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从“海上马车夫”到落幕的帝国

说真的,谁能想到在明末,福建沿海的小渔村会突然闹出一场轰动的大事?五艘外来的大船,一路砸进了明军的水师,七十多条船说翻就翻,岸边看热闹的渔民和巡抚都傻了眼。那些船,不是本地的,也不是熟悉的倭寇——是荷兰人开来的“红毛夷”战舰。你敢信?荷兰这个在地图上得使劲放大的小国家,竟然能让大明水师如此狼狈。这事儿,说出来谁都得“咋舌”两句:原来荷兰曾是世界的“霸主”啊?
其实荷兰人和中国交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他们画了不少当年和明军以及郑成功作战的场景。你说那种画面——洋人衣服奇怪,船炮咣咣响,天边是烧起来的赤红海面——有没有那么点电影质感?但对荷兰来说,打仗不是为了夺天下,更多是给生意护航。他们是地道的“商人”,拿起枪炮,还是想着把货运出去,把钱收回来。这个习惯,也许是刻进了荷兰人的“基因”里。

话说回来,荷兰本身也算是西欧的“拼盘”。老一辈子脑子里一提尼德兰——就是荷兰的古名——多少有点“混杂”的感觉。北边靠着德意志,南边挨着法兰西,左一茬右一茬都在抢这块地。别看尼德兰人民表面顺从,谁来管都凑合,但他们小时候就学会了“见风使舵”。罗马人来了,做点活儿;法兰克人来了,说两句法语;后来西班牙掌权,尼德兰人干脆用重税和贸易杠上了。
这一杠,就是几十年。尼德兰的港口,鲱鱼一笼一笼地装,还没等晒干,就变成了商人的“黄金”。港口里混杂着各色商贩,水手们吆喝着各国语言,每天都在算计今天是不是能进一笔大钱。所谓“欧洲人的鼻子”,也不全是夸张,那玩意儿真能嗅出哪家货色最走俏。时间一到,哈布斯堡家族觉得这帮人太富了,下狠手收税——搞出了荷兰人的第一次大事:“尼德兰战争”。一场仗拖得够长,但荷兰人是富人,大不了闷头做贸易,就等了个独立。

荷兰最兴隆那几年,其实和明朝快“收尾”差不多。他们抢着来亚洲、抢着进新大陆,搞出来个“全球贸易公司”。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一挂,啥人都能买点股份。你去街角的咖啡馆坐坐,旁边就有妻子抱怨丈夫炒股失败,今年船队又“翻车”了。觉得好笑?实际上,这才是荷兰人“性情里”的资本主义。
当然,荷兰靠的不只是算盘,更有炮弹。造船业横着走,别的国家造不来大船,都得找荷兰人下订单。你以为西班牙“无敌舰队”有多牛?那个年代不少船还是荷兰师傅们一根铁钉一根木板造出来的。到东印度公司玩大发,荷兰连银行和股票交易所都整上了,一整个“金融圈”搬进了欧洲。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今天的华尔街?

不过“海上马车夫”靠这种干法,也难逃别人的嫉妒。你琢磨啊:货都得过荷兰的手,好处他们拿,欧洲那些“老大哥”会开心吗?先是西班牙火冒三丈,后来英国眼红,紧接着就是连打四场的英荷战争。好家伙,第一次英国来个《航海条例》,直接抡锤子敲荷兰的饭碗。你干贸易非得用英国船,不然让你赔到裤衩都没了。荷兰人急了,马上和英国在多佛海峡打“头一仗”。结果呢?不是“一路顺风”,两边互有胜有负——但好歹荷兰人还挺了住。
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荷兰的银行家们老谋深算,看见国内越来越不景气,外头英国、法国都抢着当霸主,干脆背着银包去伦敦投钱。别说,那几年英国经济是真扎实。再往后,荷兰人连商船都不敢随便下水,怕碰上海盗,更怕碰上英国的“皇家海军”。到最后,荷兰可就没啥大人模样了,没劲儿跟人打,也没本钱跟人抢。

荷兰到底能强到什么程度?在最辉煌的时候,全球一半的货物都得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这些港口过一手。亚洲的茶叶、香料、陶瓷,甚至中国的丝绸,都是荷兰人用“边打边运”的模式弄到欧洲来。那些年,他们在台湾西部立下了老据点,抢占平原,却没搞定全岛——说到底,陆军不行,海军才是爷。明朝官员见到荷兰的炮舰,都吓得缩头,“十里开炮,谁受得了?”其实那些还只是商船,真要是海军旗舰全员上阵,明军估计得写诗“哭诉”了。
可江湖风云就是这么变。当英国和法国玩联合,两面夹击荷兰的时候,海上的荷兰舰队还能撑,两边的银行家却开始盘算别的地儿赚快钱。资本流出了,老本丢了,19世纪一眨眼就过去。那些在全球四处奔走的荷兰商人,也慢慢地变成了欧洲大陆里的普通人。说白了,“资本主义轮流坐庄”,荷兰的好景也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页水花”。

这些年荷兰不叫“荷兰”了,要回归“尼德兰”这个老名字。低地之国,潮水涨涨落落。曾经的小国,也曾让海洋震动大半个世纪。我们总说历史是大写的人物,其实,像荷兰这种在大海里摸爬滚打的小民族,也有自己的悲喜剧。你问荷兰最后是败是赢?说不清。路边的咖啡馆还有人在喝酒涨红脸,港口的老船也还在飘着,荷兰的故事,像是海风,吹过了就留下一点咸涩。谁又会记得那年红毛夷的战舰,把大明水师打得丢了魂呢?
有时候我琢磨,这世界上最厉害的事,不见得是做了大帝国。做个“生意兴隆、信用扎实”的商人,有没有可能,才是真正走进了人心?我们说荷兰的那段历史是黄金时代,或许,每个小国的黄金时代都在不经意的城区,热闹的港口,和偶尔被人望见的远方大船里。至于后来的落幕,谁能不叹一声——“都是风,一吹就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