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十味生
90年代的《韩国货币价格图录》上,录入有中外通宝的一系列钱币,包括壹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几种。
里面的韩文简介大意是“从图案和面值设计来看, “中外通寶”与朝鲜近代货币极为相似,因此 “这可能是近代朝鲜为开展对华贸易而铸造的货币” 。这一点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很明显,韩国学者认为这个系列是朝鲜近代铸币,主要原因就是上面有八卦和太极图,且套币的系列面值与他们的近代铸币也极为相似,认为有待继续研究。和一些朝鲜半岛近代铸币确有相似之处……⬇纵观近年来在拍场上出现的“中外通宝”样币,无一不精美绝伦。
上海泓盛2024春拍 壹两试铸样币耿爱德、刘改造递藏
北京诚轩2007年秋拍二钱试铸样币镜面精铸,品相完美
北京诚轩2016年春拍 一钱试铸银币埃及法鲁克(Farouk)国王旧藏。
北京诚轩2020年秋拍 五分试铸样币好在《百年银圆》的孙浩老师对此币有过详细考证,也辛亏当初的手稿还有留存,这个故事有点精彩,我们可以来简单了解一下。“关平壹两”的诞生,与“上海壹两”的推行受挫直接相关。19世纪60年代,“上海壹两”银元尝试流通失败后,英国驻北京公使馆汉务参赞威妥玛提出:采用更具通用性的海关平法(即“关平”)。为此,他亲自绘制样币草图——除龙纹图案外,币面通体使用汉字,镌刻“中华通宝”“壹两”“同治年铸”等字样,并将这一方案正式提交香港政府。
威妥玛所绘的“同治年铸”、“中华通宝壹两”草图——《百年银圆》随后,币模由英国皇家造币厂负责雕刻,1867年底至1868年初,一套5枚的“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样币制作完成,随即送抵香港。如今,英国皇家造币厂博物馆仍完整保存着这批珍贵遗存:包括1枚“上海壹两”样币、全套5枚“关平壹两”样币,以及对应的币模与设计图纸。
“关平壹两”设计构想图——《百年银圆》
中外通宝关平壹两币模,现藏于英皇家造币厂博物馆——《百年银圆》这些藏品源自香港造币厂前厂长乾打(Chamberlain)的旧藏,1888年由其家人捐赠,成为见证这段货币史的直接物证。 国内拍场上关于中外通宝的详情几乎都源于孙浩老师的介绍。在文中孙浩老师更是提到:受限于早年信息传播的滞涩,这套样币长久以来不为国内泉界所知晓。加之币面未铸明确纪年,其源流考证愈发艰难;更因币上的太极图纹饰,曾一度被误判为韩国铸币。种种辗转与误识,使得“关平壹两”不仅是形制独特的珍稀币种,更成为一段充满戏剧性的货币史缩影。中外通宝中的“关平”概念:近代中国货币体系的混乱,清代银两制度复杂,各地 “平砝”(重量标准)不一,如库平、漕平、市平、厂平(吉林)等,导致贸易结算和税收征管极为不便。关平两是晚清海关税收结算的核心货币单位,在中外条约体系中具有法律效力。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明确保留其作为关税核算标准,随后中日、中美签订的通商条约均沿用该条款。其价值高于库平两的特性,既保障了中国关税收入,又通过汇兑差额维系了海关系统运作。“海关平” 由此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货币单位。在近代东亚贸易中,中国海关平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常用的计量标准,且清政府在中朝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可能提及以中国海关平作为结算标准之一。《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是1882年10月中国清朝与朝鲜王朝在中国天津签订的一项通商条约,该条约共计八条,主要内容为中朝开放海禁,允许边民在鸭绿江两岸的栅门、义州和图们江两岸的珲春、会宁自由贸易,两国互相派员驻通商口岸,中国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等特权。
《中国朝鲜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图源百度百科1894年条约作废,韩国图录上标注此币为“高宗21年(1884年铸造)”。再结合币面醒目的太极八卦纹样 —— 这恰与当时朝鲜半岛已广泛使用的太极旗元素形成视觉呼应,如此一来,有人将其误认作韩国铸币,便也并非毫无缘由了。这种误判的背后,既牵涉到东亚货币谱系的模糊地带,也源于纹饰符号易产生的联想偏差,更易引发对铸造归属的混淆。那么问题来了,韩国国旗上虽有太极图,但却是四卦,大韩帝国的国旗是什么时候设计的呢?接着咱们也来了解一下大韩帝国国旗的设计方案,
韩国太极旗的源头,可追溯至清朝藩属国朝鲜王朝的国旗设计,而这一过程与清末著名学者、外交家马建忠密切相关。1882年,清政府委派马建忠协助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恰遇美国代表要求朝鲜使用国旗,此前朝鲜并无国旗制度,马建忠由此介入国旗设计。
马建忠据韩国历史学家全海宗1963年在汉城大学发现的《清国问答》记载,马建忠与朝鲜官员的谈话揭示了设计细节:1882年前,日本是首个向朝鲜灌输“国旗意识”的国家,其“日章旗”的简洁设计曾给朝鲜官员启发,朝鲜官员李应浚曾临时赶制“无卦太极旗”,但马建忠认为其与日本国旗易混淆,提议改用“四爪龙旗”(仿清朝黄龙旗,以“白底、青云、红龙”体现藩属关系,区别于清朝五爪龙旗),但遭朝鲜拒绝。随后,马建忠提出第二方案:保留白底太极图,外周加八卦(对应朝鲜“八道”行政区划),太极用红黑两色,旗缘镶红边。
《清国问答》最终虽未推行龙旗,却通过八卦元素的纳入,确保了朝鲜国旗与中华文化的关联。这一建议成为太极旗纳入八卦元素的关键起点。1882年“壬午兵变”后,朝鲜使臣朴泳孝赴日时,在英国领事与船长建议下,简化马建忠的八卦方案:保留“白底、红蓝太极”,仅用乾坤坎离四卦(删去其余四卦),形成更简洁的样式。1883年3月,朝鲜王朝正式定此为国旗,获清朝政府认可(中国《通商条约章程成案汇编》收录为“大清国属高丽国旗”)。
1897年,朝鲜王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太极旗沿用;1948年韩国建国后,仍以太极旗为国旗,仅在细节上微调(如太极两仪的比例、四卦的位置规范)。再回到 “中外通宝・关平壹两” 上来,其币面的太极八卦纹之所以引发 “韩国铸币” 的误认,恰与太极旗的历史脉络形成微妙呼应。“关平壹两” 样币铸造于1867-1868 年,虽早于朝鲜太极旗定型十余年,但其币面的太极八卦纹元素,在后世看来却与朝鲜半岛的太极符号形成视觉重合。让这套本为中国海关平法设计的样币,与朝鲜半岛的货币史产生了跨时空的 “误读交集”。这种因符号相似性与历史信息错位引发的误解,恰恰让 “中外通宝・关平壹两” 超越了单纯的钱币范畴 —— 它更像一枚穿越时空的文化棱镜,折射出 19 世纪末东亚各国在货币、符号、外交领域的复杂纠缠,也为今天的泉界留下了一段趣闻。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谨表诚挚谢意!!古泉文库公众号编辑排版:宋捷 十味生古泉文库系列丛书
●古泉文库成立宣言
●第一种《寿泉集拓》
●第二种《古泉大全》
●第三种《足斋泉拓》
●第四种《古泉杂志》
●第五种《丝路创会精品集拓》
●第六种《海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要览 》
●第七种《沐园百廿泉拓》
●第八种《沐园日记》
●第九种《故宫清钱谱》
●第十种《山阴道上集》
●第十一种《戴门弟子藏泉选》
●第十二种《董遹钱谱》
●第十三种《开元通宝精品集拓 》
●第十四种《衡门百泉拓存》
●第十五种《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纪念泉谱》
●第十六种《首届元明钱币研讨会纪念拓集》
●第十七种《西夏钱币集》
●第十八种《朝鲜王朝古钱谱》
●第十九种《越南历史古钱》中文版
●第二十种《金匮论古合刊·金石编》
●第廿一种《昭和泉谱》中文版(即将面世)
●第廿二种《中国甘宁青金银锭》
●第廿三种《益泉斋藏泉》
●第廿四种《思古楼泉集·唐钱图录》
●第廿五种《新订乾元重宝钱谱》
●第廿六种《读史谭泉文存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
●第廿七种《中国货贝图集》
●第廿八种《清代四川州县银锭略考》
●第廿九种《天壤阁杂记·王懿荣泉拓精选》
●第三十种《梁五铢土范图说》
●第卅一种《币缘堂馆藏精品图鉴》全五卷
●第卅二种《户部铁钱局钱法章程》
●第卅三种《铸钱述略》
●第卅四种《中国近代货币集拓》
●第卅五种《丁氏古泉丛书》十五种
●第卅六种《观云轩藏泉》
●第卅七种《清钱编年谱》中文版
●第卅八种《先秦货币汇编》
●第卅九种《新编华夏古泉图录》
●第卌种《辑古泉從一》
●第卌一种《珍泉集拓》
古泉文库出品书目 《读泉记》||《无为七秩寿泉集拓》||《淳丰堂七旬寿泉集拓》||《百福堂七十自选集》(原拓本)||《馆藏钱币图录》江西农商银行钱币博物馆||《平冠集》||《龙泉斋七秩善泉拓集》||《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钱币图述》||《福善先生耄耋辑拓》||《戎畋松七秩寿泉集拓》||《戎畋松七十自选集》(原拓本)||《话说青蚨》||《听泉·咸丰大钱蠡测》||《清代牙雕呈部样钱》原拓本||《丰斋四十泉拓》||《储建国 钱卓两翁古稀寿泉集拓》||《杜维善先生追思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