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维鸟,新西兰的生态名片,穿越时空的环球走笔
这是一篇关于几维鸟,作为新西兰名片的文章,风格偏向“环球走笔”:
"几维鸟:新西兰的神秘名片"
当人们谈论新西兰,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绵延的绿色丘陵、热情好客的“Kiwi”民众,或是《指环王》中魔幻的霍比特人洞。但若要问,何为最能代表这片南半球的独特印记,那答案或许并非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也不是驰骋蓝天的猎鹰,而是一种外形奇特、性情温顺、仅存于新西兰本土的鸟类——几维鸟。
“几维鸟”(Kiwi),这个名字本身就源自毛利语,是对这种鸟儿夜晚发出的“几维——几维”的拟声模仿,充满了原始而亲切的韵味。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张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新西兰名片”。
初见几维鸟,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滑稽甚至陌生。它体型不大,却有着老鼠般的灰色小脑袋和蓬松的棕色羽毛,浑身覆盖着细密的绒毛,像极了穿着睡衣的矮人。最令人惊奇的是它的“脚”——短而有力,拥有四个朝向前的脚趾,趾间还有微小的钩爪,这在鸟类中是极为罕见的特化形态,让它成为出色的“掘地能手”。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那对
相关内容:
陈效卫
在新西兰,经常听到当地人说“我是一只几维鸟(Kiwi)”,意即“我是新西兰人”。这不仅因为几维鸟是新西兰的国鸟,也因为在新西兰人的心中,几维鸟象征着善良、质朴和友好。
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物种,学名是鹬鸵,身材短粗,喙长而尖,因叫声似“几维”而得名。几维鸟是无翼鸟,不会飞行。在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传说中,几维鸟是为保护树木免受陆生动物的侵害才失去翅膀的。因此在新西兰文化中,几维鸟也象征牺牲和奉献精神。几维鸟的故事代代相传,被新西兰人写入寓言、歌曲和电影剧本中,成为新西兰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几维鸟性情温顺,亲切、可爱,这是新西兰人喜欢自称“几维鸟”的重要原因。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其他国家相距遥远,自1907年独立以来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新西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被称为“蓝天下的牧场”。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培养了新西兰人平和的心态。
在人类涉足前,新西兰所在的岛屿曾是鸟类和植物的王国。当地人认为,“在新西兰,人不是土地的主人,不是人类拥有土地,而是土地拥有人类。”新西兰人对几维鸟的珍视与爱护,也投射在他们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措施上。早在1878年,新西兰即制定了动物保护法。遵循“人类的禁区就是生物的乐园”法则,新西兰将国土面积的约30%划为了保护区和生态区。
几维鸟的保育工作主要由新西兰政府负责,包括设立保护区、成立相关机构和组织,发布关于几维鸟的保育计划等。在新西兰,“不是几维鸟在穿越马路,而是马路穿越了几维鸟的家园”的环保理念颇具代表性。行驶在公路上,经常可以看见画着几维鸟带领幼鸟过斑马线的警示牌,牌子上以几维鸟的口吻写道:“夜间慢行,帮助我们安全回家。”
几维鸟也是新西兰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的一种标识。20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猕猴桃被引种到新西兰,因其毛茸茸的外形与几维鸟颇为相似,新西兰人便称之为几维果。在新西兰的钱币、邮票以及不少机构和组织的徽标上,都有几维鸟的形象。新西兰商店出售的本地商品也打上有几维鸟图案的铭牌,代表“新西兰制造”。一些官方机构和国有企业将“几维”纳入名称中。甚至政府的官方新闻稿中有时也用“几维鸟”来指代新西兰人。
几维鸟作为新西兰的一张名片,已成为其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细细品味,“我是一只几维鸟”,既体现了新西兰人的热情友好,也道出了新西兰人对国家文化的自豪之情。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8日 15 版)