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解码内蒙古非遗,探寻深藏其中的民族密码

文化中国行,解码内蒙古非遗,探寻深藏其中的民族密码"/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主题!我们可以围绕“文化中国行 | 藏在非遗里的内蒙古密码”这个主题,构思一个内容框架或一段文案,来展现内蒙古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
"标题:文化中国行 | 藏在非遗里的内蒙古密码"
"引言:" 在广袤无垠、雄浑壮丽的内蒙古大地上,奔腾的河湖是自然的密码,连绵的草原是生活的画卷。而更深层次、更具活力的密码,则隐藏在其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它们是草原儿女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精神最生动的载体。本期“文化中国行”,让我们一同走进内蒙古,解码那些藏在非遗里的、关于草原文化、民族认同和生活哲学的“内蒙古密码”。
"主体内容:"
"密码一:草原牧歌与悠远记忆——长调、呼麦与马头琴的回响"
"非遗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马头琴音乐 "密码解读:"这三种艺术形式是蒙古族音乐的瑰宝,也是草原文化的灵魂表达。 "长调":音域宽广、气息悠长,仿佛是草原的叹息与歌唱,它记录了牧民的生活、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蕴含着“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意境。其“诺古拉”的演唱技巧更是独特的密码

相关内容:

2025年爆火的《哪吒2》

正式上线流媒体

又引起一阵关注热潮

在其中有个流传甚广的片段

“天元鼎”缓缓升起

同时裹挟着低沉吟唱

此刻的观众

仿佛被吸入了一个

神话与现实交织的时空

这个穿越时空的声音

源自内蒙古非遗艺术——呼麦

呼麦是一种古老喉音艺术

被内蒙古音乐人哈拉木吉

注入灵魂

再一次让世界听见了

内蒙古草原的千年回响

呼麦被称为

人类与自然对话的密码

科尔沁左翼后旗乌兰牧骑双合尔组合呼麦演奏现场。

2009年 呼麦被列入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哪吒2》将其融入现代电影配乐

让呼麦又一次“破圈出彩”

呼麦

马头琴

长调民歌

……

这些来自内蒙古的

非遗项目犹如颗颗璀璨明珠

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让我们一同走进

内蒙古的非遗世界

呼麦

草原上的天籁和声

呼麦,又称喉音唱法、双声唱法等 ,是蒙古族独有的神奇歌唱艺术,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

呼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格吉勒图。

2006年,呼麦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这一草原天籁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托克托炖鱼技艺

延续黄河饮食文化

托克托县的传统炖鱼延续了黄河饮食文化技艺。每年开河时,托克托人爱吃黄河开河鱼,尤其是黄河鲤鱼,其嘴大、鳞少、脊背上有一道红线,肉肥味美,独具风味。

托克托炖鱼技艺。

随着托克托县经济发展和旅游点开发,这里的炖鱼以其地方特色成为宴请佳品。2025年,托克托炖鱼技艺入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盘扣技艺

指尖流转的方寸乾坤

盘扣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积累,其技艺精湛,造型优美,花样丰富,融合盘、包、缝、编等多种手法,注重设计与色彩搭配,展现出高超技艺与创造力。

盘扣技艺。

2025年,盘扣技艺入选第八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奏响草原的深情乐章

马头琴,以其独特的造型——梯形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而闻名。无论是在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还是在宁静的夜晚,马头琴的声音都能穿透人心。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达慕

草原上的欢乐盛会

那达慕,意为“娱乐、游戏”,是内蒙古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在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是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文体娱乐盛会。

那达慕盛会。

2006年,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活动。

彩绘

古彩换新语

彩绘是传统手工绘画艺人就地取材、现场作画、一次成形,在墙面、玻璃、布艺、家具等装饰面上的画作,这种绘画形式广泛运用于公共建筑、古建筑、蒙古包以及家庭装修等各个层面,是一种常用的民间传统工艺。

2022年,彩绘入选第七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蒙古族长调民歌

草原音乐的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其特点是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歌词多描写草原、骏马、蓝天等自然元素,仿佛一幅幅生动的草原画卷在人们眼前展开。

正在演奏长调民歌。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刺绣

绣出草原风情

蒙古族刺绣是内蒙古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其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

蒙古族刺绣。

2008年,刺绣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每一针每一线都绣进了内蒙古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精湛工艺铸就品质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包括马鞍、马镫、马鞭等马具的制作,技术精良、用料考究、装饰华丽、使用舒适,是集木工工艺、金属工艺、刺绣工艺及皮件编织等独特工艺于一身的蒙古族民间手工艺。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2008年,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牛羊肉烹制技艺

舌尖上的技艺

牛羊肉烹制技艺是内蒙古极具特色的传统技艺。以烤全羊为例,选用两岁大的小羊,将用蛋黄、盐、孜然、胡椒、面粉等调成的糊抹到处理干净后的整只羊上,烤一小时左右,当全羊烤成金黄色,即可取出。

牛羊肉烹制技艺。

2008年,牛羊肉烹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内蒙古大地上

正以蓬勃姿态

融入当下生活

(来源: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草原云、锡林郭勒日报、红山晚报、暖新闻、驼融融)


了解更多资讯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妥妥城365客户端

查看精彩内容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云中融媒



发布于 2025-09-02 23:58
收藏
1
上一篇:冀晋京津蒙,探寻走遍祖国各地的经典节日之旅 下一篇:来内蒙古清凉一夏,带你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那达慕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