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扬州瘦西湖,揭秘“瘦”字传说背后的深刻寓意

探寻扬州瘦西湖,揭秘“瘦”字传说背后的深刻寓意"/

让我们一同走进扬州瘦西湖,去探寻“瘦”字背后那段引人遐思的传说。
扬州瘦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位列中国著名园林之列。然而,它的名字却带着一个独特的“瘦”字,这并非贬义,反而蕴含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和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要理解“瘦”,我们首先要明白瘦西湖的形成。
"并非天然,而是人工雕琢"
与许多天然形成的湖泊不同,瘦西湖的主体部分,据传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由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人疏浚瘦西湖原籍(古称“保障河”)而形成的。原本这里并非一泓碧波,而是一条连接运河的河流。为了适应皇家巡游的需求,又在河道基础上加以拓宽、修整,使其成为一道适合舟船行进的狭长水面。这“人工造就”的过程,本身就为“瘦”字埋下了伏笔——它不是浑然天成的丰腴,而是被精心塑造出的清雅。
"传说核心:白帝托梦与杨贵妃的影子"
关于“瘦”字的由来,流传最广的传说是与杨贵妃有关。相传,唐玄宗杨贵妃喜爱扬州的风景,曾在此地流连。一日,她在湖边小憩,被此地清幽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当夜,玄宗托梦给杨贵妃

相关内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朝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仪向往的地方。今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我们都捆在了家里,三月能否下扬州,还是未知。宅家月余,翻看去年游扬州瘦西湖的照片,搜索“瘦西湖”名字的渊源,原来扬州这湖是在傍上西湖后名扬天下,“瘦”字立了功,网友说:名不虚传。图为瘦西湖大门

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维扬区大虹桥路28号,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500亩。瘦西湖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4大景点,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白塔等,使它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图为白塔

瘦西湖,由来已久,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相连,形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解放后,又历经数次大的开挖、恢复、复建,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桥,岛,堤,岸,层次分明,曲折多变,“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图为桥上游客

“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一个“瘦”字,彰显了扬州这湖自己的特色。那么“瘦西湖”是怎么来的呢?经查阅资料,咨询当地人,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清初扬州词人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大意是说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图为郁金香花展

其二,与清朝钱塘(杭州)诗人汪沆的诗有关。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汪沆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景色美丽,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看这肩背儿童的游客,你会想到什么呢?

其三,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当地老乡说,瘦西湖的名字与盐商和书生有关。相传,当地盐商中有三大富豪。老大,喜欢以长兄自居;老二,见风使舵;老三,自以为是。一天,他们又一块在湖中豪饮,酒至兴处,老大环顾四周如画的景色,感慨地说:“我们这湖,也不必杭州西湖差,叫个保障湖,多没有意思,我们三个今天给它取个名吧。我们也能做读书人的事。”图为来自湖北的游客

老大说:“我们不必杭州西湖差,也叫西湖吧?两位老弟意下如何?”老二听了,连说:“妙!妙!”老三不以为然地说说:“咱们都去过杭州西湖,人家多大,咱们不如叫小西湖吧?”老大一听老三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心里不爽,嘴上却说:“西湖可以,小字有点寒碜,我们还是再想想,把小字换个合适的字咋样?”一阵沉默后,“长西湖”、“金西湖”、“银西湖”等等,没有一个中意的。图为瘦西湖一隅

恰巧,邻座有位书生,一直在听他们争论,只是笑而不语。老大说:“那个看着我们笑的是个读书人,我们何不请他来起一个名字。”书生听到相邀,脱口说到:“三位的议论我都听到了,我看扬州这个湖可以和杭州西湖相媲美,但清瘦过之,称‘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字一出,三个盐商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三这个书生入座饮酒,可是,那个书生却飘然而去。从此,“瘦西湖”的名声就传开了。 ”图为拍照的游客

瘦西湖名扬天下后,引来许多文人墨客一睹芳容,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佳话。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清朝诗人刘涛的《扬州竹枝词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还有现代诗人叶千华的《读月楼诗存》等。

郁达夫在游览瘦西湖时,为它的景色折服,挥笔写到:“瘦西湖的好处,全在水树交映,与游程的曲折。秋柳影下有红蓼青萍,散浮在水面,扁舟擦过,还听得见水鸟的鸣声,似在暗泣。”待到柳绿疫情尽,烟花三月下扬州。期待今年的三月,再下扬州,重温“瘦”字背后还有个耐人寻味的传说。你去吗?《海鹰视线》图为均为原创,欢迎关注。

发布于 2025-08-27 15:13
收藏
1
上一篇:扬州西湖之“瘦”,大理西湖之“俏”,一瘦一俏,两湖风韵各千秋 下一篇:专家学者扬州论道汽车轻量化,共话产业持续向好发展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