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黔紫薇(Lagerstroemia excelsa)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大乔木。高20~30米,胸径可达1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成薄片状剥落,树皮光洁,灰褐色至红褐色。叶对生,膜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7~13厘米,宽3.5~5厘米,顶端突然收缩,阔短尖,基部钝形,两边不等大,边缘波状,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被柔毛,后来除沿叶脉外其余变无毛,侧脉7~9对,稀达11对,纤细,在两面均凸起,近边缘处分叉而互相连接,网状脉在两面均凸起;叶柄长4~8毫米,扁,被短柔毛。

金兰(Cephalanthera falcata)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兰科头蕊兰属,陆生植物。高20~45厘米。具多数细长的根。茎直立,基部具3~5枚膜质鞘。叶互生,4~9枚;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具花5~10朵;花苞片很小,短于子房;花黄色,不张开或稍张开;萼片菱状椭圆形,长13~15毫米,顶端钝或急尖,具5脉;唇瓣后部凹陷,内无褶片;侧裂片三角形,或多或少抱蕊柱;囊明显伸出侧萼片之外,先端钝;花粉块2,有裂隙,粒粉质;柱头较大,子房条形。蒴果。花期4~5月。

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四声杜鹃是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鸟类,重庆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体色主要为灰色,头颈部浅灰色,背部、两翼、腰部为深灰色。胸腹部白色,并具有较宽的深色横纹;尾羽背面为深灰色,末端边缘为白色,次末端为较宽的黑色横斑,两侧具白色纹;腹面为深灰色并具白斑;雌鸟灰色中略带棕色,幼鸟的头颈及背部具白色或皮黄色的鱼鳞状纹;虹膜褐色,眼圈黄色;上嘴黑灰色,下嘴前段黄绿色,后段黄色;脚黄色。又名布谷鸟。四声杜鹃的繁殖期为5~7月。自己不营巢,通常将卵产于大苇莺、灰喜鹊、黑卷尾、黑喉石鵖等鸟巢中,由义亲代孵代育。四声杜鹃在中国是夏候鸟。海南岛为留鸟。4~5月迁到繁殖地,8~9月开始离开繁殖地往越冬地迁徙。四声杜鹃游动性较大,无固定的居留地。性机警,受惊后迅速起飞。飞行速度较快,每次飞行距离也较远,出没于平原以至高山的大森林中,非常隐蔽,往往只听到其从树丛中发出的鸣叫声而看不见鸟。鸣声宏亮,四声一度,每度反复相隔2~3秒钟,常从早到晚经久不息,尤以天亮时为甚。叫声似“gue-gue-gue-guo”象汉语四个字音,故人们选过不少的四字语句来给此杜鹃命名。其鸣叫的高潮期直延至7月。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毛虫,这种食性在其他鸟类中很少见。尤其喜吃鳞翅目幼虫,如松毛虫,树粉蝶幼虫、蛾类等,兼有金龟虫甲、虎虫甲,有时也吃植物种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丰都县域内广布,主要栖息地为针阔混交林、灌木阔叶林、竹林、农田旱地。(丰都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