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启幕,感受“冬月”节令之美,共赴冬日时光之旅

12月1日启幕,感受“冬月”节令之美,共赴冬日时光之旅"/

这个标题很有意境!“节令之美”这个主题很棒,点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时序的智慧与雅致。
关于您提到的“冬月”,这确实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个概念,通常指的是农历的十一月。按照农历,当“立冬”节气(通常在公历11月7-8日之间)之后,或者更精确地,当月朔日(初一)在立冬之后时,这个农历月就被称为“冬月”。
"为什么说12月1日左右进入“冬月”?"
"关键在于“立冬”节气:" “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虽然立冬可能在11月,但紧接着的农历月份(冬月)的朔日(初一)有时会落在12月1日或之后。 "农历月份的确定:" 农历的月份是根据月亮的周期(朔望月)来确定的,一个农历月从朔日(新月)开始。所以,“冬月”的起始日是农历的“冬月初一”。 "时间点:" 因此,当公历接近12月1日时,很可能正好是农历的“冬月初一”,标志着“冬月”的开始。这并不绝对,每年具体日期会因农历年而异,但12月1日是一个常见的、象征性的时间节点。
"“冬月”的意蕴与美:"

相关内容:

新华社天津11月29日电(记者周润健)时间铿锵向前,四季循环往复,转眼间农历十一月将至。细心的公众在翻看日历时往往会发现,公历12月1日的下方有的对应出现“十一月”,有的对应出现“冬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

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农历十一月通称冬月。人们常说“寒冬腊月”,其中的“寒”,指的是农历十月,也称“寒月”;“冬”,指的就是农历十一月;“腊”则是指农历十二月,也称“腊月”。这三个月加起来就是完整的农历“冬仨月”。

农历十一月为什么叫“冬月”?这是因为十一月恰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所在月份,即便赶不上,也要用“闰十一月”来补上。宋诗“冬月梅花斗雪新,一枝折赠计偕人”说的就是折下一枝冬月里新开的梅花,送给即将远行的亲人。

罗澍伟说,我国古代,一年分四季,每季各有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比如农历十一月是冬季的第二个月,称“仲冬”。此时节,冬日渐深,冬寒更甚。

在古代,人们还把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一年十二个月正好与十二律相适应,如十月对应十二律中的“应钟”,十一月对应十二律中的“黄钟”,十二月对应十二律中的“大吕”,因此十一月又被称为“黄钟月”。细想起来,古人此举竟有“唱响”年终岁尾之妙。

十一月还被称为“子月”。这个称呼是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推演而来的。在古代,“子”的对应月份是十一月,“丑”的对应月份是十二月,“寅”的对应月份是正月。开启了“家天下”的夏朝,即以“寅”为岁首。

罗澍伟表示,农历的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各自的代称,既有文学性,又有知识性,充分体现了古人的非凡智慧,以及汉字寓意的丰富多彩。现如今,很多日历上农历月份中的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通常都会标注为正月、冬月和腊月。这既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也是为了让人们通过这些代称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

冬至是冬月里最重要的节点。周朝就曾以冬至为新一年的开始,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时至今日,冬至的很多习俗,尤其是食俗一直保留下来。我国北方地区要吃馄饨、吃饺子、喝羊肉汤;南方地区要吃汤圆、米团、长线面,或吃烧腊、赤豆糯米饭、年糕。”罗澍伟说。

来源: 新华网

发布于 2025-08-29 03:12
收藏
1
上一篇:广安美食探秘,到四川广安必尝的5款经典美味,总有一款触动您的味蕾 下一篇:12月1日启幕,领略“冬月”节令之美,共赴冬日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