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繁华雅加达,印尼迁都加里曼丹,地广人稀背后的战略考量

舍弃繁华雅加达,印尼迁都加里曼丹,地广人稀背后的战略考量"/

印度尼西亚将首都从人口稠密、发展成熟的雅加达迁往加里曼丹(印尼称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的东加里曼丹省,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多方面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主要原因包括:
1. "区域平衡发展与减少区域差距 (Regional Balance and Reducing Gap):" 雅加达及其周边地区(爪哇岛)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全国大部分的人口和资源,导致其他岛屿地区,特别是加里曼丹岛,发展相对滞后。 迁都被视为促进国家更均衡、更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将资源和发展机会引导至加里曼丹及其他欠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 "政治稳定与安全问题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Security):" 雅加达地处爪哇岛,人口高度集中,民族、宗教、政治诉求复杂,社会矛盾有时较为突出,可能存在一定的政治不稳定风险。 加里曼丹岛地域广阔,人口密度远低于爪哇,政治环境相对简单,被认为更易于管理,有助于保障国家政治中心的稳定。此外,远离爪哇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极端势力的影响。
3. "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与城市病 (Infrastructure Capacity and Urban Congestion):" 雅加达面临着极其严重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

相关内容:

雅加达不再是印尼的首都,这事放到几十年前谁能信?可2024年还真就敲锤定音了。那一天,印尼国会把一张崭新的法案拍在桌上,说老雅加达今后只能算“特区”了,首都的金字招牌让东加里曼丹的努山塔拉给摘走了。坐在热带风里琢磨这事儿,有点像北京突然不当首都,谁都觉得一阵恍惚,说不清是结束还是开始。可要搁雅加达街头小贩、老工人或者租客的角度瞅,他们可能比咱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更清楚——这城市,早就压得喘不过气了。

其实,印尼为什么非得把首都搬家,背后的拧巴事儿不少。照理说,雅加达挨着海,握着巽他海峡的咽喉,是条从南中国海直通印度洋的关键船道,以前郑和的舟楫都路过这儿,谁家粮食香料不是过这港口?但老天爷没让这块地儿过得多舒坦。漫长的热带雨林像一层闷厚的被子,把大部分印尼国土盖得透不过气。祖祖辈辈能扎下根、搞点产业做买卖的,除了爪哇岛还有点条件,其它地方真是“盆地望天收”,很多地方一到雨季道路都泡水里,根本谈不上什么现代开发。

雅加达本身,起初也是从一块“椰林密布”的港口冒出来的,当地人过去称这地儿为巽他格拉巴。后来葡萄牙人来了,抢生意建堡垒,搞了不少名堂。可谁也没想到,1527年那场打仗,靠着城里的百姓死里拼,愣把葡萄牙人赶走。从巽他格拉巴改名“雅加尔达”,带着点血泪里的骄傲。只不过,胜利没能守太久。荷兰人穿着皮靴踏进来,打着贸易的幌子,把这里整个变成自己在东南亚的大本营。那会儿的巴达维亚,就是后来雅加达的老脸皮。

到了独立那会,战火刚刚冷却,印度尼西亚挑灯夜战,最终把雅加达送上了首都的位置。荷兰人几百年留下的城建基础,变相成了本地人的底子。小城变大市,马路越修越宽,人口像水管子里灌的沙子越塞越满。有时候我在想,老印尼人会不会有种奇怪的认命——好不容易熬到自己当家做主,得着的却是一堆发愁事。

有人爱拿雅加达和别的亚洲大都市比,觉得有点面子。面积不大,人口一千多万,GDP能和国内的南京打个平手,可问题呢?鸡毛蒜皮的没断过。你说他堵?别说了,墨西哥城、曼谷“堵”出名,但雅加达排第三。真到上下班点,大马路上摩的三轮车滴滴答答,出租和私家车插队挤道,光看看都能让急性子脑袋发胀。

更大的问题其实藏水底下。整个雅加达都在“沉”,这话不是吓人。城市人口太多,缺乏淡水供给,家家户户靠抽地下水,不命里缺水谁敢使这招儿?抽着抽着,地层空了,地表下陷,一年往下掉几公分。有人调侃“住在自家楼里都跟撒网捕鱼差不多”,因为一些社区已经低到比海平面还要矮。碰上暴雨季节,污水横流,排不出去还得吸回家里头,湿哒哒的墙皮能养出一茬蘑菇。世界银行有报告说,再这么作下去,再过十多年,城里哪还找得到“干净的脚后跟”?海水倒灌距离每天都在缩短。

当然,这一切背后藏着更让人犯难的事——整个国家“东穷西富”,资源和人像被一只无形的“耙子”扫到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爪哇岛,面积比咱安徽还小点,一亿多人口挤上去,晚上扎帐篷都得问邻居借地方;苏门答腊的乡村像胡同,地广人稀点归稀,可工厂和生意还是首选那群挤出来的城市。小地方求“出人头地”,却总被“首都光环”盖过去。剩下加里曼丹、巴布亚那些地盘,大多是野林密布,打猎打鱼过日子。

讲真,要是光看地图,印尼这块地方大着呢。加里曼丹光印尼那部分就有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却稀稀拉拉住着一千多万人。可别看人口少,这地盘优势大得很:地势平坦,森林肥沃,最重要河流成网,船能通到不少偏远村子。你要是去过边上的武里昂国家公园,下雨时天色撩不开,倒像沾了灵气。这里地震少、火山也安分,不比爪哇岛那三天两头“小爆发”。

选加里曼丹当新首都,印尼不是心血来潮。努山塔拉这个名字,意思带着“千万岛屿一家亲”那味儿。新城坐在靠东的地方,像要把国家的中心“扳正”了似的。那边河水多、地基稳,还能为未来大扩建留下喘气空间。往东能照应苏拉威西与巴布亚,往西又能连接爪哇和苏门答腊——是真正打算让东西部都轮流露脸。

其实,搬都不是印尼的独门绝招。看看非洲的尼日利亚,从拉各斯搬到阿布贾,多少是为了经济和政治平衡;阿斯塔纳当初也是想带着哈萨克斯坦北边一起富起来。巴西更是“乔迁专家”,利开迪巴那种“为全国统一”而生的城市,有人骂,也有人捧。但成效多少,总得用时间看。

再说一句,眼下努山塔拉还只是一摊发动机刚刚点火的工地。当地小商铺才开始琢磨着“首都机会”,外地人时不时过来盘地皮,老印尼人也未必都买账。但未来会有多热闹,谁敢说准?有人看见新机会,也有人担心环境破坏和老城没落。最头疼的是老雅加达的普通人——你说“首都”这大帽子摘下来,房租会跌吗?就业机会还稳不稳?带着家当去新城还是守着熟悉的海味风,心里七上八下的。

转念想想,迁都是一场巨大的共谋也好,是命运的无奈也罢,这事儿走到今天也算有说服力。谁有胆量把一百年的传统说断就断?可印尼敢了。哪怕新旧之间还有那么多不干脆、不舍得。首都变了,城市的灵魂会不会也跟着搬走?努山塔拉可以建多少高楼,能不能积攒出属于自己的故事?雅加达卸任“首都”当了特区,明天,或许踩着泛潮的老巷继续过日子,或许悄悄被新兴之地渐渐遗忘。路在前头,是重生还是退场?有些答案,也许几十年后才会水落石出。

发布于 2025-09-09 17:43
收藏
1
上一篇:印尼历史探秘,印度尼西亚群岛上的辉煌王国与帝国传奇 下一篇:魅力亚洲,从古希腊人的“亚细亚”到璀璨的大陆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