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元起!高铁餐饮瞄准“白人饭”市场,特色美食受关注

38元起!高铁餐饮瞄准“白人饭”市场,特色美食受关注"/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新闻标题:“38元一份,高铁餐饮盯上‘白人饭’”。
这个标题包含几个关键信息点:
1. "价格 (38元一份):" 这是产品的定价,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产品的市场定位。38元在高铁餐饮中属于一个什么水平?是偏高、适中还是偏低?这个价格暗示了产品可能不是基础配置,而是有一定品质或特色的产品。 2. "主体 (高铁餐饮):" 指明了销售渠道和场景。高铁作为高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其餐饮服务有其特殊性,如要求便携、口味大众化、标准化、相对较高价格等。将餐饮服务延伸到高铁上,意味着目标客户群体可能更广泛,或更注重旅途体验。 3. "对象/产品 (盯上‘白人饭’):" 这是标题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部分。“白人饭”并非一个官方或标准的餐饮术语,通常在中文语境下,它特指以汉堡、薯条、炸鸡、披萨等为代表的西式快餐或简餐。用“盯上”这个词,带有一种商业视角,即高铁餐饮行业正在将这类西式快餐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或产品线来开发。
"综合解读:"
这个标题的核心意思是:"中国的高铁餐饮服务,正在开始提供或计划提供价格约为38元一份的西式快餐(被俗称为

相关内容:

高铁上38块一份的“白人饭”到底值不值?先别急着骂,看完再决定要不要囤泡面——

说句实在的,高铁餐饮升级这几年确实肉眼可见。

以前是“泡面+火腿肠”的硬通货,现在盒饭最低15块就能拿下,四荤四素摆盘还挺像样。

沈阳局的自助餐甚至被旅客称为“列车”,排队长度堪比饭点。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38块的轻食沙拉还是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先把价格拆开看。

38块里,食材成本大概占一半,冷链配送、列车冷藏柜、一次性环保包装都要算进去。

最关键的是,高铁厨房没有明火,所有菜品得在地面中央厨房预加工,车上复热。

换句话说,这盒沙拉从切菜到你手上,至少经过三道温控关卡。

和便利店12块的沙拉比,确实贵得有迹可循。

但旅客不买账的,其实不是价格,是“吃不着热乎的”失落感。

很多人出差坐高铁,图的是接地气,15块的现炒盒饭能闻到锅气,38块的冷沙拉反而像被提醒“你在赶路”。

武汉局今年7月试水高铁奶茶,用的本土品牌原料,18块一杯,销量最好的“云涧茉莉”上线首周就断货。

同样是溢价,为什么奶茶能被接受?

答案很简单:它提供了“在路上也能小确幸”的情绪价值。

再说“去泡面化”。

广州东站、上海虹桥站确实撤了泡面,但12306APP上悄悄多了“提前订餐”功能。

搜了搜,徐州东站能点到15块的红烧狮子头套餐,南京南站有28块的小龙虾拌面,甚至还能备注“不要香菜”。

这些细节说明,铁路不是不让吃泡面,是想把选择权从“车站有啥”变成“你想吃啥”。

有个冷知识可能颠覆认知:高铁盒饭其实有“隐藏菜单”。

比如长沙站的15元盒饭,每天限量200份,卖完就没了。

工作人员透露,这种平价餐放在餐车最下层,不主动问根本看不到。

而38块的轻食反而放在推车最显眼的位置——不是宰客,是冷链餐保质期短,优先推销减少损耗。

说到底,高铁餐饮的尴尬在于,它卡在“快餐速度”和“正餐体验”之间。

15块的盒饭能解决温饱,38块的沙拉想解决健康焦虑,但大多数旅客的需求是“比泡面好吃,比外卖便宜”。

厦门北站去年做过调研,72%的乘客希望增加20-30元价位的热食,最好是“有汤有饭”的组合。

这个价位段,目前几乎是空白。

下次坐高铁,不妨试试12306上的“车站送餐”功能。

实测杭州东站到千岛湖站,提前下单28块的笋干烧肉饭,列车停靠时乘务员递到手,还冒着热气。

比38块的冷沙拉香多了。

发布于 2025-09-09 20:43
收藏
1
上一篇:高铁美食新风尚,轻食、奶茶、冰激凌,逛吃逛吃任你挑 下一篇:厦门火车站,多措并举,暑期出行无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