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沙城,古城沙酒香飘,干白佳酿映月辉

河北沙城,古城沙酒香飘,干白佳酿映月辉"/

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标题,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故事感。它精准地捕捉了沙城这座城市独特的“酒文化”名片——沙酒(以白葡萄酒为主)。
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标题,构思一篇内容,或者提炼出几个关键点来展开:
"核心解读:"
"地理位置:" 河北沙城,明确点出地点,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古城。 "核心元素:" 左手沙酒,右手干白。这是点睛之笔,形象地描绘了沙城酒文化的鲜明特征: "沙酒:" 代表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可能指以沙城为代表区域的特定葡萄品种酿造的葡萄酒,或者泛指当地优质的葡萄酒产品,带有地域标签。 "干白:" 代表了葡萄酒的一个主要品类,也暗示了当地葡萄酒的多样性和品质,可能是指清爽、易饮的白葡萄酒风格。 "主题:" 杯中风云。这赋予了酒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可能指: "品鉴的体验:" 品味沙酒和干白带来的独特风味和感受。 "产业的兴衰:" 沙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竞争与机遇。 "文化与生活的融合:" 酒如何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 "风土与人情的展现:" 通过

相关内容:



执笔 | 尼 奥

编辑 | 骆 言


这里曾是“康熙赐沙”典故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的诞生地——河北沙城。


历史长河中,沙城常与兵刃刀割的战场密不可分,可恰恰在其另一面,隐藏着水与火的柔情。酒,让这座古城从遥远的史册走向千家万户的饭桌,而且是白酒与葡萄酒如“二龙戏珠”般璀璨的明珠。


01

御酒千年韵:

龙潭活水酿沙香


明代诗人赵翀的笔下曾有过这般描绘:“黄昏匹马过沙城,兔陟狼嗥野雉鸣。”诗中描绘沙城最初名为“沙堡子”“雷家堡”,只有一条不足4米宽南北走向的小巷,城池周长2里40步,分东、中、西三个城堡,小巷东西两侧,住着二三十户人家。


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村庄,在历史上仅是一个古城堡,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也就是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第二年,到了明隆庆三年(1569年)砖甃城墙,改名沙城。



虽是兵家之地,但沙城的沙酒更为有名。在历史的描绘中,沙城大多是“沙漫漫,草斑斑”“惊风起中夜,遍地播飞沙”的不毛之地,却不知这一北方草原之地隐秘着一泓宁静而柔和的泉水——老龙潭。


相传,在始建沙城堡时,此地一片荒凉,无一自流水,人们靠打井度日,期盼有朝一日能够得水。


偶遇一年大旱,一位白发老人来到龙王庙前求雨,嘴里不停念着“人心善就好,沙城将成宝”。忽而夜里,庙前出现圆柱状青玉般的泉水,从地下汩汩翻出,水如碗口粗喷涌不止,但此时这位老人已消失不见。人们以为这老人是龙王爷显灵,天赐良泉,便取名“老龙潭”。



水是酒之血。好山好水才能出好酒。老龙潭的存在为沙城以酿酒闻名提供天然契机,让沙酒美名扬。从元朝开始,沙城就有酿酒的传统,到了明朝天顺年间,以当地优质高粱和老龙潭泉水酿造的“沙酒”更是远近闻名。


据清光绪《怀来县志》载,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秋,御驾西巡经怀来见沙城到处“烧锅流珠、酒香四溢”,命取尝之,赞曰“酒甚佳”,赐名“沙城沙酒”,亟命侍卫驰进太后,沙城沙酒由此得名,岁岁朝贡。从此,“京都人盛称沙酒云”。



据史料记载,“沙酒”原料考究,工艺独特,以上等高粱高产田原料,以大麦、豌豆踩制“伏曲”,使用“陈曲”为糖化、发酵剂,加之水质优良,富含矿物质,能促进糖化发酵。


制酒继承传统的“老五甑”方法,总结出一套“稳、准、细、净”的操作经验,清蒸辅料、发酵池、发酵期、贮存期都有讲究。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地方政府的接收下,沙城当地六家私营酒坊联合成立了国营沙城酒厂,而后更名为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产品“沙城老窖”先后获河北省优质产品、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河北十大名酒”等荣誉,载誉颇多。


02

北纬40°的破壁者:

中国干白从这里醒来


除了白酒,葡萄酒同样也是沙城的一绝。


与河北秦皇岛昌黎县、新疆天山北麓玛纳斯县、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相媲美,沙城产区亦是中国葡萄酒产区之一,有着“中国葡萄之乡”和“中国葡萄酒之乡”的美誉。



在这片北纬40°的土地上,沙城产区全年日照时数达3027小时, 单日最长日照时数可达14小时以上,光照强度大、光能资源丰富,有利于葡萄的光合作用;葡萄生长季节平均昼夜温差为12.5℃,最高可达15℃,有利于糖分积累。


因纬度、光照、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沙城产区葡萄栽培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地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葡萄种植基地和葡萄酒产区。



其中,尤以龙眼葡萄最为珍贵。


《中国葡萄志》记载“葡萄酒的品种很多,但有两个品种是我国独有的,一是山葡萄酒……二是龙眼葡萄酒,用龙眼葡萄生产的干葡萄酒和甜葡萄酒都是白葡萄酒中的珍品,以河北沙城长城葡萄酒酿酒公司生产的最为出色”。



1976年,沙城酒厂科研攻关小组在中国葡萄酒泰斗郭其昌指导下,以沙城特产龙眼葡萄为原料,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


两年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科研点设在沙城酒厂,郭其昌继续率队探索,完成的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中国葡萄酒向干型转型。



沙城牌干白葡萄酒在1979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金奖,被评为全国名酒,其干葡萄酒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奖”。



这是一份大国工匠领衔下的民族荣誉。我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的诞生意味着中国人能用中国独有的葡萄和自行研制的工艺研制出葡萄酒,让这个从丝绸之路的悠远驼铃声中传来的“舶来品”,真正意义上实现本土化,惊艳世界。


由于自然风土的天然屏障与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才等贡献,沙城产区也被誉为“中国现代葡萄酒的摇篮”。


如今,行走在这片酒庄林立、酒香四溢的草原,依然可以感受到沙城古朴的酿酒初心与历史沉淀的醇香。这“一白一红”的故事,成为当下这座城市发展最好的脚注与名片,一杯“沙酒”,横贯古今。

发布于 2025-09-09 23:58
收藏
1
上一篇:学习强国聚焦河北怀来,雨雾缭绕中探寻鸡鸣驿古城的历史足迹 下一篇:学习强国推荐 | 河北怀来鸡鸣驿古城,千年古韵传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