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那些事儿丨尼罗河畔千年风云,穿越6000年的埃及陶器探寻之旅

中东那些事儿丨尼罗河畔千年风云,穿越6000年的埃及陶器探寻之旅"/

让我们来聊聊尼罗河畔的火与泥——穿越6000年的埃及陶器。埃及陶器,是尼罗河文明最直观、最普遍的物质遗存之一,它们不仅仅是实用器皿,更是承载着古埃及人信仰、生活、艺术和技术的“活化石”。从粗糙的日用品到精美的艺术品,这些诞生于火焰与泥土之上的造物,无声地诉说着穿越六千年的辉煌与沧桑。
"一、 火与泥的起源:尼罗河文明的基石"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生命,也为陶器的诞生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料——黏土。尼罗河三角洲和河谷地区的黏土,富含矿物质,质地细腻,非常适合制陶。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利用黏土制作器物的技术,这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甚至比金字塔的建造还要早。
最初的陶器,是古埃及人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制作的。他们简单地取用河畔的黏土,经过揉捏、塑形,晾干后放入简易的窑中烧制。这些早期的陶器,大多比较粗糙,器壁厚实,烧成火候不高,形式也相对简单,主要是用于储存粮食、水或其他物品的罐、瓮等实用器皿。它们是古埃及人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的早期尝试,也是尼罗河文明的初始印记。
"二、 陶器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总台记者 魏然:尼罗河,埃及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河水,不仅孕育了法老的国度,还沉淀下泥土的温柔与力量。早在史前时期,古埃及人便学会利用尼罗河泥来制作陶器。在尼罗河的滋养下,这一火与泥的艺术,正不断续写它6000年的传奇。本期的《中东那些事儿》,就让我们一起从埃及陶器一窥埃及的文明印迹。

莽莽沙漠之中,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河水的定期泛滥,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黑土。埃及人利用这一自然优势,发展出了灿烂的农业文明。河畔的黏土富含矿物质,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经反复捶打,去除沙砾与杂质,揉捏至柔软如棉,这样的泥土便成为陶器制作的绝佳原料。

总台记者 魏然:穿越六千年时光,要了解埃及陶器的前世今生,怎么能错过在埃及收藏了各类国宝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呢?我们今天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埃及国家博物馆。

埃及陶器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前王朝时期。考古学家在涅伽达遗址中发现的红陶与黑陶,便是古埃及先民手工拍打、烧制而成。那时的陶器简朴厚重,色泽自然。在磨光的陶器表面,人们用白色颜料绘制图案,呈现出红底白线的效果。

总台记者 魏然:你知道吗?古埃及人把尼罗河里的鳄鱼视为神物。人们不仅驯服它,奉养它,还把它画在了陶器之上。

当时的人们认为,尼罗河是通向往生的道路,水陆两栖的鳄鱼来往陆地与尼罗河间,具有沟通水界和天界的灵性。交叉的白色线条,勾勒出鳄鱼身上的鳞片,形成特色鲜明的鳄鱼纹。而其他飞鸟走兽,也成为这一时期陶器上的常客。此外,前王朝时期的国王还会使用某些特定的装饰主题来彰显王权。王室狩猎和船只航行的图案便一直使用到了法老文明的末期。

进入法老时代,陶器制作逐渐精良,种类愈加丰富。蓝釉技术的发明,将陶器从泥土色推向艳丽的彩绘世界。图特摩斯三世与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大量蓝釉陶碗,常被用于神庙供奉或贵族宴饮,色泽如地中海般蔚蓝。蓝釉河马雕像,更是广泛流行于中王国时期。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小河马“威廉”。它的蓝色身体上,绘有尼罗河两岸的纸莎草、睡莲花、水鸟游鱼等,共同构成古埃及人对来世田园牧歌般生活的美好想象。

公元1世纪后,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埃及陶器逐渐标准化与商品化。陶器开始批量生产,风格变得单调粗放,埃及传统陶艺自此陷入了长时间的衰退。

总台记者 魏然:走进开罗南郊的福斯塔特陶艺村,这里的空气里也弥漫着泥土与炉火的味道。上个世纪,随着工业制陶与塑料制品的普及,传统陶艺在埃及濒临失传。为了抢救与保护,埃及政府便在这里建立了陶艺村,将失散在民间的陶艺师聚集于此,以期待能延续这一古老技艺的生命力。

陶轮旋转,双手飞舞,泥坯在指尖慢慢舒展。今年53岁的陶艺师纳比尔7岁时便开始学艺,如今仍在用着与古埃及人相差无几的工艺制作陶器。匠人赋予泥土精准的形态,器型初成,再阴干数日,然后送入火窑中焙烧。

陶艺师 纳比尔:我是真的热爱陶艺 ,有时为了练习甚至会忘记吃饭。任何造型,只要我能画出来,我就能塑成形。

陶艺村里近百个陶坊,既是工厂,也是课堂。游客大可以在这里亲自体验制陶过程,而一些非营利机构也在此开设陶艺培训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古法制陶。窑火不断,传承的火种也就不会熄灭。

陶艺学徒 齐亚德:我能做出好的形状和漂亮的设计。我想成为一名陶艺师,希望能不断进步,越做越好。

光靠庇护,自然不会有出路。近年来,福斯塔特的陶艺师们开始敞开怀抱,吸收摩洛哥釉陶、土耳其蓝釉甚至中国青瓷的元素,探索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他们推出的新型陶器产品,既保留大地本色,又极具当代艺术感,更多贴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正以新的面貌重新亮相。

陶器工坊创意总监 亚斯敏:我们致力于把当代的设计和技术融入到我们的产品中。因此我们不仅仅想要创造美的产品,还要讲述埃及陶艺这个文化遗产的故事。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完全手工制作,让人们能够与之发生深刻的情感联系。

监制丨穆莉

记者丨魏然

统筹丨朱云翔

包装丨米春泽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欧阳文芊

发布于 2025-08-25 16:43
收藏
1
上一篇:“京津冀区域‘海上门户’天津,引领全球消费新潮,打造活力高地新名片” 下一篇:穿越四千年芳华,香水,埃及人传世浪漫的气味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