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连动用公开市场手段,密集回笼资金应对流动性
央行连续三个工作日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通常被视为"短期流动性调控"的一种操作,可能释放了多种信号:
"1. 回笼资金的目的:"
"调节市场流动性:" 这是最主要的目的。当央行认为市场流动性充裕,可能引发通胀压力时,就会通过回笼资金来收紧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
"维护市场稳定:" 在某些特殊时期,例如长假前后,央行可能会通过回笼资金来维护市场流动性稳定,避免出现流动性大幅波动。
"为后续政策铺垫:" 回笼资金也可能是为后续的货币政策操作铺垫,例如为降准、降息等操作创造条件。
"2. 连续三个工作日回笼资金的意义:"
"表明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重视:" 连续操作表明央行对当前市场流动性状况比较关注,并希望通过持续操作来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流动性。
"可能预示着短期内流动性将趋于收紧:" 连续回笼资金可能意味着央行认为短期内市场流动性将较为充裕,需要通过回笼资金来控制流动性规模。
"可能为后续降准降息操作铺垫:" 通过回笼资金来控制流动性,可以为后续的降准降息操作创造条件,从而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3. 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市场流动性状况:"
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2月7日电 (记者黄盛)蛇年春节后的首周,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连续三个工作日回笼资金引发关注。
2月5日,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集中到期等因素影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69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1.5%不变。对冲到期的14135亿元逆回购后,实现净回笼资金7165亿元。
2月6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75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1.5%不变。当日有48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资金2045亿元。
2月7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83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Wind数据显示,当日2840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1003亿元,为连续三日实现净回笼资金。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从近期的操作来看,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连续多日实现了资金的净回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央行对当前市场流动性的判断和调控意图。短期流动性的回笼,目的是调节市场过剩流动性,防止潜在的资金套利或不必要的资产泡沫;从中长期来看,公开市场回笼资金仍是为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后资金大规模回流银行体系,市场资金面有内在向宽动能。由此,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避免DR00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过快下行,央行利用春节前投放的14天期逆回购到期,连续3日实施资金净回笼。
“近期DR007中枢高于主要政策利率水平(1.5%)的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王青说,1月3日发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公报提出,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再加上近期监管层正在采取多重措施,遏制长债收益率过快下行势头,继1月DR007中枢出现一定幅度上行之后,2月资金面还会相对偏紧一些。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净回笼资金是其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通过调节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利率、应对资金到期压力、引导资金流向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多方面作用,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新办1月14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阶段,央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科学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综合采取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