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张家界这个名字以前叫大庸市,直到1994年才改过来。这山头的叫法翻来覆去改了这么多回,要从明朝说起。那时候这里原本叫索溪界,后来张姓人家搬来定居,慢慢把名字给改成了张家界。说白了就是姓张的人家在这儿住久了,硬是把地名给占了。

明朝有个叫张万聪的当过指挥使,他家到了第六代出了个张再弘,这人1630年在这儿设了个衙门,名字就彻底换成张家界了。之前那些土家语的地名,像索溪界什么的,慢慢也就没人提了。后来清朝的时候,这里又变成了大庸所管的地界,名字又被改来改去。
到了1958年,政府在这儿建了个林场,直接用了张家界这个名字。1982年这儿成了国家森林公园,一下子火了。可那时候行政区划还叫大庸市,名字太生僻,游客也不知道在哪。光看景区叫张家界,城市还叫大庸,感觉挺别扭的。

1994年地方上干脆把大庸市改成张家界市,就是想让景区和城市名字统一。之前大庸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少,改了之后游客量立马涨了不少。现在去那儿旅游,问老导游都知道,改名字前后的变化挺大的。
其实这片山水以前还有别的称呼,比如青岩山、朝天山,都是根据山势起的名字。后来1984年胡耀邦来了,给这儿起了个新名字叫武陵源,这才把各个分散的地名统一起来。现在去旅游地图上看,这些老名字基本找不到了。

最开始张姓人家能在这儿扎根,跟他们的军事背景有关。明朝那时候朝廷派人驻守边疆,张家人混出了点名堂,慢慢就把地盘给占了。后来改名字也是为了方便管理,说是团官衙门,其实就是控制这一片的实权。
到现在还能找到一些张家的老族谱,里面记载着当年怎么跟当地政府打交道,怎么争取地名权的。有些老档案里提到清朝时这儿还爆发过苗民起义,估计跟名字背后的统治权也有关系。

1980年代建森林公园的时候,当地也没想到名字能带来这么大效益。那时候主要是保护森林,没想到后来发展成全球知名的旅游区。现在去看山,到处都是游客,完全看不出以前是个冷门地方。
说到底名字就是块招牌,张家界能火,一大半功劳在名字改得好。要是现在还是大庸市,估计游客量得差一半。不过那些老地名倒是在族谱和古书里留着,偶尔还能翻到些记录。
有些研究者说,土家语里的索溪界其实是形容这儿雾气大的意思,后来全被张姓的地名给盖过去了。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些老故事,光知道这里有奇峰怪石,适合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