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惟汾,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丁惟汾,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

丁惟汾(1886年-1973年),字叔雅,号风雨楼主人,山东胶县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以下是关于丁惟汾的一些关键信息:"
"1. 早年经历和革命活动:"
丁惟汾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他积极参与辛亥革命,回国后投身反清革命活动,是同盟会的重要成员。 他曾担任山东都督府秘书长、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代理教育总长等职。
"2. 教育事业:"
丁惟汾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曾创办并管理多所学校,包括山东大学、中国大学等。 他担任过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国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务。 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新式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政治生涯:"
袁世凯称帝时,丁惟汾曾拒绝参加国会议员选举,并退出政坛。 北伐战争后,他加入中国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院院长等职务。 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政府委员、教育部长等职,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胜利后,

相关内容:

丁惟汾

山东师范大学吴庆峰教授的学生姜荣在《语言文字学术研究》上有论文《丁惟汾<俚语证古>引胶东方言考》,论文中对祖籍日照的近代学者丁惟汾的一部重要著作《俚语证古》中,所收当代方言口语词所涉及胶东片(包括青岛、威海、牟平、莱阳、高密、寿光、青州)的方言词条235条,与今胶东方言一一对照,分为了五种情况,其中第四种情况“丁氏《俚语证古》中所引胶东方言在现在当地方言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了”共10条。今据咨询本人父亲母亲、访求方言学者及查询胶东各方言志书,对第四种情况的10条方言补正如下:

一、丁氏《俚语证古》中所引胶东方言在现在当地方言中仍在使用的

(一)卷一天:贼星,疾星也。流星谓之贼星。字当作疾(古音读贼)。《尔雅·释天》:“奔星为彴bo2约。”郭云:“流星。”

现在胶东人很少说“贼星”这个词语了,尤其是年轻人,年老一点的人一般称其为“扫帚星”或“扫把星”。

注:《莱阳方言调查研究》:“贼儿星,流星。扫帚星,彗星。”“贼”在莱阳方言中读音ze2。

(二)卷三形貌:逗逗飞,往往飞也。小儿作戏,以一指与一指对合,旋即离开,谓之逗逗飞。逗字当作住(古音读逗)。《方言》六:“傺chi4,逗也。”郭注:“逗,古住字。”按此为以一指拟鸟。一指拟木。对合为鸟集木,离开谓鸟飞去。故云逗逗飞也。

逗逗飞,是胶东一带常用来哄小孩子玩的一种游戏,一般读作“嘟嘟飞”,许多年老的人还知道,年轻人知道的已经屈指可数了。

注:我母亲逗引婴儿玩耍时,两只手的食指重复对合、分开,口中连呼着说:“逗逗飞,逗逗飞。”引得婴儿咯咯欢笑。

(三)卷十木:枸奶,枸檵ji4也,枸杞也,句杞也。木之枝条勾曲者,谓之枸奶子。奶(古音读弭mi3)为檵之叠韵音转。《尔雅·释木》:“枸,檵。”郭云:“今杞也。”檵枸古同声。枸初文作句。枝条句屈不伸,故谓之枸檵。俗谓句屈不伸为枸檵。

随着医药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一些中药名称了解越来越多,再加上语言规范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枸奶子”这样的方言就应运而“消”了。

注:《胶东方言特征词研究》:“狗奶子、狗怪子,野生枸杞。”《莱阳方言调查研究》:“枸拐子、枸奶子,枸杞。”小时候我们村就有一棵枸奶子,经常去摘儿吃。

(四)卷十四语丛:趣黑,暜pu3黑也。暮夜无光,谓之趣黑。趣为暜(普之本字)之叠韵音转。《说文》:“暜,日无色也。”

现在荣成一带至今仍常常使用“趣黑”来形容夜晚天黑,其他地方常说成“蔑黑的”或者“闷黑闷黑的”。

:《胶东方言特征词研究》:“黢黑,很黑、墨黑。”我母亲会形容晚上天非常黑说“黢黑”。《集韵》:“黢,黑也。”

(五)卷十四语丛:不济,不齐也。不好谓之不济。济字当作齐(古音读昃ze4与济同声)。事物以整齐为好,故不好谓之不齐。《史记·仲尼弟子传》:“宓不齐,字子贱。”

“不济”一词使用不多,但是年老的人口语中还保留着这个词。

:《胶东方言特征词研究》:“不济,不好。”《莱阳方言调查研究》:“不济得 不顶事儿。”我们小时候形容一个人强找理由,说“拉不出屎来怨坑不济”。

二、丁氏《俚语证古》中所引胶东方言与现在当地方言有异者

(一)卷十二兽:骚皮子,骚(犭否子)也。狸鼠谓之骚皮子。皮字当作(豸否)(古音读皮)。《方言》八:“貔(注云狸别名也)。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之(豸否)。”是鼠被执,即放腥臊气,故谓之骚(豸否)子。

“骚皮子”说法已经很少用了,这是由于这两种动物在人们生活中很少出现,于是就渐渐退出了人们的口语。

:《胶东方言特征词研究》:“臊水狼子、水狼、貔子(龙口),黄鼠狼。”《莱阳方言调查研究》:“貔子,狐狸。臊水狼子,黄鼠狼。”我父亲说黄鼠狼叫水狼、臊水狼子,我小时候父亲还逮过一只。

(二)卷十四语丛:姜才,肇始也。初始谓之姜才。姜为肇之双声音转。才(古音读慈)为始之叠韵音转。《尔雅.释诂》:“肇始也。”

现在的胶东地区也有部分地方仍然使用“姜才”这个词语,但是很少,一般都说成“将将”或“刚刚”。

:刚,在莱阳方言中读音jiang1。《莱阳方言调查研究》:“才刚儿,刚。刚打刚儿。”

三、丁氏《俚语证古》中所引胶东方言在现在当地方言中已经不再使用的

(一)卷二地:暴地,麃biao1地也。报地也。耘田连遍谓之暴地。暴字当作麃。《诗·周颂·载芟》篇:“绵绵其麃。”传云:“麃,耘也。”麃,《尔雅·释训》作穮biao1。郭云:“言精芸。”按,麃为报(古音读不由切)之双声音转。《广雅》:“报,复也。”耘而又耘谓之报。

随着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机器逐渐取代了人力,故“暴地”之类的词语也已经消失了。

注:《故训汇纂》:“暴bao4,今吴下俗语说用鉏chu2曰暴。《说文.禾部》:‘穮,槈nou4鉏田也。’段玉裁注。”现以锄除草曰锄地,以镢深翻土地曰刨地。

(二)肖肖,眇miao3眇也。斜视谓之肖肖眼。肖肖字当作眇眇(古音读肖)。《楚辞·九歌》:“目眇眇兮愁予。”《说文》:“眇,一目小也。”《淮南·齐俗训》:“眇者使之准。”高注:“目不正”。因令睎。又以目取准谓之描准。描字亦当作眇(读苗音)。

(三)卷十三虫鱼:大头皇,大头鱦ying4也。鲐鱼身小大头,俗谓之大头皇子。皇为鱦之叠韵音转(鱦从黾声古音读芒)。《尔雅·释鱼》:“鱦,小鱼也。”此鱼细身大头,故人之大头者,俗以大头皇子呼之。

“大头皇”说法已经很少用了,这是由于这两种动物在人们生活中很少出现,于是就渐渐退出了人们的口语。

注:莱阳现称鲐鲅,为常见海洋食用鱼类。


参考文献:

《莱阳方言调查研究》(宫钦第、栾瑞波)

《胶东方言特征词研究》(姜仁涛)


2025年8月26日

发布于 2025-08-30 14:28
收藏
1
上一篇:点击量破亿!奶奶神曲哄娃,一开口惊呆网友,哄娃神器再现江湖 下一篇: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聚焦,如何有效预防肢体残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