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寮街与旺角女人街,香港最火地摊传奇,见证“地摊经济”滋养几代人

鸭寮街与旺角女人街,香港最火地摊传奇,见证“地摊经济”滋养几代人"/

您提到的鸭寮街和旺角女人街,确实是香港“地摊经济”的著名地标,也反映了这种经济模式在香港的长期存在和独特文化。
"鸭寮街 (Ap Liu Street):" "特色:" 以售卖各种电子产品、音响、电脑配件等“电子货”而闻名,是香港电子产品“地摊经济”的典型代表。这里商品种类繁多,价格相对便宜,吸引了众多电子产品爱好者和普通市民。 "历史:" 其繁荣与香港作为电子制造业中心以及转口贸易的历史紧密相关。许多小商户最初通过地摊形式起家,逐渐发展壮大。
"旺角女人街 (Mong Kok Ladies' Market):" "特色:" 以售卖服装、饰品、化妆品、玩具、家居用品等商品为主,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地摊经济”区域之一。这里人流密集,摊位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充满了活力和市井气息。 "历史:" 同样历史悠久,见证了香港旺角的变迁。它起源于小商贩在街边售卖剩余货物或自产商品,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街市。
"“地摊经济”在香港的角色和影响:"
1. "历史悠久,文化现象:" 香港的“地摊经济”并非现代产物,而是伴随着香港的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由小本经营者和街头小贩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市

相关内容: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赵友平】地摊火了,夜市开了,烟火气来了!最近,“地摊经济”一词在内地彻底火了,多地纷纷设摊贩规范点来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而放眼商业高度发达、购物商场众多的香港,其市区仍有不少地摊在营运,养活着几代香港人。

香港《文汇报》报道截图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今天仍活跃的地摊经济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深水埗鸭寮街。

深水埗鸭寮街(资料图)。图源:香港“东网”

上世纪30年代起,鸭寮街成为专门售卖二手货品的街道,上世纪80年代,鸭寮街转型成为电子零件集散地,现在成为以卖电子硬件、电讯、数码产品为主的市场。

这里每天中午过后,都有大量市民、游客到来,假日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鸭寮街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到来(资料图)。图源:香港《文汇报》

除鸭寮街的固定摊位外,附近几条街道也有不少地摊,多售卖二手物品,如唱片、旧物等,摊主多是阿公阿婆。

在旺角女人街、庙街及天水围天秀墟市场,不少地摊也运营得不错。同时,在香港中环的横街窄巷,以及湾仔囍帖街后面的几条街,也有类似的地摊养活了不少人,更有人因此成为富豪。

旺角女人街(资料图)。图源:香港“东网”

香港庙街。图源:@香港文汇网

香港人熟悉的专卖二手名牌手袋的“米兰站”,其老板姚君达发达之前也是在港九各处摆地摊。已故湾仔码头创办人、人称“水饺皇后”的臧姑娘臧健和,也是由摆摊档起家的。

姚君达

香港2000年前后经济低迷时,前特首董建华也曾提倡过“地摊经济”,当年叫“本土经济”。特区政府2002年曾推出一系列的推动本土经济措施,主要模式是设立跳蚤市场之类的平台,让市民投标进入经营,做点小生意,应对失业问题。其中动作之一就是“复兴”上环的夜市大笪地。2003年因内地推出个人游,随着香港经济恢复,市民越来越少光顾,大笪地因此关闭。

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截图

另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2015年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曾俊华在《2015年至2016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中曾宣布研究引进美食车,项目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负责研究。首批11个美食车2017年2月3日起陆续进驻7个旅游景点营运。尽管有些经营者表示生意不如预期,但也有部份美食车在打响名堂后,成功在地铺开分店。

美食车。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报道称,2013年设立,由东华三院以非牟利形式营运及办理的天水围天秀墟市场,提供干货、湿货、精品及各种服务,目前仍在营运。

发布于 2025-09-09 10:57
收藏
1
上一篇:春节热潮再现!马尔代夫包机2万起航,业界称性价比存疑引热议 下一篇:鸭寮街与旺角女人街,香港“地摊经济”传承几代人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