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风华,走进泰山脚下岱庙,沉醉于两千年的壮丽史诗

穿越千年风华,走进泰山脚下岱庙,沉醉于两千年的壮丽史诗"/

让我们一同走进泰山脚下的岱庙,沉浸在它两千年的壮丽史诗中:
---
"岱庙:一部凝固的史诗,矗立在泰山之麓"
当脚步踏上通往泰山南麓的青石板路,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古老的气息。再往前走,宏伟的岱庙便映入眼帘,它不仅仅是山东孔庙、山西晋祠、北京天坛之后的“中国古代四大名庙”之一,更是一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风云、帝王祭祀与信仰传承的宏伟殿堂。
"历史的回响,从汉武帝始"
回溯时光,两千年前,汉武帝刘彻亲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奠定了岱庙作为泰山祭祀核心的地位。从那一刻起,这座庙宇便与帝国的兴衰、王朝的更迭紧密相连。它见证了汉唐盛世的辉煌,也经历了宋元明清的变迁与修缮。每一块砖石,每一处梁柱,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荣耀与沧桑。
"宏伟的规制,皇权的象征"
步入岱庙,首先感受到的是其磅礴的气势和严谨的布局。它坐北朝南,占地广阔,主体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层层递进,疏朗有致。高达十米的“天贶”坊,以其精美的彩画和巨大的牌匾(“天贶”二字为北宋真宗所题,

相关内容:

多年前跟团登过泰山,记忆稀薄。此番再登泰山,特别是在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停留了2天,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点了解,感触很多。

爬泰山的第二天早上,先是去了山东农大,美美地吃过泰安煎饼后,去了岱庙。反正火车是下午的,上午有大把的时间。多年前登泰山,与岱庙擦肩而过,今朝定要圆梦。公交车下车后,向人打听岱庙,被热情地带到了这个小巷,告诉我,穿过小巷就是岱庙。

果然,前面不远处就是气势不凡的城墙,应该是这里了。

岱庙坊,又名玲珑坊,是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通高12米,宽9.8米,深3米,总体略呈方形造型端正,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岱庙的正阳门。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介绍一下岱庙的参观路线吧。岱庙门票30元,参观路线一般分精简路线、常规路线和全景路线。精简路线就是从正阳门进,沿着中轴线经天祝殿,一路走到北门厚载门,需时半小时。常规路线是在精简路线基础上,兼顾东西两区,也从北门厚载门出,需时1个半小时。全景路线是走遍岱庙,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当然,我就走了个全景路线,时间很充裕,我的火车是下午3点多的,一个上午的时间慢慢逛。因篇幅所限,本文简介一下岱庙的中轴线的主要景观,其他部分,我们后面慢慢说。

正阳门上俯瞰。对面是遥参亭和岱庙坊。古代帝王每逢来泰山举行祭典时,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以表示对泰山神的虔诚。因此,古时又称“草参亭”。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 ,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祥符碑)

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宣和碑)

配天门是岱庙第二道门。取孔子语 “德配天地”而名。帝王来岱庙祭祀时,于此门前降舆,入门内黄帷少憩,并净手而入仁安门。

岱庙第三道门,其名取意于《论语·里仁篇》中的“仁者安人”。

扶桑石,俗称“迷糊石”。扶桑实为一古神树名,传此石形似扶桑,其上有明人沈应龙所题 “扶桑石”。这是岱庙里唯一的互动性强的景观,趣味十足,后文详述,请关注一下。

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的神宫。岱庙与北京、山东、承德的,并称。

后寝三宫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历代均有重修。中寝宫是为泰山神妃“淑明后”修建的后宫,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有甬道与天贶殿相通。

厚载门始建于宋祥符二年(1009),明称后宰门,也称鲁瞻门,是岱庙的北门。

厚载门城楼上远眺巍峨泰山。

岱庙,就像我们去过的很多景点,如果不做功课,就会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即使身边有个敬业的好导游,也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过眼云烟。下文开始,我们一起走进岱庙,去感受两千年的迷人历史,穿越时空展开一场对话,是不是感觉很奇妙?

等着我,下文见。 山东农大清晨的朗朗读书声,才是校园最美的风景 泰山脚下的山东农业大学,原来已经112岁高龄了 泰安的这所大学体育场,竟让“五岳之尊”甘当背景板

发布于 2025-09-03 06:58
收藏
1
上一篇:土鲮鱼习性全解析,钓法揭秘,轻松驾驭“淡水战斗机”技巧分享 下一篇:泰山岱庙,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