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块一套的“天气丹”,在韩国直播间被疯抢两千单。
屏幕那端,有人一边下单一边骂:为啥不在中国播?

这感觉就像家门口的早餐店突然跑去隔壁城市卖油条,味道再香,街坊心里也不是滋味。
韩国直播间的灯光、滤镜、专业选品确实高级,可对中国用户来说,总少了点“自己人”的亲切。
有人算账:来回机票、团队吃住、场地租金,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贴在产品价签上。
换在国内,省下的机票钱够多做两场福利秒杀;数据也显示,2023年国内直播电商市场破万亿,盘子够大,根本不用漂洋过海。

可品牌偏要选韩国。
理由很直白:韩国化妆品供应链成熟,小样、套盒花样多,主播一句话就能拿到独家折扣。
消费者要的是便宜好货,品牌要的是流量和噱头,这本该双赢。
麻烦出在情感裂缝。

以前买国货,是“支持自己人”;现在国货跑到别人主场吆喝,味道就变了。
直播间弹幕里,“忘本”“飘了”的字样,比优惠价跳得还快。
说到底,商业和情感不是二选一。
什么时候能在国内搭一个同样专业的直播间,用中国工厂直发的套盒、透明溯源的直播镜头,再给到不输给韩国的折扣,大概就不需要“远赴首尔”这一招了。
高端化妆品可以贵,但别让中国用户觉得自己是“海外市场”的备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