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纷争导致流产,韩国10000元纸币神秘消失之谜

宗教纷争导致流产,韩国10000元纸币神秘消失之谜"/

您提到的“因宗教纷争而‘流产’的韩国10000元纸币”,这通常指的是"韩国日治时期(1910-1945)"曾经设计但最终未能发行的10000韩元纸币。
虽然“宗教纷争”可能不是最直接或最广为人知的官方解释,但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确实充满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民族矛盾,其中就包括深刻的社会分层和民族情绪。
以下是关于这枚纸币未能发行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1. "时代背景":韩国在1910年被日本正式吞并,进入日治时期。日本殖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推行同化政策并控制经济,对韩国的货币体系也进行了改革,发行了“朝鲜银行券”(Bank of Korea Notes)。 2. "设计与计划":在日治后期,朝鲜银行曾设计一套新的纸币,其中包括面额为10000韩元的纸币。这枚纸币的设计据称具有一定的韩国民族特色,试图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殖民统治带来的民族心理压力。 3. "未能发行的原因": "主要官方解释":朝鲜银行和日本殖民政府给出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爆发(第二次中日战争,1937年)导致财政预算吃紧,以及考虑到该面额纸币的发行可能对维持金融秩序不利",因此决定推迟或取消了10000韩元纸币

相关内容:

上世纪60年代正值韩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当时由朴正熙领导的韩国政府在推行经济发展政策上通过出口导向型战略、产业升级政策、金融改革以及利用外资与技术等手段让韩国人均GDP从1961年的82美元增长到1970年280美元,展现出了显著的成果。

在当时最高面值的1000韩元纸币面值已经无法适应韩国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因此韩国朴正熙政府决定在1972年正式发行新版5000韩元和10000韩元的纸币。

起初,新设计的10000韩元纸币正面将会印有韩国著名古迹石窟庵内的释迦摩尼佛像,而纸币背面则会以韩国景福宫内的勤政殿图案展现给国民。

石窟庵位于韩国庆州吐含山东侧半山腰,是一座人工石窟寺院,最初起名为石佛寺,在公元751年由宰相金大成建造,并于公元774年竣工。

石窟庵以白色花岗岩建成,内部雕刻有释迦牟尼佛像以及包括菩萨、弟子、金刚力士和天王像在内的39座塑像,甚为雄伟壮观。

新设计的10000韩元纸币正面上的佛像就来源于石窟庵内的这尊释迦牟尼像,它高3.26米,其周围石壁上刻有观音和佛陀弟子的浮雕,被誉为佛教美术史上的杰作。

而正当新版10000韩元设计向大众公布之后迅速引起了韩国国内各界人士的不同声音,作为朝鲜王朝自朝鲜太祖至朝鲜宣祖等14位君王的登基的宫殿,被视为韩国国家中心景福宫内的勤政殿图案也受到了广大韩国民众的一致认可。

然而对于纸币正面出现的石窟庵大佛图案却众人评价不同,毕竟韩国不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把佛像图案印上钞票毫无疑问惹怒了韩国民间为数众多的基督教团体。

教徒们觉得钞票上的佛教神祇的形象严重践踏了国内众多基督教徒虔诚的信仰问题,因此瞬间引起了社会上的轩然大波。

19世纪末,由于朝鲜半岛受到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文化嫁接,日占时期基督教与民族解放产生历史性共振以及美苏冷战格局下的意识形态重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当时韩国民间拥有极高比例的基督教徒。

而这些基督教团体也不断给韩国朴正熙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最终韩国政府当局不得不采取妥协政策,取消了这张印有释迦摩尼像的72版10000韩元的发行计划。

在后来的1973年6月12日,韩国政府当局对万元纸币进行了重新设计,之后就发行一张让广大国民共同认可且印有朝鲜第四任国王世宗大王肖像的10000韩元纸币。

如今,在韩国银行博物馆我可以看到这张全球仅存的由当时韩国总统朴正熙签名的72版10000韩元样钞纸币,多年来前往此地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纷纷想要来一睹这张万元纸币的“遗容”。

而这张具一直未发行且独具时代特征的韩国10000元纸币也成为韩国纸币收藏界的孤品,仿佛也诉说着韩国历史上这段令人铭记的货币趣事。

发布于 2025-09-07 22:58
收藏
1
上一篇:韩国民众慌潮来袭,战事未启,物价先行飙升,朝鲜为何淡定如常? 下一篇:韩国50000元纸币发行十周年纪念,政府称使用便捷且经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