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星期六,今天是山西自驾行第十五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在酒店的餐厅自助早餐。因为据说今天游玩绵山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吃过早饭之后,七点半之前就出发前往绵山风景区。
介休距离绵山风景区不远,我们驱车大约半个小时就到达绵山风景区,景区也是刚开门,我们算是第一批到达的,此刻,景区服务中心的许多服务摊位还都没有摆开呢。


我们买好票,乘坐景区交通车,先到最远的景点——水涛沟,倒过来游玩。
水涛沟风景区是沿着溪流上溯建成的景区,溪流千回百转,水绕山流,形成峡谷溪流之景,并且,景区将溪流周边的奇形怪石雕刻成各种动物形状,这种景色在缺水的山西可能比较稀罕,但在我们皖南地区却是十分普遍,因此,在这一景点我们沿溪流没走多远就返回了。





之后,我们乘坐景交车来到第二站——栖贤谷。
栖贤谷是一处形成于二十五亿年前的峡谷景观,因水流冲刷大理石岩层而形成九曲一线天的独特地貌。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母子曾在这里归隐。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云梯、铁索、软梯等攀登方式,有些地方贴着崖壁设有方铁柱建成的栈道,还有圆形的踏步栈道,摇摇晃晃,步步惊心。这里的峡谷很窄,有的地方仅能容一人通过,峡谷弯弯曲曲,前途充满神秘感,所以在此游玩也算是探险之旅。这处景点可能长时间没有维护了,绳梯、铁栈道等有不少地方已有破损,感觉不是很安全,而且峡谷内比较原生态,没有标识,让游客不知前方峡谷的情况,也不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这让身处狭窄弯曲陡峭窄谷中的游客有种莫名的恐惧感。由于这条峡谷比较惊险,大家没有往深处走,我算是走得最远的,但感觉始终在这原生态峡谷中游走也没啥意思,走了一段便返回了。











接着继续乘坐景交车来到第三站——云峰寺,这个景点是绵山景区的一个精华景点。
云峰寺始建于唐,重修于明,清朝年间,屡有修缮。其原名为抱腹寺,又被称为灵官仙窟、大云寺,寺庙的建筑群分为上下两层,建于巨型天然岩洞抱腹岩内,寺院之间的联接,除了阶梯之外,还修有悬空栈道,局部建筑类似于悬空寺。现存的古建筑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五龙殿,明王殿,马鸣殿,罗汉堂,眼光菩萨及僧房、客房等近百间。



















在云峰寺,还流传着一项起源自唐代的传统习俗——绵山挂祥铃,在百米之上的崖壁上悬挂着一只只瓦罐大小的铜铃,铜铃挂在一根根插入崖壁的钢钎上,这壮观的景致,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盼,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挂铃人的勇敢和智慧。


我们在云峰寺游览了不少时间,然后继续坐景交车前往朱家凹。
朱家凹景点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父亲朱五四曾在这里修行,朱元璋称帝后,认为他当皇帝是灵宝天尊显灵的结果,后来,朱元璋派其第十七子朱权上绵山修复灵宝殿。
因朱家凹洞玄洞建在半山腰的一个山坳中,前去拜霭还要攀登一段长长的步梯,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辛苦的事情,我们便放弃前往游览了。


从朱家凹到下一个景点一斗泉距离不远,只有五百米,我们便选择徒步前往,沿途还可以看看峡谷风景。







一斗泉景点是缘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绵山缺水,元始天尊云游至此,用拂尘蘸东海之水,往绵山洒了几滴,绵山便出现了很多泉水,最后一滴滴在此处,形成一斗泉,后来,这里成为了元始天尊的道场,百姓有求必应,为了感谢神恩,后人依山而建了洞真宫。
在一斗泉,我们依然是没有登山登楼,只是在下面看看风景。





从一斗泉继续坐车来到大罗宫。
绵山是唐高祖李渊摆阵破敌,建立唐朝政权的福地,故此,唐高祖敕建大罗宫,后来唐玄宗敕命重修大罗宫,至此以后,历代大罗宫不断得到维修、扩建,形成了道教神系最全的庞大道观建筑群。可惜大罗宫1942年被日军纵火烧毁,1995年当地大居士筹款4亿巨资,在原址上重建大罗宫,现在的大罗宫,为依山而建的十三层仿古建筑,高110米,有道教殿堂60余座,神像600余尊,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
因为大罗宫有电梯,所以我登楼参观,这里层楼叠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确实壮观。








游览完大罗宫,我们乘坐景交车来到绵山风景区的最后一站——龙头寺。
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此拜山谢雨时目睹双龙显灵,遂改名为“龙头寺”。






龙头寺位于绵山景区半山腰,从这里往山下看,远处的农田阡陌纵横,土塬层叠,为典型的山西地貌风格,远观也是很漂亮的。我们从游客服务中心乘坐景区交通车上来,第一个景点就是龙头寺,如果我们是按照顺序正向玩的话,这里是第一站,那样我们可能会在这里多玩一会儿,现在我们是倒序玩,这里是最后一站,此刻我们已是力疲神虚,对景点的兴趣也不大了,只是随便转转,拍了几张照片就乘坐景交车下山了。

离开绵山风景区,直接驱车返回介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