形成的水幕中自转一圈。


降魔浮雕,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

相传释迦牟尼为了追求觉悟之道,端坐菩提树下,立下誓言“我不成道,不起此座。”魔分心内之烦恼魔,心外之天魔,皆为修行佛道之障碍。释迦牟尼岿然不动,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战胜了金钱、权力、美色、恐惧、诽谤等种种烦恼障碍,终于彻悟大觉、悟道成佛。


阿育王柱,整根花岗岩手工雕刻而成的石柱,通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180余吨。柱身梵文“阿育王柱”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题写。


百子戏弥勒,佛像由巨型铸铜打造。在弥勒身体上塑有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佛手,又称“天下第一掌”,依据灵山大佛右手以1:1比例复制的铜质雕塑,高达11.7米,重13吨,其掌心千辐轮直径达2米,手指直径超过1米,完整呈现"施无畏印"的佛教手印形态。


祥符禅寺,唐宋名刹,传唐玄奘自天竺归来,游历东南,行至此山,赞之梵天佛地、灵山胜境,遂命名“小灵山”。



灵山大佛(释迦牟尼佛)青铜立像,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总共耗铜725吨。佛体(不含莲花瓣)由1560块6-8毫米厚的铜壁板构成,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铜壁板焊缝总长度达35千米,由南京晨光厂浇铸建造。据说灵山大佛能够抵御8级地震和14级台风。

莲花座,锡青铜铸成,由4层莲瓣组成,每层22片莲花瓣,总共有88片莲花瓣。凡是捐资满人民币一百万元的人,都可以在其中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号。

大佛背靠灵山,面向太湖,左青龙山,右白虎山。其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施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


登云道,指灵山大佛脚下的登山阶梯,共有216级,分为7个平台。

如果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而不见平台;若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



六角井,原祥符禅寺茶井,开凿于唐代。


赵朴初题“灵山大佛”,刻于灵山大佛莲花座下。

游人来到灵山大佛脚下,可以乘电梯直达莲花座顶层,只为摸一下佛脚。老话说“临时抱佛脚”,也许有用。


题小诗一首《灵山大佛》:

胜境门楼今又开,九龙灌浴现池台。

降魔难却心中欲,香客只缘佛脚来。

发布于 2025-09-10 06:57
收藏
1
上一篇:唐长寿时期「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中的乐山大佛名称演变探究 下一篇:无锡灵山大佛,佛教圣地,世界之最的释迦摩尼露天青铜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