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1元机票钱被扣却不出票,六天后才退,差价两千多谁补?
郑女士在土耳其航空官网买了广州飞哈瓦那的往返票,支付宝提示付款成功,银行卡也扣了钱。

页面没跳转到出票,航司却说没收到款。
她连打三天客服,对方只回一句系统查无记录。
很多人以为付款成功就万事大吉,其实机票订单分三步:支付、清算、出票。
支付成功只代表钱离开银行卡,清算阶段银行把钱转给支付宝,支付宝再转给航司,航司确认到账才出票。
任何一步卡住,票就出不来。
航司官网直连的支付通道,有时会因为汇率波动或风控拦截,卡在清算环节。
钱躺在中间账户,乘客看不到,航司也查不到,系统直接判失败。
郑女士遇到的就是这种静默失败。
她等了五天,机票从10731涨到13378,差价2647。
第六天支付宝把钱退回,理由是“交易未完成”。

媒体曝光后,支付宝补了2647元“心意金”。
这笔钱在法律上算补偿,不是赔偿,因为平台没承认过错。
类似的事去年也发生过。
上海一位用户在法航官网买票,扣款成功没出票,重新购票多花三千。
他起诉支付平台和航司,法院判航司承担七成责任,支付平台承担三成,理由是航司未及时反馈订单状态,平台未提示风险。
航司官网购票最容易踩坑。
第三方平台如携程、飞猪,出票失败会自动退款并短信提醒。
官网直连支付,失败提示往往藏在订单详情的小字里,很多人根本不会点开看。
付款后十分钟内没收到票号,立刻做三件事:截图保存支付成功页,复制订单号,拨打航司客服电话报号查询。
客服说没收到款,马上联系支付平台申请冻结交易,争取在清算完成前把钱截回来。

郑女士的案例里,如果她在第一天就申请冻结,可能不用多花两千多。
支付平台的风控系统每天处理上亿笔交易,小额延迟退款很常见,但机票价格实时变动,耽误一天就多花几百。
航司和支付平台之间的对账系统,每天凌晨批量同步一次。
白天发生的交易,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核对。
这期间如果价格波动,损失全由乘客承担。
系统效率问题,最后让用户买单,这是整个行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有人建议用信用卡支付,其实信用卡也可能遇到预授权成功但扣款失败的情况。
关键不是用什么付,而是付完立刻确认出票。
没票号就等于没票,别等短信,直接查官网订单状态。
郑女士最后拿到了差价补偿,但前提是媒体介入。
普通人没精力维权,只能认栽。
下次买国际机票,优先选支持即时出票的渠道,贵几十块手续费,比损失几千块差价划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