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
原创 常山孺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次到北京出差,我都要到天安门广场转转。那时,广场向全国人民开放,人们可以随意溜达。当时,潍坊风筝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名气,广场上就有市民放苍鹰、燕子、蜈蚣等造型的风筝,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后来再去北京,朋友们用私家车接站,会驾车经过天安门,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摄影留念。

此次去北京,听说由于时令原因,故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发出金色的光芒,便决定一饱眼福。走出地铁站,一条路可以直达故宫午门,一条路经天安门到达午门。当日有闲,就决定通过天安门。天安门安检不亚于机场,不仅需上缴打火机,就是印刷品也要打开检查。经过漫长的排队,终于进入天安门区域。

天安门城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成为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改建后称“天安门”至今,是明清两朝皇城正门。天安门城楼重檐上方正中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城台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画像,两侧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横幅大字标语。

金水桥是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及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及以下官吏和兵丁走的,叫“公生桥”。金水桥除有类似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华表是天安门的一个重要标志,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雍容典雅的金水桥、威武雄健的石狮子浑然一体,已成为天安门前一道特有的美丽景观。天安门前华表顶上的那只蹲兽叫“犼”,望着皇宫外头,人们称它“望天犼”“望君归”。在天安门城楼后边也有两座同样的华表,顶端也蹲着一只石犼。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北,朝着皇宫的方向,人们称它“望君出”。“望君出”就劝诫皇帝不要老是待在宫殿里,该到民间看看百姓的疾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