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河南商丘回来,感觉脑子里还在回放那几天的画面。
这趟旅程说不上轰轰烈烈,但不知怎么越回想越觉得有劲。
我这人出门不太做计划,商丘之前对我来说,就一地名。
真要说印象,也就“古城”俩字,剩下的全靠一路边走边看。
不过,刚落地我就发现了门道。
要真想玩得自在,商丘这地儿自驾最好。
公交线路虽然有,但串联景点不太方便,尤其是那些离市区远点的地方。
滴滴打车倒是有,价格也不算夸张,但师傅大多本地人,跑城区还行,真要往郊区开,回程没人叫车,师傅心里嘀咕得很。
高铁站也得选对了,商丘有“商丘站”和“商丘东站”两处,外地人一不留神就下错。
我就是看了地图才知道,得认准“商丘站”,要不然多花不少冤枉钱。
市区酒店基本都不贵,200元左右就能住得挺舒服,位置也方便。
我选了家靠近古城区的小酒店,老板娘人很实在,还送了瓶矿泉水,说是“路上辛苦了,喝口水压压惊”。

房间不大,但打扫得挺干净,窗户还能看到远处的城墙,晚上吹着小风,感觉这城一点不急躁。
第二天一早,我背上包先去古城看看。
城墙比我想象中高大,护城河边上有钓鱼的,有遛弯的。
清晨的空气里混着点炊烟味,街上零零散散有早点摊儿,豆腐脑、油条、糯米团子都有。
我随便找了家小摊,老板现做的豆腐脑,三块钱一碗,撒点葱花,放几片咸菜,热气腾腾。
吃完顺着巷子溜达,看到一家老理发店,门口风干的辣椒一串一串挂着,屋里老头正给人理发。
门外晒着被褥,院子里有小孩踢毽子,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古城小巷有点窄,石板路坑坑洼洼的,走路得小心,别一脚踩空了。
有些巷口开着卖布鞋的小店,老板坐门口一边纳鞋底一边唠嗑。
我问她一天能做几双,她笑着说:“慢慢来,不着急,反正鞋不愁卖。”
城里人不多的时候,能听见麻雀叫,城墙根儿有跑步的年轻人,步子带着节奏。

古城的商业街有点重复,卖的纪念品大差不差。
不过你要拐进居民区那一片,能看到有人在院子里打麻将,谁赢谁输一眼就能看出来,脸上全写着。
逛着逛着就到应天书院了。
院门口那棵大槐树挺有年头,树下坐着几个学生,手里拿着单词本,嘴里念念有词。
书院里很安静,院子不大,石碑上都是古字,摸一摸感觉都能蹭点文化气息。
遇见一个带队的讲解员,嗓门大,讲的故事挺接地气。
要是自己逛,建议提前在手机上查点资料,不然只能跟着别人听热闹。
临近中午,肚子饿了。
随便进了家面馆,老板是回族,端上来一碗羊肉烩面,面条筋道,汤头浓,几片羊肉切得不小气。
桌对面坐着个本地大叔,边吃边刷短视频,时不时和老板聊两句。
吃饱喝足往火神台那边走。
说起来这地名气不小,到了现场其实就是个遗址公园。
太阳底下石板路有点烫脚,偶尔能看到小孩追蝴蝶,家长拿着扇子追着跑。

火神台拍两张照发朋友圈还挺有意思,但要真想看点什么,得靠想象力。
我顺着导航去了归德府衙。
这地方不大,几间老屋,院子里有石狮子,大堂里摆着判案的桌椅。
碰上有工作人员组织小朋友穿官服扮升堂,家长一个劲儿拍照,我在旁边看着觉得挺有意思。
张巡祠就在不远处。
院子里有几棵老柏树,石碑密密麻麻刻得都是故事。
祠堂小,绕一圈也就十来分钟。
树下有本地大爷下棋,旁边小孩凑热闹,看谁下得快。
这时候太阳有点晒,我找了块阴凉地方歇了会儿。
后来去了宋城遗址公园。
说是遗址,其实更像个大公园,草坪、跑道、健身器材。
本地人多,带孩子的、遛狗的、跳广场舞的,游客倒没多少。
我在长椅上坐着,边上大爷打电话喊家里人来遛狗,说今天风大,狗不肯动。
腿有点酸了,想着离梁园也不远,就慢慢晃过去。

梁园不是那种小巧精致的园林,反倒有点大气。
池塘边有钓鱼的,假山上晒着两只猫。
有一段假山有点塌陷,不过没人多管,大家自顾自地溜达。
水榭倒映着天色,北方园林的味道挺足。
碰见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摄影师喊了半天,小伙子笑得嘴都僵了,新娘自己掏手机自拍,倒是自在。
商丘博物馆我觉得值得花时间。
展品挺丰富,陶瓷、青铜器、画像石,细看能学不少冷知识。
讲解服务不算多,自己逛建议租个语音导览器,十来块钱能听一圈。
那天赶上馆里有志愿者讲解,讲了不少商丘的历史小故事,听着挺长见识。
要去的话提前在网上查查开放时间,别碰上闭馆。
双塔寺是个香火很旺的地方。
两座古塔挺壮观,寺里香客不少,烧香的、许愿的、拍照的都有。
我也买了三根香,和大家一起排队,身边有外地游客问老板娘哪根香最灵,老板娘眨眨眼说:“心诚就灵。”
寺庙小摊卖着檀香手串,十块钱一串,买来当纪念也挺合适。

想带点手信回家,这儿倒是个好去处。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离市区有五十公里,真心建议自驾。
做公交得绕好几圈,包车也得提前联系,否则回程不一定叫得到车。
景区面积不小,分了好几个园区,汉梁王墓、溶洞、观景台、古石刻,能逛能玩的地方不少。
我爬到山顶吹风,远处田野一片绿,夏天的草味儿混着土腥气,挺提神。
山下农家乐多,老板娘特热情,主打烤全羊、凉皮、农家菜。
隔壁桌是几个骑行的年轻人,边吃边聊天,说住市区太闹腾,山里吃饭还能看风景。
农家乐老板还拿来本地西瓜招呼我,说甜得“能让你掉牙”。
我笑着说,西瓜能多甜,吃了半个,确实挺解渴。
人家做生意不坑人,吃喝加上饮料一百来块,肚子鼓了半天。
有朋友问商丘到底好不好玩。
我说,这地方没啥网红光环,但生活气息很足。
酒店价格公道,古城边上有几家民宿,喜欢老宅子氛围的可以试试,旺季最好提前订。

三星、四星酒店性价比高,工作日尤其划算,周末和假期人多价高。
省钱的话,提前定房,工作日人少,价格低。
吃饭不用担心踩雷,早点摊随便选,豆腐脑、烩面、小笼包都能试。
古城有家“老商丘烩面馆”,羊肉切得厚实,汤头也够味。
早市摊上水煎包五毛一个,热乎乎的,能吃饱。
商丘夜市没那么热闹,但几家小吃摊炸串、烤肠、糖水都有,边走边吃挺惬意。
给大家捋捋实用建议。
自驾优先,能省事不少。
高铁认准“商丘站”,别被导航带沟里。
景点分散,路线最好提前规划,每天三四个地儿,别太赶。
夏天太阳辣,防晒喷雾、帽子、驱蚊水这些都得带上。
现金带点,虽然大部分地方支持手机支付,有些老摊还是只认现金。
节假日早点出门,无论是景点还是酒店,都得抢个先。
喜欢拍照的朋友,推荐清晨或者傍晚去古城,人少光线好。

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提前查点资料,不然到了现场就只能“看个热闹”。
建议别硬赶行程,走走停停,累了找地儿歇会,反而容易遇到有意思的事。
要体验生活味,逛本地早市、夜市,和大爷大妈聊聊天,能听到不少地道故事。
预算有限的话,住宿、餐饮都能找到便宜又靠谱的选择。
酒店卫生不放心,带一次性床单被套更安心。
别老想着打卡热门,偶尔拐进没人的小巷,歇歇脚,说不定就遇上最有趣的瞬间。
商丘没有网红滤镜,但烟火气和人情味都在细节里。
下次再来,我还想去古城墙边,和晒太阳的大爷聊聊生活。
这次商丘之行没啥大新闻,但回头看看,最难忘的其实都是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
旅行嘛,有时候不就是走走停停,尝尝小吃,和陌生人唠唠嗑,顺便把生活的节奏放慢点。
谁说必须要打卡热门景点,或者发朋友圈才算来过?
路边摊的豆腐脑、农家乐的西瓜、古城巷口的理发店,这些小事儿,才是把商丘带回家的最好纪念。

走了这么多地方,最后还是觉得,日子其实就得这么过——慢慢悠悠,踏实自在。
有时候最美的风景,可能就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
回头想想,这趟商丘之旅,真是越品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