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轻拂,漫步东大,邂逅南京最具文化底蕴的梧桐风采

秋雨轻拂,漫步东大,邂逅南京最具文化底蕴的梧桐风采"/

请看这篇为你构思的短文:
"雨后东大,邂逅文化梧桐"
一场秋雨,淅淅沥沥,温柔地洗刷了金陵城的尘埃。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泥土芬芳,带着一丝清冽的凉意。雨停了,天空被擦拭得湛蓝高远,地面湿漉漉的,倒映着斑驳的光影。
我撑着伞,漫步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秋意正浓,银杏叶已染上金黄,在微风中摇曳,铺满小径。然而,在这片古老的学府中,有一种树,它不似银杏那般张扬,却以其独特的风韵,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被誉为南京“最有文化”的梧桐。
它们静默地伫立着,枝干遒劲有力,在风中舒展着虬曲的臂膀。雨后的梧桐叶,褪去了夏日的翠绿,边缘泛着些许枯黄,叶面却更显厚实,颜色深沉,仿佛饱经沧桑的智者。阳光透过叶隙洒落下来,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落在湿漉漉的地面上,也落在我的伞上,暖暖的。
这些梧桐,是东大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学校的兴衰荣辱,见证了无数学子的青春岁月。它们枝繁叶茂,投下一片片浓密的绿荫,

相关内容: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一场秋雨,将南京送入送入“秋凉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也由此迎来一年中的“最美时刻”。漫步校园,中央大道上的梧桐由绿转黄,林立错落的民国建筑群,近百岁的梧桐树林荫道,在秋意“滤镜”下,兼容着古朴与生机、静谧与文艺,别有一番味道。

梧桐树叶被“雨打风吹去”,散落在大道上,零落在校舍建筑中,漂流进大礼堂前的喷泉池中……飒爽的蓝天与“焦糖”色的梧桐叶,相映成趣、层层叠叠,交错成奇妙缤纷的“CP”色。

梧桐树叶妆点下,近百年的建筑瑰宝——“大礼堂”散发着独特魅力。“1965年,杨廷宝设计对大礼堂进行了扩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汪晓茜介绍说,大礼堂由当时上海的公和洋行设计,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1931年竣工。其正立面采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上面覆盖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铜质大穹窿顶,顶高34米,是当时国内建筑技术复杂、难度很高的一项工程。如今大礼堂已是东南大学的最标志性建筑之一,每届学子们毕业时都会在此拍照留念。

“建筑遗产保护应与利用有机结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单踊表示,学校按照“四有”原则对文保建筑进行保护性使用,包括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等。此外,当前东大也在利用三维扫描测绘、摄影测量、预防性保护等诸多新技术手段对文保建筑进行建档和保护工作。

由于疫情防控,当前学校还不接受预约参观,先通过一组美照“云”览东大吧。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文 刘莉/摄

发布于 2025-09-06 15:58
收藏
1
上一篇:南京梧桐树最多十大路段揭晓!飘絮季“烦恼重灾区”名单出炉 下一篇:南京,梧桐之荫下的宠坏都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