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全球发热揭秘,母伏降临,外国“犬日”三伏天有何异同?

大暑全球发热揭秘,母伏降临,外国“犬日”三伏天有何异同?"/

您好!您提到的这个说法很有趣,涉及到中医文化和一些对节气、气候的民间理解,但需要辨析一下:
1. "“母伏” vs “头伏” / “三伏”": 中医传统中,“三伏”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夏至”后的天数,分为“头伏”、“二伏”、“三伏”。通常“头伏”是最长的一天。 您提到的“母伏”并非标准中医术语。或许是一些地方性的说法,或者是对“头伏”或“三伏”的某种别称或误解?并没有权威资料证明“母伏”这个概念。如果“母伏”指的是“头伏”,那也没有科学依据说今年“入伏入的是母伏”就特别会导致“全球发热”。
2. "“全球发热”": 将全球范围内的极端高温天气简单归咎于今年入伏方式(比如所谓的“母伏”)是非常不准确的。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和温度升高的重要背景因素。 当地气候、大气环流模式(如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季节性因素等多种复杂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酷热天气。将现象简单归结于一个节气或“伏”的方式,缺乏科学依据。
3. "外国“三伏天”叫“犬日”":

相关内容:

今日(7月23日)大暑,大半个地球正在“发烧”。在中国,目前正值头伏的10天。但你可知道,大伏天也有“公”“母”之分?

7月19日,人们在德国布赖斯高地区弗赖堡的一条河里消暑降温。

作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留美分会会长,陆建非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非遗传承研究中心主任,他研究认为,不仅中国有三伏天,外国也有三伏天,这样的日子在英语中竟然叫作dog days ,直译过来就是“犬日”。

7月19日,人们在英国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喷泉旁纳凉。

【“公伏凶,母伏爽”】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的意思就是大热。此前,上海超40摄氏度高温已追平149年来的纪录,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大暑之日,上海晴热,最高气温有可能达到或超过39℃。按未来几天天气趋势,一直到七月底,35℃的高温基本是标配,38℃也不稀奇。

中国人说的“三伏天”是指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时段。这个特殊的气候概念,最早始于秦朝,距今已经2200多年了。陆建非教授援引《史记秦纪六》说,“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2022年,三伏天具体时间为——头伏:2022年7月16日至7月25日,共10天;中伏: 7月26日至8月14日,共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共10天。陆建非认为,三伏天除了有30天和40天之分外,民间还有“母伏”和“公伏”之别。按照入伏当天阴历的时间,如是单数,当年就是“公伏”;相反,若为双数,当年就是“母伏”。在民间,盛行“公伏凶,母伏爽”的说法。今年入伏恰恰是农历六月十八,理论上属于“母伏”,不知到底“爽不爽”?

7月19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一条小狗和它的主人在一处公共加湿设施享受清凉的喷雾。

【暑热天,天狼星】

从全球看,高温在欧洲、东亚、北美多地打破历史极值。从6月开始,北半球多地切入“火炉”模式,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创1979年以来最高。异常高温导致欧洲超千人死亡,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克罗地亚等国接连发生森林大火。

其中,英国以往气温还算宜人,夏季在20度左右,偶尔会上30度。因为不热,只有3%的英国家庭才装空调。但英国气象局预测,英格兰即将达到41摄氏度,成为全球最热的地方之一,比西撒哈拉和加勒比地区还热。

英国达到历史最高温度,7月19日的肯特郡达特福德,高温下失火的地点冒出浓烟。

有意思的是,尽管在英语中没有像“三伏天”一样的概念,而如果想切换文化语境,英语民族想到就是dog days(犬日)。陆建非认为,天气太热的时候,狗狗毛皮没有汗腺,会把舌头耷拉在外面,呼哧呼哧喘气散热,“这可真是热成狗的模样了,形象生动!”

但从学理上追究这一说法的缘由,陆建非表示,dog days这个短语大概是500多年前从拉丁语翻译到英语里的。因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认为暑热天气与天狼星(dog star)升起的时间相符;此外,还与干旱、战争等相关。有趣的是,历经千百年的演化,古希腊时期的dog days与地球人现在面临的暑热天气已非同一段时间。地球不同区域的纬度差别,形成dog days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

世界气象组织:欧洲热浪仍将持续 高温影响未来数十年

确实,三伏天对汪星人特别不友好。巧的是中国也有一句俗语,也将三伏天与狗狗连在一块儿,预测入伏当天下雨的趋势,即“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雨淋母伏头,炕头起蘑菇”。陆建非说,它的意思是:如果三伏天属于“公伏”,且在入伏第一天下雨了,那么当年天气比较炎热,狗舌头都会被晒爆皮,形容炎热程度之大;而假如“母伏”第一天下雨,那会阴暗潮湿,炕头上都会长出蘑菇,暗示当年天气相对凉爽。

母伏之年,“热”情几何,拭目以待……

美国多地酷暑难耐

【新闻链接】陆建非梳理大热天相关中英对照

1. Flies are falling down tired!(苍蝇都热得飞不动了!)

2. It’s hot enough to melt hell today. I hope it will be cooler soon.(今天热得足以把地狱熔化,希望很快能够凉快一点。)

3. I am sweating like a pig,and I’m not doing anything.(虽然我什么都没做,但还是汗流浃背。)

4. Today is a thermometer breaker!Let’s go swimming.(今天热得温度计都要爆了!我们去游泳吧。)

5. It’s hot with a capital“H”. Turn up the air conditioner!(今天是最热的一天,快把空调打开!)

6. It’s been getting really hot lately——I think we’re in for a scorcher this summer. (最近开始真的热起来了——我看这个夏天我们是要在酷热中度过了。)

7. It is as hot as a sauna!(简直就像是在蒸桑拿!)

8. It's raining fire outside! I'll stay at home!(外面就跟正在下火似的,我就待在家里了。)

题图来源:新华社

内图来源:均新华社照片 题图说明:2022年7月19日,高温天气一周内致西班牙510人死亡

来源:作者:徐瑞哲

发布于 2025-09-01 21:58
收藏
1
上一篇:“整”文化魅力,日本人的桑道情缘 下一篇:菲律宾教育新趋势,中国“平价外教库”助力本土英语教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