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们为何对粉笔情有独钟?揭秘某位数学狂热者15年囤积15年粉笔用量之谜

数学家们为何对粉笔情有独钟?揭秘某位数学狂热者15年囤积15年粉笔用量之谜"/

数学家们对粉笔的“痴迷”,以及有人囤积15年用量的现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传统与习惯:" 粉笔在数学教育、研究和讨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黑板(或白板)上的公式推导、定理证明、图形绘制到课堂讲解、头脑风暴,粉笔都是一种极其直观和便捷的工具。它已经深深融入了数学家的日常工作和交流方式中,成为一种习惯和传统。
2. "直观性与表现力:" 粉笔允许数学家在黑板上“动态地”展示思维过程。他们可以实时绘制图形、标记重点、推演步骤,观众(学生或同事)可以清晰地看到思考的轨迹。这种即时性、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对于解释复杂的数学概念、几何关系或证明逻辑非常有帮助,远比单纯的口述或静态的书面材料更生动。
3. "即时性与易改性:" 粉笔书写后,需要擦除才能重新开始。这本身就有一种“迭代”和“试错”的意味,符合数学研究中不断探索、修正思路的过程。写错了可以立刻擦掉,重新写,这种灵活性是很多其他工具难以比拟的。
4. "专注与仪式感:" 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本身可以是一种专注的行为。对于一些数学家来说,这个过程可能带有一种“

相关内容: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的网络安全研究中心,有着澳洲最优秀的数学人才,他们除了钻研学术外,还有一项特殊的坚持——那就是黑板和粉笔。自从他们发现了日本的一种“羽衣粉笔”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这种粉笔在他们看来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用的粉笔了。

他们对此表示“用粉笔书写是件浪漫的事。聆听着粉笔与黑板相互的摩擦,摩挲着黑板表面,字里行间尽是思维迸发的漫烂火花。有时,我还想浅啜一口。”、“白板能写得更快。但说实话,还是黑板好。它能让你慢慢沉浸下来,让思考和写字节奏相当。”

然而粉笔也有几个问题,一个是粉尘多,一节课下来满手都是粉笔灰,遇到质量不好的粉笔还特别容易断,中间写着写着可能还会有沙砾。直到有一天,数学家们发现了一款神奇的粉笔——羽衣粉笔。

不仅是澳大利亚,美国许多注明的数学家们也一样在用这款粉笔,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的所长大卫·艾森巴德(David Eisenbud)表示,他是有一次去东京大学访问的时候发现这款粉笔的,当时东大的教授对他说,我们的粉笔比美国的好。他开始还不相信,结果试了一下之后发现确实如此。它的表层涂有薄釉,所以不怎么会弄脏手指,写起来犹如黄油般丝滑,它比一般的粉笔要重,拿起来会有令人踏实的分量,而且也不容易断,更容易擦掉。

很快这种粉笔开始在澳大利亚这些数学家中间传开来,大家都在用这款粉笔也都很喜欢。

然而好景不长,四年前的一天,羽衣粉笔厂突然表示将要停产关门,因为老板身体不太好,再加上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冲击,他们生意也越来越差了。

有数学家甚至把这一天称为“粉笔的末,大家纷纷开始囤货,有的数学家开始计算自己10年需要的粉笔使用量,有的开始搞批发,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教授戴夫·拜尔(Dave Bayer)囤了1500根粉笔,斯坦福的数学家布莱恩·康拉德(Brian Conrad)直接囤了15年的量。

现在,日本产的羽衣粉笔已经买不到了,但一家韩国公司买到了羽衣粉笔的配方,正在尽可能还原的生产韩国版羽衣粉笔。

(编辑:白白)

发布于 2025-08-27 21:1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圣诞树,你不可不知的6个趣味事实 下一篇:「山就在那里」背后的神秘献祭,探寻名言背后的未知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