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线 | “有水就有希望”——中非友好合作助力民生改善

全球连线

这是一篇关于中非合作惠及民生的通讯稿,主题是“有水就有希望”:
---
"全球连线 | “有水就有希望”——中非友好合作惠及民生"
"(通讯稿)"
"开篇:"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水资源的获取往往与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一句广为流传的非洲谚语说得好:“有水就有希望。” 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民正切身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因为中国的援建项目,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正为无数社区带来“活水”,注入发展的活力与希望。
"主体段落一:聚焦“生命之源”——水利项目的深远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在许多非洲国家,干旱、缺水是长期困扰当地民众的严峻挑战。中国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积极响应非洲国家的需求,大力援建水利项目。从苏丹的罗沙拉姆水坝,到埃塞俄比亚的吉布提供水项目;从尼日尔的饮水安全工程,到南非的节水灌溉项目……一个个由中国参与或承建的水利工程,如同一道道“生命之河”,跨越高山深谷,流进干涸的土地,流进非洲人民的心田。
"主体段落二:具体案例——点亮希望之光" 以非洲之角国家吉

相关内容:

新华社罗安达9月9日电 “宽扎”是非洲国家安哥拉的法定货币,取名自境内最大河流、被称为安哥拉“母亲河”的宽扎河。以河流命名货币,足见安哥拉人对水的重视。今天,哺育了一代代安哥拉人的宽扎河,因为一群中国人的到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视频加载中...

安哥拉河流多却还“缺水”?

非洲是水资源和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大陆,既坐拥多条像尼罗河、刚果河这样的大河,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很多地方一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但在雨季缺乏收集和储存雨水的设施,到了旱季又面临旱情。

安哥拉的情况便是如此:水资源丰富但开发率极低,因此仍然“缺水”严重。

安哥拉境内河流密布,包括宽扎河在内的较大河流约有30条,但数十年内战给当地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此外,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等因素也制约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图为安哥拉“母亲河”宽扎河。(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供图)

安哥拉“母亲河”焕发生机

十几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企业带着“中国经验”来到安哥拉,承建水电站、抗旱工程和供水设施等项目。

宽扎河是安哥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河流,水系庞大,支流众多。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就坐落于宽扎河中段。这是目前中资企业在安哥拉承建的最大水电站,被誉为“非洲三峡工程”。项目于2017年8月开工,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

图为凯凯水电站大坝三维图。(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供图)

凯凯水电站项目经理陈永刚介绍,水电站建成后将满足安哥拉40%以上供电需求,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约720万吨;发电收入将用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自然资源开发等项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库区形成后,兼具调峰防洪功能,将大幅改善水资源利用条件。

图为凯凯水电站施工现场。(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供图)

此外,项目在建设高峰期将为当地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为安哥拉培训一批专业水电站建设和管理人才。

“感谢中国企业传授了很多工程技术,这对安哥拉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在凯凯水电站项目担任高级管理员的当地员工内利托·若泽说。

联合国为“生命之渠”点赞

今年4月,由中国电建市政集团承建的库内内省抗旱工程第一、二标段项目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包括连接库内内河总长约150公里的主干渠道以及取水泵站、蓄水池等设施。

2022年4月4日,安哥拉总统洛伦索在库内内省按下抗旱项目一期工程泵机启动键。新华社发(许昆鹏摄)

库内内省位于安哥拉南部,紧邻纳米比亚沙漠,全年有9个月的时间为旱季。当地村民奥古斯托永远不会忘记2018年那场罕见干旱。“当时,田地被太阳晒得龟裂,渴死的牲畜随处可见,无数人被迫逃往邻国。”奥古斯托回忆道。

后来,当地民众等来了“救兵”。抗旱项目将库内内河水通过开放式渠道引向下游干旱地区,使曾经只能在雨季播种的耕地在旱季也得到了灌溉。中国电建市政集团西南非公司总经理赵勇说,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沿线23.5万人口、40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为5000公顷的农田提供灌溉;安哥拉政府还计划在渠道沿线修建大型农场,发展农业生产。

图为库内内省抗旱工程第一、二标段项目的渠道及蓄水池。(中国电建市政集团供图)

如今,从取水口到沿线水渠两旁已不时可看到大批牛羊群在饮水,农作物茁壮成长,项目在旱季的综合效益正得到充分体现。

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5月到项目现场考察时称赞道:“今后,联合国会考虑把该项目的模式向世界其他正在遭受干旱困扰的国家和地区推广。”

让当地人喝上放心水

一直以来,安哥拉的饮水安全是一大难题,缺乏清洁用水增加了罹患急性腹泻和霍乱等传染病的风险。

今年6月,由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承建的卡宾达供水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中铁二十局集团安哥拉国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启辉说,该项目是卡宾达省最大的民生工程,主要包含储水、配水及入户连接等设施,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供应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覆盖卡宾达省92%的人口。

6月30日,在安哥拉卡宾达省供水项目现场,安能源和水利部部长博尔赫斯(前左)和卡宾达省省长尼温加在竣工典礼上剪彩。新华社发(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供图)

“以前要走很远的路到井边去打水,非常麻烦。”家住卡宾达省富蒂拉区域的阿德里亚诺说。

富蒂拉区域居住着400多户居民,饮水难是当地人的集体记忆。原先这里的供水设施失修老化,加上水压不足,供水系统长期无法使用,居民生活用水就靠几口水井。但由于附近人口较多,加上旱季无雨,井水远不能满足民众需求。

2022年5月31日,安哥拉卡宾达省日卡村,供水项目试运行期间,当地人取完水后为安中两国建设者们点赞。(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供图)

“如今,水管接到了家门口,真的太方便了!感谢中国企业,让我们每天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阿德里亚诺说。

让希望之泉不断流淌

“安哥拉不缺水,但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为中国企业,情况正在改善。”安哥拉经济和计划部长马里奥·若昂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在若昂看来,中国企业带来了技术和经验,实实在在地改善当地民生,助力可持续发展。

这是2022年8月22日拍摄的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街景。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自2002年非盟成立以来,中国与非盟携手走过二十载。凯凯水电站、库内内省抗旱工程、卡宾达供水项目不仅是中非友好合作惠及民生的缩影,也是中非双方数十年来休戚与共、并肩奋斗的真实写照。

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龚韬说:“中国和安哥拉及其他非洲国家虽然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始终是朋友,是兄弟。正如世人所知,有水就有希望。让希望的泉水不断在中非友谊之路上流淌!”(记者:金正、朱绍斌、李成、陈诚;视频:李成;编辑:张代蕾、王丰丰;剪辑:沈浩洋)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发布于 2025-08-27 20:43
收藏
1
上一篇:那年14999元,我在安哥拉购得中国行李箱,那些难忘的236天 下一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援助安哥拉,助力经济复苏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