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来首次!澳大利亚突然宣布与伊朗断交,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本就不太平的中东,会不会出现新的乱子?

据观察者网报道,本周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突然和伊朗撕破脸,公布了一连串的决定。
第一,伊朗驻澳大使和另外三名外交官被列为 “不受欢迎的人”,7 天内必须离开澳大利亚;
第二,澳大利亚驻伊朗的大使馆将暂停运作;
第三,接下来将推动立法,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归到“恐怖组织”的名单里。
这两国之前虽然有分歧,但没到撕破脸的地步,怎么突然就走到这一步了?这可是澳大利亚自二战结束后,头一回驱逐外国大使,这么大的动作到底是因为什么?
澳总理给出的理由是,伊朗在澳大利亚境内“至少指使了两起反犹袭击事件”。

第一起事件发生在去年 10 月,悉尼有家挺有名的犹太裔餐厅,好端端的被人砸了,门窗碎了一地,墙上还被喷了反犹的标语。
万幸的是当时店里人少,没伤人,但消息传到澳大利亚犹太社群里,好多人都慌了。
到了 12 月,墨尔本的阿达斯以色列犹太教堂又出事了,虽然没造成大的损失,可犹太群体心里的不安明显又加重了。
澳方说这两起袭击事件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干的,还说是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查出来的。
他们查了袭击者的身份,追了钱的去向,甚至还看了通讯记录,最后得出结论,说是革命卫队通过 “多层中介” 发指令、给支持,连 “资金报酬线索” 都找到了。
但这里有个疑问,既然证据这么“实”,为什么直到现在,澳方都没把完整的证据链公开给国际社会看?
他们的这番指控,似乎少了点说服力。

再往澳大利亚国内看就不难发现,政府这次这么强硬,背后藏着不少国内的压力。
这些年,澳大利亚国内偶尔会冒出反犹的声音,尤其是 2023 年 10 月巴以新一轮冲突开始后,犹太群体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安全,不止一次找澳政府,要求拿出更实在的办法保护他们。阿尔巴尼斯政府这时候对伊朗动手,多少是想回应这些诉求,争取犹太群体的支持。
此外,澳大利亚最近经济不怎么顺,通胀一直降不下来,找工作也难,普通民众对政府的意见越来越大,支持率也跟着往下走。
这种时候利用外部事件将大家的注意力分散,说不定就能把国内的不满暂时压一压。
这么一想,澳政府选在这个时候对伊朗发难,没准就有这层考虑。

从国际上的立场来看,澳大利亚的选择就更明显了。
他们一直跟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走得很近,而美西方和伊朗的矛盾,大家都有目共睹,从核问题到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争夺,摩擦一直没断过。
美国和加拿大此前甚至将革命卫队列为所谓的“恐怖组织”,澳大利亚这次要跟着这么做,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想跟美西方保持一致,巩固跟盟友的关系。
毕竟在中东这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圈子里,跟盟友步调一致,不仅能让澳大利亚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还能护住他们在中东的一些潜在利益,比如能源合作、贸易往来这些。
不难想象,伊朗接下来的反应应该会很强烈,除了对等反制,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制裁措施。

总之不管伊朗会怎么做,这次澳伊冲突注定会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
他们之前虽然政治上合不来,但在贸易上还有不少交集,澳大利亚会给伊朗运小麦、大麦这些农产品,伊朗也会给澳大利亚出口一些跟能源相关的产品。
现在关系闹成这样,这些合作肯定会受影响,甚至可能直接停了。那两国靠这些贸易吃饭的企业该怎么办?相关的产业会不会跟着出问题?
再看中东地区的局势,本来巴以冲突、教派矛盾就把这里搅得不安定,澳大利亚现在又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 “恐怖组织”,这很可能会逼伊朗反击。
要是伊朗也驱逐澳大利亚人,或者限制澳大利亚在伊的利益,甚至在中东事务上给美西方找点麻烦,那中东的紧张局势说不定会更严重。
更关键的是,中东的能源运输通道也可能受牵连。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重要的能源通道之一,要是伊朗因为这事在海峡这边有什么动作,全球的能源供应稳定都会受影响。
而澳大利亚本身就是能源出口大国,能源价格一旦波动,它自己也会被波及,最后没准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还有国际上反犹主义的问题。
澳大利亚这次把反犹袭击跟伊朗绑在一起,本意是想打击反犹行为,但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一旦其他国家也学着澳大利亚,没拿出完整证据,就把国内的反犹事件算到别的国家头上,那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岂不是会越来越多,甚至引发新的外交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