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南宁 | 元朝的南宁(一),探寻“南宁”得名的古老渊源

志说南宁

我们来聊聊“志说南宁 | 元朝的南宁(一)“南宁”得名的由来”。
"“南宁”得名的由来"
“南宁”这个充满绿意和现代感的名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虽然“南宁”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并非元朝首创,但其命名理念和最终确立,与元朝在广西的统治紧密相关。
要理解“南宁”的由来,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南宁名字的演变:
1. "古南疆之地:" 南宁地处广西南部,自古就是岭南地区的重要区域,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交汇融合的前沿。在秦汉时期,这里设立了象郡、交趾郡等,是中央王朝经略南方的重要据点。 2. "宋代的邕州:" 历经唐、五代,到了宋代,该地区的主要行政建制是“邕州南德州”。到了南宋末年,广西大部分地区被割据势力占据。1279年,元朝军队平定越南后,将原越南的领土大部分并入元朝版图,并将治所设在今南宁。 3. "元朝的设立:" 元朝在南宁设立 "广西路",这是南宁作为区域中心地位的真正开端。当时的南宁,正式名称是“"南宁路"”。 "“南”":这个字直接点明了其地理位置——在当时的元朝疆域

相关内容: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命元兵南下,先后攻克襄阳、潭州。至元十三年(1276),遣使徇郴、全、道、桂阳、永、衡、武冈、宝庆、袁、韶、南雄诸郡,其守臣纷纷迎降。同年六月,命阿里海牙出征广西。时宋经略使马暨守静江(今广西桂林),元朝反复招降无效,当地军民顽强抵抗。静江之役成为元军占领广西全境的关键一仗。阿里海牙攻下桂林后,派部下脱温不花、齐荣祖、脱邻等分赴广西各州县循地劝降,邕州守将马成旺及其子都统马应麟献城投降,不愿投降者虽属多数,无奈大势已去,最后被元军一一攻破,元朝最终统一了广西。


横州市出土的元朝青花罐。 马东辉 摄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打破了前朝的行政区划建制。元初,全国设立中书省一(即中央政权所在地区),行中书省十一。以岭南地区而言,废除了唐宋时期的惯例,原广南东路改隶江西行中书省,改称广东道;原广南西路改隶湖广行中书省,称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治所在静江路临桂县(今广西桂林市)。


泰定元年(1324)九月,为庆贺南疆绥服安宁,元泰定帝颁令改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峒镇抚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这是用“南宁”作为政区名称的起始。因南宁路治所设于宣化县,所以宣化县治后来也就被称作“南宁”,此后“南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其区域对应今南宁市的主要有:南宁路,治所设在宣化县(在今南宁),下辖宣化、武缘2个县 ;宾州,州治在今宾阳县,领岭方、上林、迁江(今来宾市境)3个县,其中岭方、上林在今南宁市;横州,州治在今横州市,领宁浦、永淳2个县。





来源:“方志南宁”微信公众号


发布于 2025-08-28 15:13
收藏
1
上一篇:你好南宁,探寻绿城魅力,邂逅美丽广西 下一篇:走进三江口,探秘邕江源,一场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