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启示录,捐学为大利,利益大众的智慧抉择

了凡四训启示录,捐学为大利,利益大众的智慧抉择"/

我们来感悟《了凡四训》中的这一句:“利益大众,以大利为先。大利以捐学为先。”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行善积德、提升福报的根本途径和优先次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格局之高:利益大众,以大利为先" "超越小我:" 这句话首先强调了心量要开阔,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小利益、小恩小惠。真正的善行,其出发点应该是“利益大众”,即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着眼长远:" “大利”意味着长远而根本的利益,而非短暂的、表面的好处。它关乎群体的福祉、社会的进步、乃至文化的传承。选择“大利”作为优先,体现了不急功近利、着眼未来的智慧。 "价值导向:" 它指明了行善的方向——要去做那些真正能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大众福祉、具有深远积极影响的事情。
2. "路径之明:大利以捐学为先" "教育之基:" 将“捐学”置于“大利”之首,说明作者袁了凡认为教育是利国利民、泽被后世最根本、最深远的事业。他深知,一个社会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智慧传承:" 捐资助学,是让更多贫困

相关内容:


【原文】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译文: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呢?小到一个乡中,大到一个县内,凡是有益公众的事,最应该发起兴建。或是开辟水道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来预防水灾;或是修筑桥梁,使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随时遇到机会,都要劝导;同心协力,出钱出力来兴建;不必担心他人误解、诽谤,也不要怕辛苦。

理解:文章中说的“大利”,不代表事情有大小之分,而是指利益的面广不广。利益的人多,称之为大。

在我个人看来,这些大利之中,最应该首先倡导的,就是建校捐学,传经布道。建校捐学,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也可以帮助贫困孩子能够受到教育,因为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传经布道,可以让民众觉醒,从各种欲望中走出来,让民众的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和民族的素养。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修桥铺路,施粥茶饭,利在当前,其功德眼下可见,但这些好事只解得一时之困顿。而建校捐学,传经布道,则是功在千秋万代。


时下社会上,人们一心向善,这是好现象。但是向善采取的方式值得商榷。很多人希望于求神拜佛,把一些私利当成美好的愿望,比如想升官、发财、出名等等,然后把辛苦赚得钱大把花在寺庙道观里。为了抢得头柱香,捐出几十万。事实上,真正的佛菩萨、仙圣,是不会去满足任何人的私欲的。

与其求神拜佛,不如自身力行去做一些功德:就是文章中说的兴建大利。做了这些利益大众的事情,你自己就是佛菩萨、仙圣,何须求它们?求己就是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了利益大众的事情,不必在心里求回报。天地自然有知,大家自然有知。文章中说的“勿避嫌疑、勿辞劳怨”,就是要心中的想法丢弃,纯净行善的那颗心。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发布于 2025-09-06 03:13
收藏
1
上一篇:佛祖创教与弘法,思想境界闳博而不褊狭的智慧启示 下一篇:四年口碑爆棚!诸暨韩料店发起霸王餐邀请,独家福利等你来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